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漢文帝前元十六年(前164年),張騫出生。早期經歷不詳,漢武帝
劉徹即位時,在朝廷擔任名為“郎”的侍從官。據史書記載,他“為人強力,寬大信人”。即具有堅韌不拔、心胸開闊的氣度,又具有以信義待人的優良品質。這正是張騫之所以能戰勝各種難以想像的危難,獲取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
楚漢戰爭時期,匈奴
冒頓單于乘機擴張勢力,控制了中國東北部、北部和西部廣大地區,建立起統一的奴隸主政權和強大的軍事機器。西漢初年,匈奴冒頓單于征服西域,設
僮僕都尉,向各國徵收繁重的賦稅。匈奴還以西域作為軍事上的據點和經濟上的後盾,經常侵占漢朝的領土,騷擾和掠奪中原居民。西漢王朝的統治者在同匈奴鬥爭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西域的重要性,特別是漢武帝即位後,從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遷的
大月氏有報匈奴世仇之意,但苦於無人相助,便決定溝通與西域的聯繫,欲聯合大月氏,以夾攻匈奴,“斷匈右臂”。
首使西域
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率領100多名隨行人員,由匈奴人
堂邑父為嚮導從
長安出發前往西域。西行進入
河西走廊。這一地區自月氏人西遷後,已完全為匈奴人所控制。正當張騫一行匆匆穿過河西走廊時,不幸碰上匈奴的騎兵,他們全部被抓獲。匈奴的右部諸王立即把張騫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今內蒙古
呼和浩特附近),見當時的
軍臣單于(
老上單于之子)。
軍臣單于得知張騫欲出使月氏後,對張騫說:“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這就是說,站在匈奴人的立場,無論如何也不容許漢使通過匈奴人地區,去出使月氏。就像漢朝不會讓匈奴使者穿過漢區,到南方的南越國去一樣。張騫一行被
扣留和
軟禁起來。
匈奴單于為軟化、拉攏張騫,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頭,進行了種種威逼利誘,但均未達到目的。張騫“不辱君命”、“持漢節不失”。始終沒有忘記漢武帝所交給自己的神聖使命,沒有動搖為漢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決心,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
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監視漸有鬆弛,張騫趁匈奴人不備帶領其隨從,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區。但在留居匈奴期間,西域的形勢已發生了變化。月氏的敵國
烏孫,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月氏人被迫從
伊犁河流域繼續西遷,進入
鹹海附近的媯水地區,征服了
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園。張騫大概了解到這一情況,經車師後沒有向西北伊犁河流域進發,而是折向西南,進入
焉耆,再溯
塔里木河西行,過
庫車、
疏勒等地,翻越
蔥嶺,直達
大宛(今
烏茲別克斯坦費爾乾納盆地)。
這是一次極為艱苦的行軍。大戈壁灘上,飛沙走石,熱浪滾滾;蔥嶺高如屋脊,冰雪皚皚,寒風刺骨。沿途人煙稀少,水源奇缺。加之匆匆出逃,物資準備又不足。張騫一行,風餐露宿,備嘗艱辛。乾糧吃盡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殺禽獸聊以充飢。不少隨從或因饑渴倒斃途中,或葬身黃沙、冰窟,獻出了生命。
張騫到大宛後,向
大宛國王說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種種遭遇,希望
大宛能派人相送,並表示今後如能返回漢朝,一定奏明漢皇,送他很多財物,重重酬謝。大宛王本來早就風聞東方漢朝的富庶,很想與漢朝通使往來,但苦於匈奴的中梗阻礙,未能實現。漢使的意外到來,使他非常高興。張騫的一席話,更使他動心。於是滿口答應了張騫的要求,熱情款待後,派了嚮導和譯員,將張騫等人送到
康居(今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內),康居王又遣人將他們送至大月氏。
不料,這時
大月氏人,由於新的國土十分肥沃,物產豐富,並且距匈奴和烏孫很遠,外敵寇擾的危險已大大減少,改變了態度。當張騫向他們提出建議時,他們已無意向匈奴復仇了。加之,他們又以為漢朝離月氏太遠,如果聯合攻擊匈奴,遇到危險恐難以相助。張騫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終未能說服月氏人與漢朝聯盟夾擊匈奴。在此期間,張騫曾越過媯水南下,抵達大夏的藍氏城(今
阿富汗的汗瓦齊拉巴德)。
