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2021年全市工業穩增長促投資若干措施

《2021年全市工業穩增長促投資若干措施》已經延安市政府同意,延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7月7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延安市2021年全市工業穩增長促投資若干措施
  • 頒布時間:2021年7月7日
  • 發布單位:延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全文

為做好2021年全市工業穩增長促投資各項工作,經市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措施:
一、落實各縣(市、區)穩增長目標任務。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6%。其中:寶塔區達到7%、安塞區達到6%、子長市達到5.5%、延長縣達到15%、延川縣達到6%、志丹縣達到5.5%、吳起縣達到5.5%、甘泉縣達到3%、富縣達到7%、洛川縣達到3%、宜川縣達到7%、黃龍縣達到6%、黃陵縣達到6%。(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各縣〈市、區〉政府)
二、推進重點行業產能建設。抓好新建產能、注水開發和老井技改,生產原油1510萬噸。協調長慶油田加大供應量,原油加工950萬噸。加大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產量達到80億立方米,LNG產量達到160萬噸。建成車村一號井、羊馬河煤礦,加快富縣蘆村煤礦、甄家溝煤礦建設和党家河煤礦技改步伐,煤炭產量達到5200萬噸。加快延長石油富縣電廠、陝煤黃陵電廠、大唐延安電廠建設步伐,發電量達到85億千瓦時。提高高端捲菸生產比例,生產捲菸30.6萬箱,捲菸產值保持增長10%以上。(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工信局,各縣〈市、區〉政府)
三、加快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緊盯市級重點工業項目和年度投資計畫,夯實縣(市、區)和重點企業投資任務,實行項目清單管理,做好跟蹤協調服務。籌備組織第十九次陝北高端能化基地座談會,摸排梳理一批集中開工項目。充分釋放延安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洛川輕烴裂解、延長油田伴生氣資源循環利用、延煉50萬噸航煤油等項目產能,持續推進延能化安塞熱電聯產、志丹碳三綜合利用、延長12萬噸甲醇、甘泉30萬噸燃料乙醇、安塞苯基磷光敏材料等項目建設,加快延煉千萬噸煉油轉型升級項目前期。(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工信局、行政審批服務局、自然資源局,各縣〈市、區〉政府)
四、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光伏、風電產業項目建設,開工新能源項目80萬千瓦。持續釋放法國液化空氣、三達膜、聖烯石墨烯、彩虹光伏玻璃、星特亮功能晶體、飛騰電子等項目產能。加快陝北至湖北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加快5G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年內建成開通5G基站1000座,完成投資3.7億元。(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工信局,各縣〈市、區〉政府)
五、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發揮“紅色築夢·創業延安”品牌效應,推進眾創空間、孵化器等科技創新平台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堅持質量強市,推動標準、質量、品牌聯動建設,支持企業創建知名品牌。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推動油煤燃料加工、化學製品、菸草等優勢產業補鏈強鏈和機械、建材、食品、中醫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工信局、發改委,各縣〈市、區〉政府)
六、加快推進國家應急產業示範基地建設。以應急產業示範基地建設為契機,抓住產業培育重大機遇,加快安全應急產業、裝備製造和應急食品研發製造的培育。建設應急產業示範基地服務中心、能源化工裝備和應急產品交易中心、特種車研發和應急裝備製造基地,引領應急裝備研發、應急技術創新和應急服務集聚發展。加強應急產業培訓工作,有計畫、有組織開展應急產業招商推介活動,引進央企和知名企業來延投資,力爭年內應急產業實現產值80億元。(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發改委、高新區管委會、南泥灣開發區管委會,各縣〈市、區〉政府)
七、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落實《關於加快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深化與“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西交大科技創新港合作,制定合作任務清單,積極發展平台經濟,支持寶塔區、新區新經濟產業園省級數字經濟示範區(園),高新區市級數字經濟示範園建設,全年引進新經濟企業100戶以上。(責任單位:市科技局、發改委、新區管委會、高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政府)
八、強化區域合作。加快國家陸港型物流樞紐建設和保稅物流中心、航空口岸、臨空經濟區建設,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強與友好城市對接,主動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推進央地、企地合作。建立重點產業招商引資項目跨區域流轉和利益分享機制,探索“總部+基地”“研發+生產”“飛地經濟”等模式,拓展經濟發展空間。(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口岸辦、招商局,各縣〈市、區〉政府)
九、推進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依託縣域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結合全市“十四五”製造業高質量發展“5+1”產業項目和全市安全應急產業承接任務,進一步完善最佳化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規劃,重點支持縣域工業集中區標準化廠房、安全環保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和孵化中心、創業創新基地等服務平台建設。嚴格縣域工業集中區土地集約利用管理,通過盤活園區閒置土地、督促企業增資技改等方式,努力提高土地投入產出效益。進一步最佳化園區環境,提升服務效率,實施精準招商,著力延鏈補鏈強鏈,做大做強做優首位產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努力形成集中區之間優勢互補、錯位協同的發展格局。力爭年內縣域工業集中區工業總產值突破500億元。(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發改委、自然資源局、招商局,各縣〈市、區〉政府)
十、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貫徹落實中小企業座談會議精神,落細落實增值稅降稅率和留抵退稅、小微企業所得稅減免、延期繳納稅款等政策措施,加大違規涉企收費整治力度,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鞏固清欠成果,有效防範新增拖欠,提振企業發展信心,確保全年非公經濟占比達29.5%,新增市場主體3萬戶以上。(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工信局、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政府)
十一、最佳化提升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鞏固全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和全省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雙試點”成果,推進惠企便民服務事項標準化清單式管理,拓展“全程網上辦”和“最多跑一次”事項,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掌上辦”“指尖辦”,爭創全省營商環境創新示範區。(責任單位: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發改委,各縣〈市、區〉政府)
十二、加強工業經濟監測運行和協調服務。發揮地企聯席會議機製作用,通過調度會、工作專班等工作方式,及時掌握生產運行情況,對於企業在融資、用工、用地、用能、配套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梳理形成問題清單,落實工作責任,跟蹤督促辦理,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為全市工業經濟健康運行搞好服務保障。(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地企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