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夕,男,1953年9月生,湖北武漢人 。現為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碩士,歷史學博士,武漢社會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歷史文獻學會理事,文學研究所所長,古典文獻學教研室主任, 國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生指導小組組長。2012年曾擔任華中師大新聞系主任一年,同年被華中師大評選為“我心目中的好導師”、“三育人標兵”。近三十年來,一直在高校從事古典文獻整理與文史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同時在文化產業、文化傳播學方面承擔過一些社會諮詢服務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三夕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3年9月
- 性別: 男
人物經歷
研究方向
主要貢獻
一、 文學史
1.轉向"語詞"的小說--評韓少功新著《馬橋詞典》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第5期,又載新東方1996年第4期
2.寫作的自由與自律--談柯雲路的寫作道路兼評《中國氣功大趨勢》,海南日報1999年7月21日,第四版
3. 克服"失語"的焦慮,堅持思想的勞作,中外文化與文論第6輯,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4.論惜時道德感的詩意表達,浙江大學學報2002年4期
二、 史學史
1.勇敢的精神 感人的行動--《史記·刺客列傳》評說,海南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
2.心態、功夫和態度--讀《史學三書平議》札記,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增刊
3.男色的愛與恨--評《史記·佞幸列傳》,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三、 思想史
1.世說新語與一個時代 中華讀書報1998年12月16日,第十一版
2.我們需要新的"隆中對"--重讀《三國志》札記,海南日報1999年2月24日,第四版
3. 關於學術發展和發表制度的哲學思考(上),海南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第3期
4.關於學術發展和發表制度的哲學思考(下),海南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
5.從古代的政治流放地到現代的經濟特區--論海南島與大陸文化認同的歷史性特徵,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6.論現代化的東方道路,海南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此文《新華文摘》2001年第4期全文轉載(見第70-74頁)
7.關於高教發展時局的一些觀察與思考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0年12月增刊
8.論海南島生態建設的精神性要素,新東方2001年第1期
9.論東方文化的含義與亞洲視角的建立,海南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10.論"現代性"的含義及其與"現代化"之關係,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11.論現代化理念及其與兩個維度,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12.論中國早期知識分子的文化精神(與王齊洲合作),江漢論壇2002年第9期
四、古典文獻學
1.《史通》三家評校鈔(程千帆題記) ,學術集林卷十一,上海遠東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
2.《史通》三家評校鈔(續) 學術集林卷十二,上海遠東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3.《三國志》匯校拾遺 歷史文獻研究[總第19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版
4.《康熙王朝》重大史實辯誤,歷史文獻與文化研究第1輯,湖北辭書出版社2002年5月版
5.簡論電子時代歷史文獻的整理與研究,歷史文獻研究[總第19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版
6.關於上博簡《孔子詩論》編聯排序的幾個問題,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