元朔元年(前128年)動身返國。
歸途中,張騫為避開匈奴勢力,改變了行軍路線。計畫走
塔里木盆地南部,
崑崙山北麓的“南道”,從
莎車,經
于闐(今和田)、
鄯善(今若羌),通過青海羌人地區後歸漢。但出乎意料,羌人也已淪為匈奴的附庸,張騫等人再次被匈奴騎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年)初,匈奴為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張騫趁機和堂邑父逃回長安。從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出發,至元朔三年(前126年)歸漢,共歷十三年。出發時是一百多人,回來時僅剩下張騫和堂邑父二人。
張騫這次遠征,未能達到同大月氏建立聯盟,以夾攻匈奴的目的,但產生的實際影響和所起的歷史作用是巨大的成功。
秦始皇北卻戎狄,築
長城,以護中原,但其西界不過臨洮,
玉門之外的廣闊的西域,尚為中國政治文化勢力所不及。張騫第一次通使西域,使中國的影響直達蔥嶺以西。自此,不僅西域同內地的聯繫日益加強,而且中國同中亞、西亞,以至南歐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來,此誠之謂“鑿空”。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不僅是一次極為艱險的外交旅行,同時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科學考察。張騫對廣闊的西域進行了實地的調查研究工作,不僅親自訪問了西域各國和中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
大夏諸國,而且從這些地方又初步了解到烏孫(
巴爾喀什湖以南和伊犁河流域)、奄蔡(
裏海、鹹海以北)、安息(即
波斯,今伊朗)、
條支(又稱大食,今
伊拉克一帶)、
身毒(又名
天竺,即印度)等國的許多情況。回長安後,張騫將其見聞,向漢武帝作了詳細報告,對
蔥嶺東西、中亞、西亞,以至安息、印度諸國的位置、特產、人口、城市、兵力等,都作了說明。這個報告的基本內容為司馬遷在《
史記·大宛列傳》中保存下來。這是中國和世界上對於這些地區第一次最詳實可靠的記載,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區和國家的古地理和歷史的最珍貴的資料。
漢武帝對張騫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滿意,特封張騫為
太中大夫,授堂邑父為“奉使君”,以表彰他們的功績。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因出使西域,抗擊匈奴,功勳卓著,漢武帝劉徹取“博廣瞻望”之意,封張騫為博望侯(今河南省方城縣博望鎮)。三年後,張騫與李廣分兩路出右北平攻打匈奴,張騫未按照約定的日期到達,按律當斬,張騫出錢贖罪,被貶為庶人。
二使西域
元狩四年(前119年),在失去河西走廊後,匈奴向西北退卻,依靠西域諸國的人力、物力,與西漢對抗。漢武帝再任張騫為
中郎將,率300多名隨員,攜帶金幣絲帛等財物數千巨萬,牛羊萬頭,第二次出使西域。此行的目的,一是招與匈奴有矛盾的
烏孫東歸故地,以斷匈奴右臂;二是宣揚國威,勸說西域諸國與漢聯合,使之成為漢王朝之外臣。張騫到達烏孫時,恰逢烏孫內亂,沒有達到勸說烏孫東歸的目的。不過,張騫的副使則分別訪問了中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擴大了西漢王朝的政治影響,增強了相互間的了解。張騫一行偕烏孫使者數十人於元鼎二年(前115年)返抵
長安。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交流。此後,漢朝和西域各國經常互派使者,大者數百,少者百餘人。促進了雙方貿易的發展,形成了“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的景象。但是,處於西域東端的
樓蘭、
姑師(後稱車師)仍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他們在匈奴的挑唆下,經常出兵攻殺漢朝使者,劫掠商旅財物,成為漢通往西域的嚴重障礙。為確保西域通道,漢將
趙破奴、
王恢於
元封三年(前108年)率700輕騎突襲樓蘭,後趙破奴又率軍數萬擊破姑師,並在酒泉至玉門關一線設立亭障,作為供應糧草的驛站和防守的哨所。
元鼎二年(前115年)隨張騫至長安的烏孫使者回國,報告漢王朝的強盛後,增強了烏孫王
昆莫對漢王朝的信任。他再次派使者到長安,表示願得尚漢公主,為
昆弟,請求與漢和親。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把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作為公主嫁給昆莫,並賜乘輿服御物,為備官屬宦官侍御數百人。細君死後,漢王朝又將楚王劉戊之女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
