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厲生
- 外文名:Zhang Lisheng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北樂亭
- 出生日期:1901年
- 逝世日期:1971年
- 職業:官員
簡介,大事記,個人生平,
簡介
張厲生(1901-1971)字少武,原名維新,1901出生於河北樂亭三合莊村,為國民黨CC系骨幹人物。
張厲生自幼家貧,“只有正房間半,廂房三間,別無恆產”,全家過著茹苦食淡的清貧生活。父親張繩武是個莊稼人,為了全家人的生計,棄農經商闖關東,在公主嶺母海岳(樂亭馮哨母莊村人)開辦的“天合盛”習商。二人相處多年,母海岳主動將自己的外甥女許配其子張厲生為妻。母海岳的外甥女未婚病故,母又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張厲生的弟弟張敏新,由此兩家結成秦晉之好。
張厲生天資聰慧,勤奮好學,8歲入楊崗子村私塾讀書,15歲考入縣立高等國小就讀,因成績突出提前畢業。畢業後,不幸父親與世長辭,年輕的寡母領著張厲生兄妹艱難度日,無力供張厲生上學讀書。母海岳見張家陷入窘境,有意讓張厲生隨他去東北經商,以解全家生活困難。但張厲生志存高遠,一心想求學上進。母海岳感於張厲生的志向遠大,胸襟廣闊,成才有望,顧念親戚情分,慷慨解囊資助張厲生繼續入學深造。
1916年張厲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天津南開學校。該校辦學宗旨為:“革除舊習,培植青年,拯救國家”。南開學校嚴謹的校風,對張厲生影響很大。張厲生在校讀書和周恩來是同學,但二人志向不同,政見不合,因此後來各自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1922年進巴黎大學,攻讀社會經濟學,並在法國加入中國國民黨。1924年回國,任王天培軍政治部主任。北伐戰爭中,任國民革命軍第十軍政治部秘書。1927年底任杭州市政府秘書長,後又任南京衛戍司令部秘書、南京市黨部監察委員。1929年升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秘書,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31年在國民黨四大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932年任鄂豫皖三省“剿共”總司令部黨政委員會常務處長。後任河北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長。1935年在國民黨五大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次年初出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1938年2月,兼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秘書長。同年10月,代理察哈爾省政府主席。之後,改任黨政工作考核委員會秘書長。1942年12月調任行政院秘書長兼國家總動員會議秘書長。1944年12月任內政部部長。抗戰後期與CC系分裂,轉投陳誠集團。曾發行《人民評論》、《教育改造》。《新中學生》等期刊。
大事記
1947年6月25日,成立了全國選舉“國大代表”、“立法委員”總事務所,由內政部長張厲生任主任,各省市亦成立了選舉事務所,辦理選舉事宜。
1954年奉調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主持國民黨黨務工作。
1959年出任駐日本大使,1963年解職。
60年代初,陳誠以重病在身,不堪繁務為藉口,在蔣介石的暗示下提出辭去行政院長職務。對於新任院長的人選,陳誠曾向蔣介石推薦台灣當局 “駐日大使”張厲生,因張厲生是陳誠的人,又曾任過“行政院副院長”,蔣介石表示可以考慮。但蔣經國得知此事後表示堅決反對,他建議嚴家淦出任“行政院長”一職。
1971年病卒於台北。終年70歲。
個人生平
張厲生,原名張維新,又名紹武,字興月,1900年出生於樂亭縣三合莊鄉三合莊村。幼年時家境貧寒,其父張繩武為家庭生計,棄農去東北公主嶺,于樂亭馮哨母應母海岳所開辦商號天合盛習商,經過幾年相處,與母海岳結成莫逆之交。母海岳將其外甥女許配張厲生為妻(未婚病故),又將其女嫁與張厲生之弟張敬新為妻,兩家結為姻親。
南京解放時,張厲生隨蔣介石逃往台灣
張厲生天資聰穎,勤奮好學。8歲入楊崗子私塾就讀,15歲考入樂亭縣立高小,因成績突出提前畢業。時逢其父病故,生活困窘,母海岳擬令其輟學從商,以維家計。但張厲生堅持繼續升學,以謀前途,興家立業。母海岳念及親友情分,許諾資助其求學費用。張於1917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未及畢業就考入北京朝陽學院法學系,由於學業優良,被破格選送法國留學(勤工儉學)。 1920年到法國之後,先補習法語。1922年進入法國巴黎大學,攻讀社會經濟學。在此期間,他結識了國民黨人李石曾,經介紹加入了國民黨。1924年,張厲生被選進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1935年,在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張厲生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並於1936年任組織部長。抗日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在河北農村開展了抗日鬥爭。河北民中央委員、國民參議會議員、河北戰地黨政分會副主任王葆貞,鑒於河北災情嚴重,在參議會上提出河北賑災的議案,卻遭到張厲生等一夥人的反對,理由是,河北是“共管區”。同時張向陳誠和蔣介石作了報告,攻擊王葆貞為共產黨辦事,不可信任。因之,蔣介石撒了王葆貞的職務並將其逮捕。1940年9月,張厲生任最高國防委員會黨政考核委員會秘書長,遂與陳誠策劃、布置大批特務去湖北恩施縣(通往川湘兩省交通要地)進行反共活動,使鄂西地區的鬥爭尖銳化。
1942年,張厲生任行政院秘書長;1944年12月,又任內政部長,並出席政協會議,為國民黨八大代表之一。1946年,張厲生同蔣介石、陳誠、孔祥熙飛往北平,進行內戰部署,準備進攻解放區。1947年,張厲生在南京清涼山召集內政部所屬全國警察頭子及在訓的警官學員,作反共建國宣傳講演。1948年,翁文灝任行政院長,張厲生任行政院副院長,操縱全國行政實權。當時,國民黨政府財政、經濟瀕臨崩潰,通貨膨脹日趨嚴重,物價較戰前上漲數百萬倍,法幣失信,社會交易多以黃金、銀元為計算本位。而國民黨則以實行幣制改革為名,藉機對人民進行大肆掠奪,作為內戰資本。蔣介石指派國民黨大員(嫡系者)分赴上海、廣州、天津等三大城市為經濟管制督導員,張厲生被派往天津。張厲生於當年8月25日在北平召集黨政軍及中央銀行頭目,傳達蔣介石頒布的以發行金圓券為中心的“財政經濟處分令”,布置限期以金圓券收兌法幣、東北流通券及民間所有黃金、白銀、外幣的工作,指出以收兌金銀為主,“只準成功,不準失敗”。據當時中央銀行宣布:從8月30日至9月30日,僅北平市就收兌黃金10916市兩,白銀69436市兩,銀元124417元,美鈔61714元,全部押運南京。導致工商界陷於破產,人民有的傾家蕩產,社會秩序極端混亂。不久金圓券貶值,一落千丈,張厲生也倉皇南逃。 1948年,孫科組閣,張厲生任不管部長。南京解放時,張厲生隨蔣介石逃往台灣。1949年8月,任台灣省自治區研究院主任。1950年3月,任“行政院”副院長。1954~1958年,任國民黨中央執委會秘書長。1959~1963年,出任國民黨駐日本“大使”後,復回台灣。當時,台灣和日本關係緊張,“光復大陸”無望,張乃自行引退,寓居台北。1971年病故,終年71歲。共有子女9人,均居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