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橋圍

建橋圍

12月6日,第二批“廣東省古村落”認定發布會在花都區炭步鎮茶塘村舉行,建橋鎮建橋圍別具特色,是潮、客、畲文化的融合村,在此次評選中入選。

基本介紹

據了解,從第一批古村落公布,各地共上報了近200條古村。本次全省各地共有95條古村落申報,由民俗、歷史、民間文藝古建築專家構成的專家組,歷時半年深入村落實地考察,評定出結果。此次列入的37個古村中,建橋鎮建橋圍被專家認定為潮、客、畲文化融合村。
元末建橋圍的創建者已無據可查,但據當地史料記載,建橋地屬丘陵山區,土地肥沃,有利農耕,地處山嶺均屬蓮花山脈,南北兩面高山屹然對峙,有利於林業開發。建橋圍古城最後形成的建設者為元代晚期梅州總管張德達。他原居福建上杭,在任廣東梅州路總管府總管時(建橋鎮當時屬程鄉縣),遭戰火紛爭難歸故里,明隆慶年間(1567年~1572年)在此創基。
如今城內約有上千間房屋。這裡既留存有元末古巷,更多的房屋是明代飛檐式的四合院建築,也有清代防火山牆式建築混雜其中,它是梅州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座保存有三朝古建築的古城。
從小在古城長大的豐順縣供電局張局長告訴記者,建橋圍古城遵循外圓內方的理論,建造橢圓外廓,內圍屬方形。古城內商鋪俱全,冷兵器時代抵禦外來強敵時,四座城門一關派人防禦,古城便固若金湯,城中居民一兩個月不出城門仍可過平時一樣的正常生活。
古城設計還有幾個奇特之處:一是城內街道和古巷裡看不到一條排水渠。但不管下多大的雨,城內從不會淹水;二是城內建築物的通風采光設計令人叫絕,大大小小24幢四合院式建築,每幢建築物的通風采光都恰到好處,冬暖夏涼;三是防火設計非常先進,除古城四周有護城河環繞外,房與房之間還建有防火山牆,家家戶戶院子裡都有水井與廚房相近,井水長年不枯,既便於生活,也利於防火,數百年來城內從沒有發生過大的火災。
歲月悠悠,600多年來,戰火兵燹不斷,外面世界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建橋圍古城卻固若金湯般完好地保存了下來,這得益於古城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古城居民家中,張貼在廳牆上用毛筆正楷書寫的《朱子治家格言》仍觸目可見。
建橋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