岑陬。這兩次和親,對於鞏固漢與烏孫的友好關係,使烏孫成為漢在西方牽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發展雙方經濟、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為了打破匈奴對大宛的控制並獲得大宛的汗血馬,漢武帝還於
太初元年(前104年)和太初三年(前102年)兩次派貳師將軍
李廣利西征大宛,迫使大宛進貢良馬幾十匹,中馬以下牡牝三千餘匹。沿途中亞各國聽說漢軍征服了大宛國,無不大受震動。各國王公貴族紛紛派遣子侄跟隨漢軍回到中原,他們為漢武帝呈上貢品,並留在漢朝作為人質,表示對漢武帝的效忠。至此,張騫定下的用外交手段和貿易來擴張漢王朝在中亞影響力的策略取得了成功。此後,漢政府在樓蘭、渠犁(今新疆塔里木河北)和輪台(今新疆庫車縣東)駐兵屯墾,置校尉。這是漢在西域最早設立的軍事和行政機構,為後來設
西域都護創造了條件。
漢武帝和張騫的成功謀略為中國贏得了貿易、建設和統一的保障,對東西方歷史都具有深遠的意義。漢武帝
元封六年(前105年),漢使沿著張騫的足跡,來到了今伊朗境內,並拜見了
安息國國王。漢朝使臣在獻上了了華麗光潔的絲綢,安息國王非常高興,以鴕鳥蛋和一個魔術表演團回贈漢武帝,這標誌著連線東方的中國和西方的羅馬帝國的
絲綢之路正式建立。在之後的歲月中,不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張騫的名字都被人們所牢記。使漢朝與西域各國建立了友好關係,西域第一次與內地聯繫成一體,促進了西域社會的進步,也豐富了中原的物質生活。
由於張騫等人的溝通,此後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天馬、
汗血馬等良種馬傳入,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蘿蔔和地毯等傳入內地,豐富了漢族的經濟生活。漢族的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和絲織品、金屬工具等,傳到了西域,促進了西域的經濟發展。
連通西南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回漢後,向漢武帝報告了自己出使過程中所了解到的情況。在此以前,漢代的君臣還根本不知道,在中國的西南方有一個
身毒國的存在。正是由於張騫的報告和記述,漢庭才了解到華夏的外部世界。
張騫在大夏時,看到了四川的土產
邛竹杖和
蜀布,追問它們的來源。大夏人告訴他,是大夏的商人從身毒買來的,而身毒國位於大夏的東南方。回國後,張騫向漢武帝報告了這一情況,並推斷大夏位居中國的西南,距長安一萬二千里,身毒在大夏東南數千里,從身毒到長安的距離不會比大夏到長安的距離遠。而四川在長安西南,身毒有蜀的產物,這證明身毒離蜀不會太遠。據此,張騫向漢武帝建議,遣使南下,從蜀往西南行,另闢一條直通身毒和中亞諸國的路線,以避開通過
羌人和
匈奴地區的危險。
張騫的推斷,從大的方位來看是正確的,但距離遠近的估計則與實際情況不合。當然,在近二千年前張騫達到這樣的認識水平,是難能可貴的。漢武帝基於溝通同大宛、康居、月氏、印度和安息的直接交往,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徹底孤立匈奴的目的,欣然採納了張騫的建議,並命張騫去
犍為郡(今四川
宜賓)親自主持其事,這就是《史記·大宛列傳》里記載的“乃復事西南夷”。
自
遠古以來,中國西南部,包括四川西南,青海南部、西藏東部,雲南和貴州等地,為眾多的少數民族所聚居,統稱為“西南夷”。戰國末年楚將軍莊喬入滇立國,但不久即重新阻隔。漢武帝初年,曾先後遣唐蒙、
司馬相如“開發”“西南夷”,置犍為郡,並使
邛都。(今西昌一帶)、榨(今
漢源一帶)、冉琥(今
茂縣)諸部內附。後因全力對付匈奴,停止了對西南的經營,中國西南各少數民族同中原王朝基本上仍處於隔絕狀態,通道西南當時是十分艱難的。
元狩元年(前122年),張騫派出四支探索隊伍,分別從四川的成都和宜賓出發,向青海南部、西藏東部和雲南境內前進。最後的目的地都是身毒。四路使者各行約一、二千里,分別受阻於氐、榨(四川西南)和禹、昆明(
雲南大理一帶)少數民族地區,未能繼續前進,先後返回。
張騫所領導的由西南探辟新路線的活動,雖沒有取得預期的結果,但對西南的開發是有很大貢獻的。張騫派出的使者,已深入到當年莊喬所建的
滇國。滇國又名滇越,因遇有戰事將士們坐在大象上作戰,故又叫“乘象國”。使臣們了解到,在此以前,蜀的商人已經常帶著貨物去滇越貿易。同時還知道住在昆明一帶的少數民族“無君長”,“善寇盜”。正是由於其阻撓,使得漢朝的使臣不得不停止前進。在此以前,西南各地的少數民族,對漢朝的情況幾乎都不了解。難怪漢使者會見滇王時,滇王竟然好奇地問:“漢朝同我們滇國比較,是哪一國大呢?”使者到夜郎時,夜郎侯同樣也提出了這個問題。這就成為後世“
夜郎自大”典故的由來。通過漢使者的解釋和介紹,他們才了解到漢朝的強大。漢王朝從此也更注意加強同滇國、夜郎及其它部落的聯繫。至元鼎六年(前111年),漢王朝正式設定牂牁、越僥、沈黎、
汶山、
武都等五郡,以後又置
益州、交趾等郡,基本上完成了對西南地區的開拓。
成就影響
絲綢之路
