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炮台

張之洞炮台

張之洞炮台是清代時期的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之洞炮台
  • 所屬年代:清代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

文物歷史

張之洞,字孝達,鹹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廿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炮台現存三處,一座位於西山咀,另兩座位於東山咀,建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水泥、黃砂、石子混凝土結構。

文物特徵

黃山東西長3.2公里、南北1.7公里,海拔91.7米,北臨長江,此處江面寬僅1.25公里,素有“江海門戶、鎖航要塞”之稱。黃山炮台自崇禎八年(1635)始在黃山的大小石灣修築炮堤、配置大炮,清康熙二年(1663)正式築炮台。清末殖民勢力東來,黃山為繼吳淞口後的長江第二道門戶,其江防海防的戰略地位為國內外矚目。清末古炮台由兩江總督張之洞監督製造。東山咀炮台長16.6米、寬9米,同時築有坑道和彈藥庫,整個炮台呈腰子形。西山咀炮台長29.5米、寬8.8米,同時築有坑道和彈藥庫,整個炮台呈腰子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