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剛集(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張培剛集(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培剛集》是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張培剛先生曾經出版《清苑的農家經濟》《廣西糧食問題》《浙江食糧之運銷》(與張之毅合著)等著作,發表了40餘篇學術論文。1945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47年,博士論文《農業與工業化》(Agriculture and Industrialization)作為“經濟學上極有貢獻之著作”被授予“威爾斯獎”(David A.Wells Prize),並選入《哈佛經濟研究叢書》(The Harvard Economic Studies)第85卷。1949年《農業與工業化》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1951年該書被譯成西班牙文出版,1969年在美國再版,1984年中文版出版。本文集主要編選了張培剛在20世紀30、40年代撰寫的農村經濟領域的部分著述。
  張培剛,男,1913年7月生於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1934年進入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經濟所前身)工作。
  1929年張培剛考入武漢大學文科預科,1930年進入武漢大學經濟系學習。1934年,張培剛畢業於武漢大學,到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工作。1941年張培剛考取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並分別於1943年、1945年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博士學位。
  1945年,張培剛接受武漢大學校長周鯁生的邀請回國任教,由於交通阻塞未能成行。1946年初,在赴美考察的孫公度的邀請下,張培剛臨時擔任了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經濟專門委員,與擔任該會經濟顧問的庫茲涅茨(SimonS.Kuznets)一起從事國民收入和農業機械化問題的研究工作。1946年8月,張培剛回國擔任武漢大學經濟系教授兼系主任。1948年,為了蒐集東南亞國家經濟情況的資料,張培剛應聘擔任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顧問兼研究員。1949年,張培剛辭去了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的職務,再次回到武漢大學擔任武漢大學經濟系教授兼系主任,後被任命為武漢大學教務委員會常委、總務長、代理法學院院長。1951年秋至1952年夏,張培剛調到北京中央馬列學院學習。1952年底,在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過程中,張培剛調到華中工學院(後改名為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參與建校工作。1978年,張培剛被借調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參加《政治經濟學辭典》的編撰工作,負責主編其中的“外國經濟思想史”部分。

圖書目錄

第三條路走得通嗎?
冀北察東三十三縣農村概況調查
近年來的災荒
一年來農村金融的調劑工作
民國二十三年的中國農業經濟
民國二十四年的中國農業經濟
民國二十五年的中國農業經濟
中國農村經濟的回顧與前瞻
我國農民生活程度的低落
通貨膨脹下的農業和農民
《農業與工業化》的來龍去脈
農業國工業化理論概述
編選者手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