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係,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
長安往西,經
河西走廊,今
新疆境內,運到
安息(今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再從安息轉運到西亞和歐洲的
大秦(羅馬),開拓了歷史上著名的“
絲綢之路”。史學家
司馬遷稱讚張騫出使西域為“
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抗擊匈奴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月和四月,大將軍
衛青,兩次出兵進攻匈奴。漢武帝命張騫以
校尉,從大軍出擊漠北。
元狩二年(前121年),張騫奉命與“
飛將軍”李廣,率軍出
右北平(今河北東北部地區),進擊匈奴。
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命張騫為
中郎將,第二次出使西域,聯合烏孫抗擊匈奴。張騫派遣副使分別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闐、扜彌等國展開外交活動,足跡遍及中亞、西南亞各地,最遠的使者到達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帝國和北非,長久以來西北邊防的隱患逐漸消弭。
西域歸漢
張騫二次出使西域回漢,帶來了烏孫國的使者,“因令窺漢,知其廣大”後,烏孫國與西漢開始在平等的基礎上友好交往。此後的一年時間內,張騫在烏孫國所遣持節副使也與西域諸國使者相繼歸漢,漢與西域諸國正式開始平等友好的交往,漢與西域諸國外交活動的第一個高潮開始到來。
張騫出使西域,接觸到西域各國的風土人情,是漢朝開始對西域各國有所了解,使漢朝與西域建立了友好關係,為後來西漢政府設定西域都護府,使西域正式歸西漢政府管轄打下了基礎。漢朝使者不斷往來於西域諸國,一年多則十幾次,少則五六次,都用“博望侯”的名義,以取信於各國。
漢宣帝
神爵二年(前60年),西漢政府設定了
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事物,保護往來的商旅。從此,西域正式歸於中央政權的統治下。
人物評價
總評
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
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東方的
哥倫布”。
1992年9月15日,中國郵政發行的《敦煌壁畫》郵票第四組第四枚“唐·出使西域”,反映的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臨行時漢武帝送別的場景。選自敦煌莫高窟323窟北壁右半部壁畫,此畫分為三個部分,即“漢武帝甘泉宮拜祭金人”、“漢武帝送別張騫”、“張騫到大夏國”。
2017年9月20日,中國郵政《張騫》特種郵票公開發行。郵票採用中國傳統工筆繪畫的表現手法,以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為背景,體現了張騫“鑿空”西域、開闢絲路的卓越功績。
張騫從
長安出發的時候,整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還相互隔絕,就在張騫到達中亞各國1100多年後,義大利旅行家
馬可·波羅的雙腳,才踏上中國的土地;而西班牙探險家
哥倫布開往東方的船隊,在張騫出使西域1300多年之後,才從西班牙的巴羅斯港,揚帆啟程。漢武帝開通通往西域各國的道路,最初的想法只是為了征討匈奴,開拓大漢疆域。但戰爭結束了,被張騫帶到西方的中國絲綢,卻源源不斷地走向世界,西方的珍寶黃金,也沿著這條閃爍著絲綢光芒的道路,湧進西漢首都長安。絲綢之路,一條由開拓者張騫走在最前面的萬里通途,把古老中國和遙遠的西方世界,連在了一起。
張騫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走出國門的使者,打開了中國與中亞、西亞及歐洲等國交往的大門,同時,也通過他的外交實踐,第一次張揚起國與國之間平等、誠信交往的外交理念,構建了漢與西方國家友好交往的橋樑,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經濟的交流和發展,為中國漢代昌盛和後世的對外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整個世界的文明與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歷史評價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然張騫鑿空,其後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於外國,外國由此信之。”
魏徵(唐代名臣):“張騫鑿空之開遠夷,通絕域,體現出“開”、“通”的成功,動機在於“宏放”的文化追求。”
