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文藝工作者座談會

延安文藝工作者座談會

1942年5月2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在延安楊家嶺召開文藝座談會,出席的作家、藝術家及文藝工作者共80餘人,會議由凱豐主持。

5月2日為第一次會議,毛澤東講了立場、態度、對象、工作、學習等1個問題。16日,舉行第二次會議,毛澤東、朱德等中央領導同志認真聽取了大家的發言。民眾劇團負責人柯仲平談了該團的演出感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延安文藝工作者座談會
  • 舉辦時間:1942年5月2日
  • 主要出席人員:毛澤東、朱德、凱豐、徐特立等 
  • 涉及內容:立場、態度、對象、工作、學習等
發展,講話內容,歷史意義,

發展

從晉西北回來的第一二0師戰鬥劇社社長歐陽山尊作了發言。23日,舉行最後一次會議。朱德首先講話,談了文藝工作的立場、態度、對象問題,並聯繫自己談了世界觀的轉變問題。
毛澤東作“結論”發言。座談會結束後,毛澤東、朱德、任弼時、王稼祥、博古、凱豐、徐特立等中央領導同志與參加座談會的全體代表合影留念。

講話內容

5月,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毛澤東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講話》分為“引言”、“結論”兩部分。《講話》是對五四以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的總結,它聯繫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文藝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中國共產黨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理論和政策。
《講話》指出:“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我們知識分子出身的文藝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為民眾所歡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來一個變化,來一番改造。沒有這個變化,沒有這個改造,什麼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這個根本問題不解決,其他許多問題也就不易解決。”《講話》明確指出了文藝為人民大眾、首先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同時,根據文學藝術的規律和特點,提出了“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的著名論斷。

歷史意義

《講話》還提出了典型的創作原則,即“文學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都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革命的文藝,應該根據實際生活創造出各式各樣的人物來,幫助民眾推動歷史的發展”。
《講話》進一步指出文藝“如何為民眾”的問題,指出必須通過典型形象體現出黨性原則,更有效地發揮文藝的特定的戰鬥功能。只有把生活中的矛盾和鬥爭典型化了的文藝作品,才能通過藝術的感受,“使人民民眾驚醒起來,感奮起來,推動人民民眾走向團結和鬥爭,實行改造自己的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