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殿試。明代學子考取進士,取得入仕資格,科舉是必由之路,據孝宗敬皇帝實錄記載,禮部會試、殿試活動較為成功。登科進士中,成就了許多高官,有的入閣輔政;也湧現出了一批文人、詩人,作品流傳於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弘治乙丑殿試
殿試年份,科舉流程,任命考官,禮部會試,入殿策問,進士及第,授官選吉,庶吉士表,參考資料,
殿試年份
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
科舉流程
任命考官
禮部會試
弘治十八年二月二十五日(1505年3月30日)辛巳,禮部會試,取中式舉人董玘等三百名。
入殿策問
弘治十八年三月十五日(1505年4月18日)庚子,上御奉天殿策會試中式舉人董玘等三百三人。制曰:朕惟自古帝王之致治,其端固多,而其大不過曰道、曰法而已。是二端者,名義之攸在,其有別乎行之,之序亦有相湏,而不可偏廢者乎,夫帝之聖,莫過於堯舜王之聖,莫過於禹湯文武,致治之盛,萬世如見,其為道為法之跡,具載諸經可考,而證之乎,自是而降,若漢若唐若宋賢明之君,所以創業於前,而守成於後,是道是法亦未常有外焉,何治效之,終不能古。若乎我聖祖高皇帝定天下之初,建極垂憲,列聖相,承益隆,繼述為道為法,蓋與古帝王之聖先後一揆矣。朕自蒞祚以來,夙夜兢兢圖光,先烈於茲有年,然而治效未臻其極,豈於是道有未行,是法有未守乎,抑雖行之守之,而尚未盡若古乎,子諸生明經積學,究心當世之務,必有定見,其直述以對,毋徒聘浮辭,而不切實用,朕將采而行之。
進士及第
弘治十八年三月十八日(1505年4月21日)癸卯,上御奉天殿,賜顧晣臣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文武群臣行慶賀禮。
弘治十八年三月十九日(1505年4月22日)甲辰,賜狀元顧晣臣朝服冠帶及諸進士寶鈔。(註:又作顧鼎臣。)
弘治十八年三月二十二日(1505年4月25日)丁未,狀元顧晣臣率諸進士上表謝恩。
弘治十八年三月二十三日(1505年4月26日)戊申,狀元顧晣臣率諸進士詣先師孔子廟行釋菜禮。
授官選吉
弘治十八年三月二十六日(1505年4月29日)辛亥,授第一甲進士顧晣臣為翰林院脩撰,董玘、謝丕為編脩,其第二甲崔銑、三甲叚炅等分撥各衙門辦事。改進士崔銑等三十人為翰林院庶吉士讀書,命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學士張元楨、翰林院學士劉機教之。
庶吉士表
參考資料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
敕撰:(明)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