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威(生卒不詳),南宋抗金名將。字德遠。
成州(今屬
甘肅)人。張威用兵如神,每戰皆捷,抗金保蜀,滅賊平叛,功績顯著。卻只因與帥將意見不合而被罷官,南宋權奸之囂張,皇帝之昏聵於此可見。
張威出身貧寒,以
武勇被錄為騎兵。當時軍中馬料多,一匹馬給米五石,騎兵多以其餘而自給。軍中總領得知後,按實制裁,張威懼怕而逃走。後到隆慶府後軍效用,但軍餉無以餬口,只好以賣藥維持生計。有人說張威有才勇,於是官府令其戍邊。
宋寧宗開禧二年(1206),宋舉兵北伐,張威奮勇殺敵,屢敗金兵,以功晉本軍將領。後奉命收復四川州郡,收復
西和州,以武勇升為統制,於是遠近聞名。之後,張威與金人戰,又屢立奇功,升調為荊鄂都統制,後改為沔州都統制,駐紮
襄陽。
嘉定十二年(1219),金兵分道入蜀,
宋軍連連失敗。利州路(今四川
廣元)安撫使丁焴聞金人深入,急忙派人招張威發兵襄陽救蜀,因為當時金人最怕的正是張威。張威夜半調兵遣將,鼓行發軍。至蜀,首破金人於
金斗鎮。金人雖敗未退,張威亦按兵不動,卻密遣部將
石宣帶兵偷襲敵軍,於是大破金軍。
西夏派使遣宋軍共同進攻金人。四川
宣撫使安丙準備答應,張威認為“金兵尚強悍,夏人多反覆,宋軍未可輕動”。安丙不動,派將領王仕信赴
鞏州會合西夏兵,又命張威與
程信等將分道並進。張威兵往
秦州(今甘肅
天水),但並不急迫。宋軍諸將至金人城下,無功而還。安丙甚怒,上奏朝廷罷了張威的兵權。這年,張威卒於利州,官司職為
揚州觀察使。
張威初在行伍,以勇見稱。進為偏將後,每戰輒勝,金人聞名喪膽。張威臨戰,每至戰酣則更加精神抖擻,兩眼皆赤,故時號:“張紅眼”,又號“張鶻眼”。張威也自立旗號為“淨天鶻旗”。張威帶軍紀律嚴整,行軍時都銜枚而進,罕聞其聲。每遇百姓,軍馬則避路而讓,買食物則以數倍價錢給賣主,受到百姓的歡迎。其晚年嗜欲多疾,故未長壽。
張威傳
張威,字德遠,成州人。策選鋒軍騎兵也。軍中馬料多,匹馬給米五石,騎軍利其餘以自給。總領核實裁抑,威逃去。帥郭杲使其父招之歸,送隆慶府後軍效用。威貧甚,賣藥自給。或言其才勇,乃令戍邊。開禧用兵,威與金人戰輒捷,屢以功補本軍將領。
吳曦既誅,遣將收復。
李貴復西和州,威率眾先登,敗金人,戰於板橋,遂取西和,升統制。由是威名大振。天水縣當金人西入路,乃升縣為軍,命威為守,屢立奇功,擢充利州副都統制。丁父憂,服除,
帶御器械。久之,調荊鄂都統制、襄陽府駐札,改沔州都統制。
嘉定十二年,金人分道入蜀,犯湫池堡,又犯白環堡。威部將石宣、董炤連卻之。既而金人犯成州,威自西和退保仙人原。時興元都統制
吳政戰死黃牛堡,李貴代政,亟走武休,金人已破武休,遂陷興元,又陷
大安軍。
先是,利州路安撫使丁焴聞金人深入,亟遣書招威東入救蜀,又檄忠義總管
李好古北上捍禦。好古出魚關與統領
張彪遇,以彪棄迷竹關故,斬之。彪,威弟也。威聞彪死,按兵不進。焴聞之,謂僚佐曰:“吳政身死,李貴復以兵敗,金人所憚惟威。今好古擅殺其弟,失威心,奈何?且金人在東,非威地分,今可無好古,不可無威。”遂因好古入見,數其擅殺彪罪,斬之。遣書速威進救蜀,且使進士田遂往說之。威感激,夜半調發,鼓行而前,破金人於金斗鎮。金人雖敗未退,威頓兵不動,潛遣石宣等襲於大安軍,大破之。金人之來也,擇兩齒馬及精兵凡三千人,至是殲焉,俘其將巴土魯,大將包長壽聞之宵遁。
興元叛兵
張福、莫簡作亂,以紅帕蒙首,號“紅巾隊”,焚利州,殺總領楊九鼎,破閬、果,入
遂寧,游騎在潼、漢界,將窺
成都。制置司謂賊勢欲西,非威不可御。乃遣威提精兵六千人,自劍、綿至
廣漢,盛夏暑劇,休士三日。俄安丙檄威東進,時賊自遂寧入普州茗山,威進兵重圍,絕其糧道,晝夜迫之。未幾禽福等十七人戮之,簡自殺,賊
遂平。
西夏來約夾攻金人,丙許之。遣王仕信會夏人於鞏,又命威與利帥程信、興帥陳立等分道並進。威向秦州。議初起,威謂:“金人尚強,夏人反覆,未可輕動。”丙不聽,卒遣威,威黽勉而行,令所部毋得輕發,諸將至城下,無功而還。丙怒,奏罷其兵柄。是歲,卒於利州,終揚州觀察使。
威初在行伍,以勇見稱,進充偏裨,每戰輒克,金人聞其名畏憚之。臨陳戰酣,則精采愈奮,兩眼皆赤,時號“張紅眼”,又號“張鶻眼”,威立“淨天鶻旗”以自表。每戰不操它兵,有木棓號“紫大蟲”,圜而不刃,長不六尺,揮之掠陣,敵皆靡。荊、鄂多
平川廣野,威曰:“是彼騎兵之利也,鐵騎一衝,吾步技窮矣,蜀中戰法不可用。”乃意創法,名“撒星陳”,分合不常,聞鼓則聚,聞金則散。騎兵至則聲金,一軍分為數十簇;金人隨而分兵,則又鼓而聚之。倏忽之間,分合數變,金人失措,然後縱擊之,以此輒勝。威御軍紀律嚴整,兵行常若銜枚,罕聞其聲。每與百姓避路,買食物則賈倍於市,迄無敢喧。晚以嗜欲多疾,故不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