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是產於雲南建水縣,名為碗窯村的地方工藝名陶。其制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我國陶瓷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3500多年前便出現了原始的制陶業(粗陶),到漢代已經有了較為完美的陶器,至宋代燒制出成熟的青瓷;從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業進入了百花爭艷的鼎盛時期,成為雲南省生產陶瓷的中心,僅次於江西景德鎮,產品遠銷省內外和東南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品軒建水紫陶
- 產於:雲南建水縣
- 性質:地方工藝名陶
- 地位:僅次於江西景德鎮
發展歷史,特色,特點,
發展歷史
雲南建水以古文化著稱滇南,古稱臨安府,是著名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文獻名邦”、“滇南鄒魯”的美譽。這裡不僅有悠久的古文化和古建築歷史,還是滇中繁華富庶之地。故民間有金臨安、銀大理之說,而且是中國四大名陶——“建水紫陶”的原產地。
清道光年間,細陶工藝突顯,窯匠們選用當地紅、黃、青、紫、白五色土製陶。陶土經捶打、泡水攪漿、用300目的絲網過濾、泥色呈絳紅色;在鎮漿成泥後用托盤晾曬脫水,經人工揉泥、拉坯製成陶器;在濕坯上書寫字畫;刻工用陰刻陽填或陽刻陰填的手法體現書畫意境;陶器經保濕、陰乾後進龍窯用1000到1150℃的溫度燒制,在燒制過程中窯內呈現或紅或紫或黑的奇異變化,燒成後的器物色澤多呈紫黑色;經人工用當地特有的鵝卵石打磨後其質地細潤、光亮如鏡,故稱紫陶。
特色
諸藝於一身特色
“建水紫陶”集書法、繪畫、雕刻、鑲嵌、燒造、無釉磨光等工藝於一身,是中國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它有著五彩斑斕的色彩、琉璃般潤澤的質地,儒雅的氣質比喻成玉,故有“滇南瓊玉”的雅稱。陶器的色澤深紫,花紋雪白,叩聲如磐。其中深黑嵌白者,尤為上品。其表現出的文雅與厚重,章顯出古樸斑駁的窯變機理,這就是建水紫陶。
那漫山遍野的龍窯遺址和散落於街頭巷尾的殘碎陶片、斷碣、殘碑在默默訴說著碗窯村悠久的制陶歷史,映證了當地“宋有青瓷,元、明有青花瓷,清有紫陶”的說法,被視為我國“國瓷”的一部分。
建水紫陶在解放前即享有盛譽,1921年向逢春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美術獎其市場價值頗高,有“向氏紫陶,價同黃金”之美稱。無論是達官巨豪,還是平民百姓,俱以得到向逢春燒制陶器擺於家中為榮。
特點
梭式窯獨有特點
建水碗窯村藝人在傳統龍窯燒制紫陶的工藝流程中,研製出“梭式窯”燒制工藝,在燒制過程中由於建水紫陶是不施釉的,胎體在烈火中發生了性質的改變和顏色的變化,從而產生出色彩斑斕的變化,即窯變。產生窯變的建水陶,像雲彩一樣神秘而又捉摸不定,成為燒制過程中可遇不可求的精品。
在“梭式窯”的使用中極大地提高了建水紫陶生產的水平,出精品、極品紫陶的機率明顯增加,使紫陶燒成率比傳統龍窯更高更好,至今已成功燒制紫陶10多萬件。
昆明“紫品軒”為了方便用戶選購和定製建水紫陶,特在“昆明園博花鳥市場10棟2樓8號(10208號)商鋪設立建水紫陶精品專營店,該店薈萃建水制陶名家作品及常規精品,歡迎各界朋友來店光顧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