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製造槍彈廠

1886年由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東番禺縣石井墟建立, 於1946年撤銷該廠。該廠主要生產步槍、機槍及槍彈,1928年後還生產飛機炸彈、衝鋒鎗和手榴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製造槍彈廠
  • 建立時間:1886年10月
  • 撤銷時間:1946年6月
  • 主要生產:步槍 機槍 槍彈
1884年的中法戰爭後,清政府接受失敗的教訓,下令軍火製造、炮台建設“均須破除常格,實力講求”。1886年10月,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東番禺縣石井墟建立廣東製造槍彈廠,製造後膛槍彈。1891年,改稱廣東製造西局。1903年,仿製成德國單響毛瑟步槍,因無專門機器,日產不過5支。1905年,署兩廣總督岑春煊訂購日產步槍25支、槍彈2.5萬發、無煙火藥300磅的機器設備各一套,擬在清遠縣大有村建立新廠。主管兵工廠的練兵處不同意建。岑春煊請準將所購機器充實到廣東製造槍彈廠。1909年8月,擴建工程完成,改名為廣東製造軍械總廠,廣東製造東局併入。總廠設槍廠、槍彈廠、老毛瑟槍彈廠、修理機器廠,附設無煙藥廠和黑火藥廠,有機器設備710部,員工1484 人。日產毛瑟步槍20餘支、槍彈數萬發。1908年,仿製成丹麥1904年式8毫米輕機槍,經陸軍部試驗合格,月產2—3挺。1909年,購買製造輕機槍的機器,於辛亥革命前夕運到。1909年,試造出無煙火藥,但質量不佳,未再生產。該廠的生產能力為,年產步槍7500支、輕機槍120挺、槍彈1050萬發、無煙火藥40噸,是清末的五大兵工廠之一。
辛亥革命後,該廠由廣東都督接管,改名為廣東兵工總廠(通稱廣東兵工廠)。袁世凱企圖恢復帝制後,中國進入封建割據狀態。該廠由桂系軍閥陸榮廷控制。1920年,陳炯明驅逐在廣東的桂系勢力,該廠回到廣東統治者手中。桂系勢力被廣東勢力驅逐時,炸毀了該廠的槍彈廠和制槍廠。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任非常大總統,成立大本營,該廠由大本營管轄。1922年6月,陳炯明發動武裝叛亂,孫中山退居上海,該廠落入陳炯明手中。1923年3月,孫中山於驅逐陳炯明後回到廣州,重建大元帥府,該廠又歸大元帥府管轄。1925年7月,大元帥府改建為國民政府,該廠隸屬國民政府,改名為廣東兵器製造廠。1929年9月,按照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停止造槍。1931年,兩廣割據,控制廣東的陳濟棠恢復槍械生產,並增建手榴彈廠和發電廠,工人增至2000餘人。1935年11月,改名為廣東第一兵器製造廠。1936年7月,陳濟棠反蔣失敗,廣東歸屬國民政府,該廠由兵工署接管,改名為廣東第一兵工廠。該廠頻繁易主,嚴重影響了生產技術的發展。孫中山認為“軍隊是政治底原動力”(《陳濟棠研究史料》),對該廠十分重視,1924年4月15日偕夫人宋慶齡視察該廠,鼓勵員工加緊生產。孫中山死後,大元帥府於1925年5月下令該廠裁撤廠長一職,任命夏聲為廣東兵工廠管理委員會委員長,趙士覲等4人為管理委員會委員,由工廠管理委員會行使廠長的職權。不久,由於管理委員會下令通緝要求增加工資的工人,造成全廠停工,委員長出走。同年6月17日,大元帥府又下令恢復廠長制。
1912年,該廠下設槍廠、機槍廠、機器廠、無煙彈廠、黑藥彈廠、黑藥廠、無煙火藥廠。1920年,接收私營飛來廟制彈廠,改建為第一制彈廠。1925年,成立第二制彈廠,因無制彈專用設備,不久停辦。1928年1月,接並廣東兵工試驗廠。1937年初,該廠有工人2300餘人。
該廠主要生產步槍、機槍及槍彈,1928年後還生產飛機炸彈、衝鋒鎗和手榴彈。1912年,製成民元年式6.8毫米步槍;1919年,又將其口徑改為7.9毫米。1919年,仿製成奧國守瓦茲洛色式水冷重機槍(亦稱68式水機關槍)和日38式重機槍。1923年,仿製成美國1921年式湯姆遜衝鋒鎗。1924年,仿製成馬克沁重機槍。1927年,將原生產的麥特森輕機槍的口徑由8毫米改為7.9毫米。1928年,仿製成飛機炸彈和柏格門衝鋒鎗。同年,綜合68式水機關槍、三十節機關槍和德式機槍的優點,改進設計成民17年式7.9毫米水冷重機槍。1929年,仿製成航空機關槍。1933年,仿製成捷克式輕機槍。1937年,生產中正式步槍。
據不完全統計,1912—1936年,該廠共生產步槍7.59萬支、衝鋒鎗69支、重機槍627挺、航空機關槍4挺、槍彈5963.34萬發、40—80磅飛機炸彈831枚,以及輕機槍、手榴彈等。
抗戰開始後,廣東第一兵工廠受到日軍的威脅,1937年12月,遷廣西融縣。1938年2月,改名為軍政部兵工署第四十一工廠。5月,其無煙藥廠交第二十三工廠。8月,在融縣的臨時廠房建成,輕機槍、步槍、槍彈相繼恢復生產。時有員工2600餘人。1939年11月,日軍侵入廣西。12月,該廠奉令遷貴州桐梓。其槍彈廠交第四十工廠,炸彈廠交桂林修炮廠,同時接收第四十工廠的機槍廠。調整後,只生產步槍和輕機槍。融縣與桐梓相距千里,交通又極不方便,1940年6月,8400多噸物資方才運到新址,少數物資在途中散失。1940年8月,制輕機槍部分首先復工,接著其他部分也復工。1941年,有員工近3200人,機器設備1032部。可月產捷克式輕機槍260—300挺、中正式步槍110—130支。
該廠比較重視技術工作,1940年秋設工程師室,1941年冬設立步槍製造研究室和機槍製造研究室。辦有藝徒訓練班和技工訓練班,培訓藝徒和技工360多人。
抗日戰爭期間,該廠共生產輕機槍4.67萬挺、步槍9.37萬支、槍彈4553.40萬發。1946年6月,該廠撤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