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公文名稱,或稱寄信、寄信諭旨。廷寄諭旨較明發上諭易於保密,且傳遞迅速,所以成為清代皇帝傳旨施政的得力工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廷寄
- 又名:寄信、寄信諭旨
- 類型:清公文名稱
- 特點:保密,且傳遞迅速
清公文名稱,或稱寄信、寄信諭旨。廷寄諭旨較明發上諭易於保密,且傳遞迅速,所以成為清代皇帝傳旨施政的得力工具。
清公文名稱,或稱寄信、寄信諭旨。廷寄諭旨較明發上諭易於保密,且傳遞迅速,所以成為清代皇帝傳旨施政的得力工具。...
遼寧省檔案館近日在 籌建特藏室工作中,意外地發現一件完整的清代廷寄。國家檔案局檔 案司司長楊繼波說,這件檔案文物在檔案界是極為珍貴的,是國內唯 一完整的廷...
廷寄也稱寄信上諭或字寄上諭,為緊要機密諭旨。軍機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撰擬後,進呈皇帝“述旨”。經皇帝修改審定後,因恐泄密,由軍機處密封,交於兵部捷報處直接...
廷是一個漢字,讀作tíng,本意指封建時代君主受朝問政的地方:朝(cháo)廷、宮廷、廷杖、廷試(科舉時代皇帝的殿試)、廷對(a、在朝廷中當眾對答;b、科舉時代皇帝...
張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朝傑出政治家,大學士張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入值南...
軍機處的設定,取代了議政王參與議政的權力和內閣的“票擬批答”的職權,建立“廷寄”制度。此後,皇帝通過軍機處將機密諭旨直接寄給地方督撫,稱為“廷寄”;...
第一號即刊錄未經公開的上諭“廷寄”,並加附論,闡述變法的必要性。還登載《開設報館議》,強調辦報有6“大利”:廣人才,助變法,達民隱等。第二號發表《變法...
共收上諭、廷寄、拆片等約三千六百件、二百五十萬字。綜計三朝籌辦夷務始末內容,凡中外關係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兩次鴉片戰爭、中外勾結鎮壓太平軍情況、沙俄強占...
拼音mìshé 注音ㄇㄧˋㄕㄜˊ引證解釋秘密奏摺。清端方《請平滿漢畛域密折》:“密摺瀝陳,仰祈聖鑒事。”《文史知識》1985年第11期:“朱壽朋從中採集廷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