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建水陶產品豐富多彩,精美絕倫,其產品主要有瓶、尊、盆、盤、碟、碗、壺、缸、汽鍋、菸斗、文房四寶、樂器、日常生活用品等一百多種,深受人們喜愛。
其特點表現在:
1、建水陶陶泥取自境內五彩山,含鐵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強度大,表面富有金屬質感,叩擊有金石之聲。經無釉磨光,精工細磨拋光,質地細膩,光亮如鏡。有“堅如鐵、明如水、潤如玉、聲如磬”之譽。
2、建水陶的獨特魅力還在於將書畫藝術與雕刻填泥工藝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建水陶講究精工細作,尤其注重裝飾,它以書畫鏤刻、彩泥鑲填為主要手段,集書畫、金石、鐫刻、鑲嵌、等裝飾藝術於一身,神形兼備,美輪美奐。
清以來,建水的騷人墨客文人雅士以半乾的陶坯為紙,盡情揮灑潑墨,移字畫於陶坯之上。陶坯落墨後,藝人們依樣將墨跡精心雕刻成模,再經填充彩泥、修坯、風乾、入窯焙燒、分次打磨後,使建水紫陶呈現出斑駁陸離的肌理變化,產生出古拙斑斕的金石之氣。加上其獨創的“殘貼”和“淡艷”裝飾工藝,將古老的建水陶藝點化得出神入化,美妙絕倫,是中國陶藝裝飾的奇葩。它既保留了名家筆墨的氣韻,又兼顧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濕潤狀態的特性,彰顯了名家捉毫濡 墨,懸肘運筆的厚實功底,也傳承了建水陶獨一無二的制陶工藝。以古樸斑斕的視角衝擊,純潔淡雅,自然純樸的感染力,給人以優美單純的寧靜,有“雅陶”之讚美。正是有歷代騷人墨客,文人雅士與工匠們的傾力合作,精心打造,才使建水陶成為集實用價值、審美價值於一體的高貴、典雅的藝術品而榮登大雅之堂。
建水陶集實用性與觀賞性於一身,是難得的工藝品。它採用“斷簡殘貼”的藝術手法、“淡艷”裝飾效果和無釉磨光工藝,將書法藝術與紫陶加工工藝完美地結合起來,產品豐富多樣,精美絕倫,有壺、杯、盆、碗、碟、缸、汽鍋、菸斗、文房四寶,因耐酸、耐溫、透氣、防潮和保溫久的特點,用汽鍋蒸肉類、香味濃郁、味道鮮美、可滋養身體和治病,著名的雲南名特小吃,雲南汽鍋雞,其汽鍋即為建水紫陶產品;用紫陶炊具盛藏食物,隔夜不餿 ;用紫陶茶壺泡茶,純正不變味;用花瓶插花經久不凋;擺於案頭或博古架上,會令人陶醉於藝術世界之中。
歷史
建水陶瓷源遠流長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是我國陶瓷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 3500多年前便出現了原始的制陶業,到漢代已經有了較為完美的陶器,至宋代燒制出成熟的青瓷。從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業進入了百花爭艷的鼎盛時期,成為雲南省生產陶瓷的中心,僅次於江西景德鎮,產品遠銷省內外和東南亞,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被視為我國“國瓷”的一部分。自清代開始,建水又燒制了名聞中外的紫陶,以其別具一格的書畫藝術風格而獨步天下。建水紫陶在解放前即享有盛譽,市場價值頗高,其中尤以向逢春陶器製品價格最高,有“向氏紫陶,價同黃金”之美稱。無論是達官巨豪,還是平民百姓,俱以得到向逢春燒制陶器擺設於家為榮。建水紫陶集書法、繪畫、雕刻、鑲嵌、燒制、磨光等工藝於一身,是中國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
制陶名家
建水紫陶的代表性人物是陳紹康大師。陳紹康大師是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臨安鎮碗窯村人,現年69歲,出生於制陶世家。建水美術陶廠原技術副廠長。能書會畫,精於雕刻設計,諳熟一整套建水制陶工藝流程,先後兩次獲國家輕工部“百花獎”、“優秀創作二等獎”。1979-1991年三次分別受到鄧小平、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藝術協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相關報導
建水紫陶在上海世博會上大放異彩在今年的上海世博會上,建水紫陶因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藝術價值被選入我省特色展品,進入雲南館進行參展,以卓爾不群的氣質和魅力再次展現世人面前。 建水紫陶歷史悠久,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獨特的製作工藝,與江蘇的宜興陶、廣西的欽州陶、四川的榮昌陶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陶,建水紫陶具有亮如鏡、質如鐵、音如磐、潔如玉的特點。據了解,此次世博會上,雲南以"七彩雲南和諧城鄉"為主題來展現雲南獨特的民族文化、綺麗的自然風光和城鄉和諧發展的面貌,建水縣13套件紫陶作品作為雲南館內主要展出部件參與組裝布展。 建水貝山陶荘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向炳成的作品在此次展出作品之列,他說,上海世博會是國際一流的大平台,我的作品能在那裡展示,感到非常高興,也非常自豪,這次參加上海世博會是一次很好的楔機,建水紫陶由此走出了雲南,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