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與成長——低齡觸法未成年人教育矯正研究

引領與成長——低齡觸法未成年人教育矯正研究

《引領與成長——低齡觸法未成年人教育矯正研究》是201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若谷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引領與成長——低齡觸法未成年人教育矯正研究
  • 作者:劉若谷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3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1019879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2009年以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數量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的情況日益嚴重。在傳統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研究範式中,由於低齡觸法未成年人對任何犯罪行為均不承擔刑事責任,所以不在刑事司法的研究範圍內。在少年司法研究範式中,未成年人犯罪行為的研究繼承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研究範式的觀點,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研究集中在14歲以上的年齡範圍。因此,我國低齡觸法未成年人的教育矯正問題處於研究的薄弱狀態。本書通過對普通和觸法11—13歲的低齡未成年人進行抽樣問卷調查,針對目前親職教育、學校教育乃至於社會輿論評價中存在的不利於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急於求成的功利主義、分數至上的效用主義、知識學習的實用主義和升學考試的工具主義思想。基於開放性與多樣性的教育視域,從法制教育、傳統文化、人格完善、生態協調四個方面出發,探討低齡觸法未成年人的教育矯正系列策略與路徑,構建了具有系統性與邏輯性的教育矯正內容體系。圍繞少年兒童違法犯罪行為與校園暴力事件頻發,針對“子不教,父之過”與“生不教,師之過”的不公允的歸因批評。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導言
第一章 低齡觸法未成年人教育矯正的歷史發展與現狀
一、觸法未成年人教育矯正體系的起源
二、少年司法制度的特點與分類
(一)少年司法的特點
(二)少年司法制度的分類
(三)低齡觸法未成年人教育矯正的國際公約
三、我國低齡觸法未成年人教育矯正制度的發展與困境
(一)我國觸法未成年人矯正的發展
(二)現階段低齡觸法未成年人教育矯正的困境
第二章 低齡未成年人觸法原因的相關理論解析
一、社會控制理論
(一)特拉維斯·赫希的社會控制理論概述
(二)對赫希社會控制理論的簡要評析
二、差異交往理論
(一)埃德溫·薩瑟蘭的差異交往理論概述
(二)對埃德溫·薩瑟蘭的差異交往理論的簡要評析
三、緊張理論
(一)羅伯特·默頓的緊張理論概述
(二)對默頓的緊張理論的簡要評析
四、三種犯罪理論的借鑑與啟示
(一)認識論的借鑑與啟示
(二)方法論的借鑑及啟示
(三)思想觀點的借鑑及啟示
第三章 低齡未成年人觸法原因的定量分析
一、主觀幸福感的研究與測量方式
二、主觀幸福感與觸法行為的關係
(一)四因說與主觀幸福感
(二)一般緊張理論和主觀幸福感
(三)生活滿意度和問題行為
三、主觀幸福感與觸法行為原因的定量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結果
(四)討論
(五)結論
第四章 低齡觸法未成年人教育矯正的理論基礎
一、低齡觸法未成年人教育矯正的學理分析
(一)低齡觸法未成年人的活動場所特徵
(二)低齡觸法未成年人的認知特徵
二、低齡觸法未成年人教育矯正的價值定位
(一)低齡觸法未成年人教育矯正價值本體論設定
(二)低齡觸法未成年人教育矯正價值本體的合理性解析
三、教育矯正的價值本體回歸路徑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重塑教育矯正價值的本體論擔當
(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低齡觸法未成年人幸福觀的轉型建構
(三)提升教育者的幸福感知和幸福觀,踐行於育人實踐活動
(四)營造有利於低齡觸法未成年人成長的教育環境和心理環境
第五章 基於傳統文化的德治策略與主題選擇
一、德治的文化傳統與現實訴求
(一)道德與德治
(二)德治的文化傳統
(三)德治的現實訴求
二、基於傳統文化的德治策略
(一)德治與法治相結合,德主刑輔
(二)自治與他治相結合,道德自律
(三)教化與養成相結合,德行自覺
三、德治教育的主題選擇
(一)仁愛:人性的呼喚
(二)正義:心靈的救贖
(三)克己:理性的克制
(四)誠信:生命的承諾
第六章 基於法治教育的法治策略及其路徑探析
一、法制教育向法治教育的轉型
(一)法制與法治
(二)嬗變與轉型
(三)法治教育的當下語境
二、基於法治教育的法治策略
(一)提高認識與推進改革,突破學校法治教育瓶頸
(二)法律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養成法律意識
(三)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強化公民意識
(四)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融合滲透,建立法律信仰
三、虞犯制視域中的教育矯正路徑探析
(一)虞犯制的教育矯正鏡像
(二)我國現行矯正機制的完善
四、教育矯正的過程性路徑拓展
(一)抓早抓小的規則教育
(二)公權介入的家庭監護
(三)全程一貫的法治教育
第七章 基於人格完善的心治策略與教育方法
一、心治的文化傳統與人格教育啟示
(一)人格與積極人格
(二)心治的文化傳統
(三)美國人格教育的啟示
二、基於人格完善的心治策略
(一)明確人格教育內涵和目標的“養心”策略
(二)德智體美四育並舉的“育心”策略
(三)認知教育與認知實踐相結合的“化心”策略
(四)建立人格調查制度的“正心”策略
三、人格教育的方法探索
(一)以低齡觸法未成年人為主體的自我教育法
(二)一主多輔的滲透式教育法
(三)有針對性的特色教育
第八章 基於教育生態結構的綜治策略
一、教育生態的構成與檢視
(一)教育生態的構成
(二)教育生態的檢視
(三)我國教育生態的現狀
二、基於生態結構的綜治策略
(一)最佳化以家庭為核心的微系統教養策略
(二)深化以學校教育為重點的融合互動策略
(三)淨化社會教育的網路媒體引導策略
(四)強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的滲透潤育策略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劉若谷,男,1983年生,山東海陽人。問題青少年教育矯正管理方向博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現任職於魯東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榮獲山東省大學生心理健康很好指導教師。在《教育研究》《中國特殊教育》等CSSCI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