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剛集》是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培剛集
- 出版時間:2020年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62054
《張培剛集》是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張培剛集》是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張培剛先生曾經出版《清苑的農家經濟》《廣西糧食問題》《浙江食糧之運銷》(與張之毅合著)等著作,發表了40餘篇學術論文。1945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
《張培剛集》是2017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張培剛集(套裝上中下冊)/荊楚文庫》收錄了先生二十世紀三十至四十年代所發表出版的絕大多數有代表性的述,是先生新中國成立前述的首次結集出版。從中可以看出其核心內容,都是圍繞著農業國工業化的理論形成和建立而展開的。上冊收錄的四十餘篇文章,是...
《張培剛選集》是1999-03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作品目錄 引 論 我的經濟思想(包括經濟觀、市場經濟觀和發展觀)形成的背景 分析方法述評 分析方法再論(1935年至1949年)農村經濟 民國23年的中國農業經濟(1935年夏)近年來的災荒 (1935年4月)我國合作社的現況(1935年4月)保定的土地與農業勞動(1935年11...
張培剛經濟論文選集下卷 《張培剛經濟論文選集下卷》是湖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培剛,譚慧
張培剛(1913年7月10日-2011年11月23日),著名經濟學家,發展經濟學奠基人。1934年6月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系,1941年考取清華庚款留美公費生,進入哈佛大學學習,1945年冬獲經濟學科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農業與工業化》,是世界上第一部從歷史上和理論上比較系統地探討農業國家或經濟落後國家如何實現工業化和經濟...
《發展經濟學與中國經濟發展:第1、2屆張培剛獎典禮暨學術論壇文集》是由首屆和第二屆張培剛獎頒獎和論壇活動的有關情況匯集成冊的,書中具體包括了:《發展的新階段——當前中國經濟面對的機遇與挑戰》、《轉型期發展中大國的發展轉型問題》、《廣東工業化的進程、特點與模式》等內容。
華中科技大學張培剛發展研究院,是在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1988年成立的直屬學校的研究機構)的基礎上,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整合校內外相關研究力量,建立一個開放式的具有國際影響的發展研究院。發展研究院將致力於發展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創新,立足中國,面向世界,探索包括我國在內的開發中國家如何有效地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
《張培剛經濟文選》是2011年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培剛。內容簡介 《張培剛經濟文選》主要內容包括:西方經濟學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個體經濟學的對象和方法、個體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運用微觀分析方法探討社會主義經營管理問題、淺談巨觀調控及其與微觀搞活的關係、當代西方經濟學的特點、發展趨勢及其借鑑和...
《中國經濟轉型與發展模式創新》是2011年11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研究基金會。內容簡介 《中國經濟轉型與發展模式創新:第三屆張培剛獎頒獎典禮暨2010中國經濟發展論壇文集》收錄了《湖北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高點的思考和建議》、《中國經濟成長的契約解釋》、《資源環境約束下中國的發展...
《農業與工業化》是2009年9月1日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培剛。本書以中國的工業化為中心目標,從世界範圍來探討農業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將要遇到的種種問題,從歷史文獻、統計數據和經濟理論等方面重點探討了農業國實現工業化的基本問題。內容簡介 “中國文庫”主要收選加世紀以來我國出版的...
2002年,胡堅的作品集《憤青時代》出版。其厚重的文化底蘊、特立獨行的個性、老辣幽默的文字一掃少年作家在人們心目中的稚嫩印象,被評論界稱為“少年王小波”。他還藉機希望保送到北京大學,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後來被保送到武漢大學中文系。現出版作品:《張培剛傳》(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愛情叢林...
8.《農業與工業化》(中下合卷,張培剛著),整理撰寫第五章(第272~340頁),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年。9.《發展經濟學與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論文集),主編(第一),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10.《發展經濟學教程》(彭剛、黃衛平主編),撰寫第4章(第90-120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 個體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 》是 1997-10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培剛 。目 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個體經濟學的對象和方法 一、微、宏兩學的共同特徵 二、個體經濟學的對象 三、個體經濟學的方法 四、怎樣看待西方個體經濟學 第二節 個體經濟學發展梗概 一、早期個體經濟學階段――微 宏 ...
張培剛的工業化思想 中國近代留學國外學者的經濟思想 中國國家干預主義的起源、演進和傳承 中國農村土地經濟思想研究概要 論劉晏的“官辦商助”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中國近代“發展之學”研究的史料與方法 附 錄 趙靖先生永垂不朽 作者簡介 石世奇,1932年4月生,祖籍浙江紹興,生於天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經濟思想...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十三五”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第六屆張培剛獎頒獎典禮暨2016中國經濟發展論壇文集)》是張培剛獎頒獎典禮暨經濟發展論壇文集系列中的一種,系第六屆張培剛獎頒獎典禮暨2016中國經濟發展論壇文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十三五”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第六屆張培剛獎頒獎典禮暨2016中國經濟發展論...