梁啓超(中國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堅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開幕第一人。”
張豈之(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沒有張騫出使西域,也就不會有絲綢之路的開闢。沒有絲綢之路的開闢,也就不會有了漢朝和西域以及和歐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義十分重大。”
芮傳明(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絲綢之路這個歷史,大致上可以相當於我們所說的古代的中外關係史,因為它的範圍不僅僅涵蓋了經濟和貿易,或者只是某些商品,而是涵蓋了中外交流的各種關係的方方面面。”
徐泓(台灣東吳大學歷史系教授):“比如說宗教,許多這個西方、或者東南亞、南亞的宗教,像佛教傳進來,也都是從這一條路進來的。”
朱維錚(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它的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習慣,還有跟這些有關係的奢侈品都會跑進來,那就是文化交往。”
肖雲儒(文化學者):“絲綢之路,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象徵,具體的絲綢已經可能風化了,但是絲綢的閃光,帶給我們的是一條閃光之路,文化閃光、和平閃光、歷史閃光、意志和品格閃光的路。”
比楚林(俄羅斯學者):張騫“鑿空”西域、開通陸路絲綢之路,“在中國史的重要性,絕不亞於美洲之發現在歐洲史上的重要”。是與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具有同等重要意義的世界性事件。
范文瀾(歷史學家):“其在中國史的重要性,絕不亞於美洲之發現在歐洲史上的重要。”
後世紀念
張騫墓
張騫墓坐北朝南,東西寬15米,南北長15米,高8米,呈覆斗形,抗戰間
西北聯合大學曾對此墓做簡單發掘,出土漢代器具,確定為張騫真墓。周圍有古柏環繞,墓前有石碑四通(以清乾隆間陝西巡撫
畢沅所立“漢博望侯張騫之墓”最為有名)、漢代石虎一對。大門前豎高8米、由座杵、斗三部分組成的石華表一對。1988年修起了漢代闕式大門門樓,鋪設了墓園甬道,栽種了名貴花木。1991年又修建了氣勢雄偉的三間獻殿,東西牆壁上懸掛有“張騫出使西域圖”和“鑿空圖”。1993年7月,修起了長3千米、寬10米的旅遊專線公路,可由城固縣城直達紀念館。
張騫墓申遺,是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其中的一個亮點,2013年2月1日前由中國和中亞兩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申遺文本,2013年6月接受聯合國專家檢查驗收。2013年10月1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專家對張騫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進行了實地驗收評估。國際專家在現場對申遺的各項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張騫紀念館
張騫故里在漢中城固縣城南2千米處
漢江之濱的博望村,墓地在縣城西2.3千米處饒家營村,現為張騫紀念館,1956年公布為首批陝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陵園整體以獻殿為中軸,對稱分布。獻殿內置著名書畫家張重光所繪大型壁畫“張騫出使西域圖”、“鑿空圖”。
東西配殿為展室,分別推出“張騫生平偉績”展覽和具有鮮明陝南特色的民間藝術展覽。闕式大門青磚筒瓦,古樸大方,兩闕相對,飛檐斗拱,再現了兩漢宮闕的建築特色。
學術會議
1986年與1993年,兩屆“張騫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城固縣張騫紀念館召開,弘揚張騫“敢為天下先”的開拓進取精神,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影響。城固每年舉辦一次張騫文化藝術節。
2023年4月1日,“2023張騫與絲綢之路高峰論壇”在城固縣舉辦,主題為“追溯絲路之源·築夢開放之城”。論壇開幕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長卜憲群和陝西理工大學黨委書記趙曉林共同為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漢中漢文化研究基地揭牌。論壇期間還舉辦了張騫文化研討會、張騫文化學術報告會、實地調研張騫墓等活動。
文獻記載
《漢書·張騫李廣利傳》
《後漢書·西域傳》
藝術形象
歌劇形象
歌劇《張騫》
影視形象
2021年電影《大漢張騫》:張寧江飾演張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