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偉

紫砂工藝美術師張哲偉,生於宜興陶藝世家。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結業。幼年隨海派畫家邵家學習素描、色彩、國畫。在上大美術院學習時,得到了中國上海著名雕塑家張永浩、唐銳鶴、楊建平親授指導。八十年代末進廠隨父母張煥生、肖全娣學習堆花、雕塑、壁畫、器皿造型設計並製作,同時拜無錫國家級大師喻香蓮為師,學習惠山傳統手工捏塑,經過以上學習打下了紮實的紫砂雕塑造型設計的藝術功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哲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宜興
  • 職業:紫砂工藝美術師
  • 畢業院校:上海大學美術學院
  • 代表作品:《新意航天壺》、《蟠龍大掛盤》
人物介紹,作品特點,

人物介紹

紫砂工藝美術師張哲偉出生於陶藝世家。父親張煥生、母親肖金娣在堆花浮雕壁畫器皿造型設計製作方面都有著較深的造詣。張哲偉從小目之所見、耳之所聞都是與紫砂相關的人與事,對紫砂從小就非常喜愛。藝術的語言總是相通的,喜愛紫砂的張哲偉對書畫文章也特別喜歡,幼年就開始隨海派畫家邵家聲先生學習素描色彩國畫,接受了很好的藝術薰陶。邵家聲從藝幾十年,才具全面,藝貫中西,多畫種、多風格、各類題材均有所涉。幼時學水彩入手,在水彩畫領域深有造詣。受邵家聲影響,張哲偉也多面發展,在書法、繪畫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張哲偉對於藝術的追求還遠不止這些。熱愛藝術的他對雕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學習雕塑專業時,中國著名雕塑家張永浩、唐銳鶴、楊建平3位先生給了張哲偉悉心的指導。在學習雕塑期間,中國雕塑與西方雕塑不同的藝術語言、不同的刻繪風格所產生的文化碰撞與交匯,給張哲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他今後自成一派的紫砂創作積蓄了靈感與思路。
宜興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厚重的文化積澱和多彩的民間手工藝。這些都深深地吸引著張哲偉,讓他著迷。上世紀80年代,張哲偉如願進入宜興陶瓷公司隨父母學習堆花、浮雕、壁畫和器皿造型設計製作。這些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精湛技藝,時常讓張哲偉沉醉在其中,學不知返。上世紀90年代,天性對藝術有著很高興趣的張哲偉又投入無錫國家級大師喻湘漣門下,學習惠山傳統手工捏塑。被稱為“捏塑聖手”的喻湘漣是泥人世家的後人,她的粗貨造型簡練,概括豐滿;她的手捏戲文形象生動,裝飾性強,極具江南地方風味。捏塑技藝獨有的藝術語言,為張哲偉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一九九二年,和鮑惠萍專研紫砂壺造型、設計裝飾和製作。之後,張哲偉又拜宜興著名紫砂陶藝纂刻家沈漢生為師學習陶刻技藝,頗具書畫功底的他在學起紫砂陶刻來如魚得水。
“獨上層樓,望盡天涯路”是問道學藝的第一重境界。張哲偉的學藝之路也是這樣,先從精通知識技法開始。只不過,他的開始,因為有著天生而來的興趣,顯得那么樂趣無窮。其作品具有傳統理念和現代創意相結合的韻味,豁達大度,透出陽剛之氣,追求形式美與內涵美於一體。《微型紫砂九龍壁》、《束柴三友壺》、《荷花青蛙壺》等多件作品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銀、銅獎。《新意航天壺》、《蟠龍大掛盤》等作品被無錫博物館收藏。本人及全家被載入《中國宜興當代陶藝名家集》。

作品特點

從小就徜徉在藝術天地的張哲偉,對紫砂一直以來都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紫砂從古至今就在以自己獨特的形態,傳遞著文化與藝術的不同聲音。因為接受過東西方文化的薰陶,張哲偉的紫砂創作既參照傳統造型,又融合現代元素,自成一派。而張哲偉的作品最為與眾不同之處還在於,在他的作品中可以讀出中國畫的寫意、雕塑的抽象捏塑的細膩,善於觀察和發現自然之美的張哲偉,還經常將生活中的所得在作品中體現,呈一派田園風光。
在創作中如魚得水的張哲偉經常感嘆自己的幸運。從小生長在陶藝世家,得以選擇自己的愛好作為終身事業,是第一幸運;在人傑地靈的宜興學習了多種藝術、各種技法,是第二幸運;遇上對的人,做對的事,是第三幸運,也是他迄今為止感到最為幸福的事兒。人生最大的樂事莫過於遇到知己。在張哲偉沒有遇到鮑惠萍之前,對這句話完全沒有感覺。直到1992年,他將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畢業的時候,鮑惠萍出現了。共同的藝術愛好、藝術追求讓兩個人越走越近,他們經常一起探討紫砂的設計與製作,從理論探討到實際製作中的和諧與爭論,無不讓兩人在歡欣暢快的同時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後來,兩人果然成為夫妻,在紫砂的創作之路上共同跋涉。
由張哲偉和鮑惠萍共同創作的紫砂作品,五色晶瑩、氣韻溫雅,工朴而妍,盡展細、潤、溫、凝的特色,而且注重攝取繪畫與浮雕之長,與壺藝實現有機的結合。不僅如此,張哲偉還善於從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技藝當中汲取眾家所長,為紫砂所用。青銅、瓦當、磚石、玉器等元素也常常被他們巧妙地“拿來”,古為今用。從小修習書畫的張哲偉還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上“揮灑”,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對張哲偉作品較為熟悉的人可以發現,他的作品大多數以原礦的紫泥、清水泥為主,創作的作品則能很好體現出紫砂古樸自然的砂土本色。
在紫砂創作的“第二階段”,張哲偉與愛人一起,為紫砂文化“衣帶漸寬終不悔”,經歷了從製作簡單的實用器皿向藝術品創作的過渡,其作品工整大度,透出陽剛之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