張威(山東大學教授)

張威(山東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曾任山東大學(威海)新聞學博士,教授。

現任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威
  • 國籍:中國
  • 職業:汕頭大學教授
  • 代表作品:《現代中國報業的起源和政治史》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著作,譯作,主編,主要論文,研究課題,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資深記者、編輯,澳大利亞悉尼理工大學新聞學博士,曾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主要貢獻

著作

1《現代中國報業的起源和政治史》,莫道克大學出版社,1996
英文原名:Origin and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Modern Chinese Press, Murdoch University Press 1996
2《政治與新聞自由:澳大利亞-中國新聞比較研究》,澳大利亞新聞研究中心暨悉尼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
英文原名:Politics and Freedom of the Press: A Comparison of Australia and China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Coverage
by Two Leading Dailies of Some Significant Events Since 1970,Australian Centre for Independent Journalism &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Press, 1997
3 《跨國婚戀:悲劇,喜劇,正劇》,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
4 《澳大利亞傳媒》,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第一作者)
5 《走過澳大利亞》,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年
6 《比較新聞學:方法與考證》,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3年1月

譯作

1 《悉尼華人史》,悉尼:澳大利亞悉尼市政府出版社, 1998年
2 《陰之德—中國女性問題研究》,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0年
3 《獲取信息:新聞、事實與權利》,(主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年
4 《調查記者手冊:檔案、數據及技巧指南》,(主譯),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年

主編

《澳大利亞中國留學生情愛小說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8年 (主編並作序)

主要論文

1.“悉尼歌劇院的天才設計者及其悲劇”,《人物》1995年第6期
2.“端納── 一個澳大利亞人在近代中國的悲劇”,《人物》1997年第1期
3.“澳大利亞新聞自由:陽光與陰影”,《國際新聞界》1997年第5期
4.“走進7號電視台—澳大利亞的電視記者”,《中國記者》1998年第7期
5.“新聞文體的兩分法及硬新聞和軟新聞的界定”,《國際新聞界》,1998年第4期
6.“論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方法》1998年第8期
7.“階級性、客觀性和宣傳:中澳新聞觀點比較研究”,《國際新聞界》,1998年第5期
8.“1949年以來的澳大利亞—中國關係”,《當代世界》,1999年第1期
9.“澳大利亞新聞主持人的命運”,《 當代世界》1999年第2期
10“比較的新聞:正面報導和負面報導”,《國際新聞界》,1999年第1期
11“歷史選擇了1972年:中澳關係重大轉折的若干歷史因素”,《河北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12.“記者與新聞自由:對澳大利亞傳媒的觀察”,《當代世界》,1999年第2期
13.“調查性新聞報導:對中國和西方的觀察”,《國際新聞界》,1999年第2期
14.“世紀之交的審視:西方“中國傳媒研究”的某些新視點”,《國際新聞界》,1999第6期
15.“以激動人心的方式來反映世界——澳大利亞新聞照片中的煽情主義”,《國際新聞界》, 2000年第1期
16.“中國的端納”,《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1期
17.“北京的莫理遜”,《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2期
18.“斯諾的另一精神世界”,《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3期
19.“愛潑斯坦同志”,《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4期
20.“澳大利亞報刊溯源”(上),《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4期
“澳大利亞報刊溯源”(中),《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5期
“澳大利亞報刊溯源”(下),《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6期
21.“不屈的白修德”,《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5期
22.“中國,你迷倒了多少澳大利亞人”,《中華讀書報》,國際文化版,2000年5月8日
23.“索爾茲伯里與中國的長征”,《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6期
24.“文化誤讀與比較新聞學”,《國際新聞界》,2001年第2期
25.“比較與交流:中國的兩次革命”,《河北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26.“比較新聞學:歷史、現狀與難題”,《國際新聞界》,2001年第6期
27.“當代澳大利亞報業研究(1920-1999)”,《新聞與傳播研究》,2001年1期
28.“比較新聞學:方法與界定”,《新聞與傳播研究》,2001年4期
29.“典型報導:淵源與命運”,《新聞與傳播研究》,2002年2期
30.“澳大利亞:誰在教授新聞學?”,《當代傳播》,2001年4期(第一作者)
31.“博士論文寫作”,《中國教育報》理論版,2002年2月23日
32.“全球化背景下的澳大利亞廣告業”,《國際新聞界》,2002年2期(第一作者)
33.“新聞主持人的風骨”,《新聞記者》,2002年2期
34.“澳大利亞雜誌研究”,《國際新聞界》,2002年5期(第一作者)
35.“大冒險家哈同與他的中國妻子羅迦陵”,《縱橫》,2002年10期
36.“英語硬導語寫作的10 大要義”,《新聞記者》,2003年7期
37.“格拉斯戈學派的意義”,《新聞與傳播研究》,2003年2期
38.“比較新聞學的終極意義是什麼?”(第一作者),《新聞知識》,2003年9-10期合刊
39.“喚醒公眾環保意識的群體,《世界環境》,2004年第4期。
40.“當代澳大利亞環境保護的三個著名實例”,《世界環境》,2004年第6期。
41.“美國環境新聞的崛起及其先鋒人物”,《國際新聞界》,2004年3期
42.“環境新聞學概念初探”,《新聞記者》,2004年第9期
43.“拷問慈善機構:中美調查性報導趨同性研究”,《新聞記者》,2005年5期
44.1936:斯諾赴西北採訪的台前幕後”,《新聞記者》,2005年第9期
45. “IRE、調查性報導與中國觀照”,《新聞與傳播研究》,2005年4期
46. 《帕克傳媒帝國:傳奇與重建》,《新聞記者》,2006年3期
47. 《獨立新聞人的演進: ——兼談《新語絲》對主流媒體的衝擊》, 《新聞記者》,2006年7期
48.《媒體的尷尬——花園口決堤虛假報導68周年回顧》,《國際新聞界》,2006年7期
49. 《光榮與夢想的終結:美國中國通記者的命運及麥卡錫主義》,《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年4期
50 《綠色新聞與中國環境記者群之崛起》,《新聞記者》,2007年5期
51.《綠色的呼喚:悉尼晨鋒報與人民日報環境報導研究》, 《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2期
52. 《環境報導的宣傳色彩與新聞的客觀性》,《國際新聞界》,2007年10期
53. 《舊中國留美新聞人的抉擇與命運》,《新聞與傳播研究》,2007年4期

研究課題

研究課題《比較新聞學:方法與考證》獲教育部十五社科基金資助(1999年)
研究課題《中美環境新聞學》獲南京大學國家研究課題預研課題資助 (2003年)
研究課題《環境新聞學:澳大利亞、中國與世界》獲澳大利亞中國理事會資助(2004年)
研究課題:《端納與近代中國》獲澳大利亞中國理事會資助(2008年)

獲獎記錄

著作 《比較新聞學:方法與考證》獲南京大學第4屆人文社科著作二等獎 (2004年)
著作 《澳大利亞傳媒》 獲澳大利亞政府圖書獎(2004年)
2004年度澳大利亞悉尼理工大學( University of Technolegy, Sydney)人文社會科學院訪問教授
2008年度澳大利亞國立大學(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人文社會研究院訪問學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