現為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系、武漢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武漢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百所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副主任,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發展經濟學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研究基金會理事會理事,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理事,中國經濟史學會外國經濟史專業委員會...
陳文科研究員長期師從著名經濟學家張培剛教授,以張老為榜樣,在發展經濟學研究中注重中國一類大國發展的全方位研究,其代表作《發展經濟學的突破與大國發展的困惑》以及由他主編的《大國發展問題叢書》十本專著,正是這方面的扛鼎之作。思想意義 陳文科研究員是首次對發展中大國的發展矛盾作全面、科學論斷的學者之...
正如1949年前後張培剛、巫寧坤、錢學森等諸多學者和科學家那樣,沈宗靈1948年在美國學成之後也懷抱著濃郁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為新中國的法學事業篳路藍縷的精神回到中國。他最初是在復旦大學法律學系任講師,由此而開始了自己的教學生涯。沈宗靈教授生前回憶道:“我是1950年來北京的,那時法務部辦了箇中國新法學研究院...
已故“一代經濟學大師” 董輔礽先生對鄒恆甫的學術水平和辦教育的成就都給予極高的評價。他說:“在武漢大學的歷史上,經濟學的革命有兩次,一次是1947年張培剛(被譽為發展經濟學之父)先生從哈佛回到了武大,第二次就是現在,鄒恆甫從哈佛回來。”著名的經濟學家林毅夫曾對世界銀行的人說:“改革開放以來,對...
2010年獲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獎。2013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師。2013年: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中國收入分配研究3》)。2015年: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中國收入差距變動分析——中國居民收入分配研究IV》)。2018年10月,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
張歆海(鑫海)、樓光來、顧泰來、俞大維、吳宓、李濟、唐鉞、胡正祥、陳岱孫、江澤涵、楊嘉墀、張福運、梁實秋、林語堂、羅邦輝、秦汾、金岱、楊詮(杏佛)、宋子文、竺可楨、齊思和(致中)、翁獨健、范存忠、黃延毓、鄭德坤、林耀華、陳觀勝、楊聯升、周一良、嚴仁賡、任華、劉毓棠、馮秉銓、吳於廑、關淑莊、張培剛...
(9) 2009 年2 月8 日受邀出席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優秀成果獎頒獎典禮暨中國經濟發展論壇”並發表題為“銀行監管與風險控制的新進展”的主題演講 (10) 2011-11-11 受邀出席在北京舉行的“北京大學滙豐金融論壇”並發表題為“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的主題演講 (11) 2012-01-14 受邀出席在...
1949年後,先在武漢大學財務科工作,1952年年底隨查謙院長由武漢大學赴喻家山創建華中工學院(也就是以後的華中理工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最早參與建校的還有張培剛和張啟明),主管財務,爾後又一手創建了華中工學院財務系統。在華中理工大學從事會計工作二三十年後,於1984年退休,隨後到湖北會計學會所辦雜誌《財會通訊...
解放戰爭時期,曾與金克木、張培剛、曾炳均、韓德培、蕭文爍等教授聯名發表《我們對學潮的意見》(載於《觀察》第2卷第15期第21頁),以示對學生運動的支持。曾參加中華自然科學社。曾發起倡議建立中國地理學會武漢分會(1953年成立),並擔任第一、第二任理事長。著作有:《國民說部——國民地理集全國展望》(...
(5)《新發展經濟學》,(張培剛主編)整理撰寫第十三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6)《發展經濟學教程》(張培剛主編),撰寫第十九章,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7)《農業與工業化》(中下合卷,張培剛著),整理撰寫第四章,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年。(8)《自由經濟的堅強鬥士—米爾頓·...
33.“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奠基者”《上海經濟研究》(滬)1995.9 34.“李京文:中國正處於發展的黃金時代”《上海經濟研究》(滬)1994.12 35.“確定勞動者的經濟自由權力”《上海經濟研究》(滬)1993.6 36.“從Warwick大學看英國公立大學研究生培養的基本思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京)2000.4 37.“從...
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長期致力於中國經濟問題研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人口與勞動經濟學、經濟成長、收入分配、貧困等。曾獲孫治方經濟科學獎、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優秀成果獎、中國出版政府獎等。
農村工業化強調的是“農村工業”的特點,而“重工”學派張培剛、吳景超、陳序經、袁聘之等人強調的是“工業化”的特點,走歐美的古典式發展道路。所謂農村工業(當時又稱鄉村工業、鄉土工業、家庭工業)主要是指小手工業生產,誠如費孝通先生所言,“在農閒基礎上用來解決生計困難的工業”(《費孝通選集》第295頁),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