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農科院水稻所

廣西農科院水稻所

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成立於1981年,其前身為組建於1957年的廣西農科所糧食作物系、植物作物系和植物生理系。長期從事稻種資源、水稻育種、水稻高產栽培及配套技術、成果轉化等研究與推廣工作,是我國最早實現雜交水稻三系配套單位之一,曾獲國家特等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廣西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等高水平榮譽。“十五”、“十一五”期間獲全國100強科研院所,分別排第48位、第36位,是廣西唯一進入全國100強的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農科院水稻所
  • 科研人員:70
  • 博士:19
  • 碩士:36
基本介紹,機構設定,平台建設,科研成果,人才隊伍,

基本介紹

該所設施完善,其中辦公樓三幢,總建築面積2000m2,含學術廳、音像廳等;實驗樓3幢,建築面積980m2,含人工氣候室;標準水稻育種圃4.8公頃,國家級水稻原原種基地(圃)2公頃,原種基地6公頃,國家種質南寧野生稻圃一個約0.6公頃,國家級野生稻原生地生態保護及研究基地兩處23.6公頃,智慧型溫室200m2以及倉庫、曬場等水稻科研配套設施。
該所以套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為主,設品種資源研究室、雜交水稻研究室、優質常規水稻研究室、分子育種研究室、品種區域試驗與高產栽培研究室,同時參股廣西農樂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和廣西稻豐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六五”至“十五”期間,本所共主持或參加國家“863”計畫、“948”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廣西各級科技攻關等研究項目205項,並先後與國外15個國家的25個農業科研院所、農業院校進行長期、短期的科技交流和合作。 2004和2009年分別獲農業部批准建設國家水稻改良中心南寧分中心和廣西水稻圃。“十五”期間獲全國100強科研院所,排第48位,是廣西綜合實力最強的專業水稻研發機構。
建所以來,本所共育水稻新品種(組合)104個,有13個品種獲國家品種權保護。累計推廣面積3億多畝,增加社會、經濟效益200多億元;獲各級科技成果獎86項,其中,國家級獎7項,省部級獎66項,其它成果獎18項。
廣兩農科院水稻所的宗旨是:團結、改革、開拓、進取;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為廣西糧食豐產作貢獻。

機構設定

設有辦公室、後勤管理科、科研科和財務科等4個科室;設有野生稻種質資源、栽培稻種質資源、優質常規稻育種、雜交稻育種、超級稻育種、功能稻米育種、分子育種、水稻栽培、水稻區域試驗、種質創新利用、轉基因安全性評價、水稻品種測試、地方特色水稻等15個研究團隊。

平台建設

目前本所擁有國家水稻改良中心南寧分中心(一期、二期)、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繁殖更新基地、農業部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製科學觀測試驗站、廣西水稻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廣西農業良種培育中心、廣西水稻種質資源圃、廣西轉基因水稻育種基地、廣西水稻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和廣西水稻優質化育種研究人才小高地等一批省部級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建所以來,承擔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400多項;先後育成水稻品種130個,累計推廣面積6億多畝,增加社會、經濟效益400多億元;獲各級科技成果獎115項,包括國家級獎9項,省部級獎75項,其它成果獎31項,發表學術論文500多篇,出版專著9部。
在稻種資源研究和創新利用方面,保存有野生稻種質資源1.7萬份,占全國的1/4,栽培稻資源1.5萬份,占全國1/6,稻種資源數量居全國首位。建有國家種質南寧野生稻圃、南寧野生稻國家野外科學觀察研究站。
在雜交水稻優質化育種研究方面,育成全國三大恢復系之一“桂99”,率先在華南稻區育成秋優1025、美優998、百優838等米質達國標三級、二級、一級優質米標準雜交稻品種11個,填補了華南稻區雜交稻優質化育種的空白,有效推動了我國雜交水稻優質化的進程。2005年“優質恢復系桂99的選育與套用”獲得廣西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2009年“優質雜交稻秋優1025的選育和產業化開發”項目獲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華南雜交水稻優質化育種創新及新品種選育”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7年“雜交水稻優質化育種創新及新品種選育”項目獲廣西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
水稻超高產育種方面,育成桂兩優2號、 特優582和豐田優553通過農業部超級稻品種認定,是廣西自主育成的超級稻新品種,實現了廣西超級稻育種零的突破,豐田優553等豐田優品種創造了國內單一區域內水稻品種使用權轉讓的最高價格,2015年“早晚兼用型超級稻新品種選育及套用”獲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
優質常規稻育種方面,在華南稻區率先提出以增加穀粒長度、提高千粒重為核心的常規水稻優質化育種技術路線,實現了優質常規稻產量和品質同步提升的育種策略。育成以“桂育7號”、“桂育9號”等為代表的一批“桂系”大長粒型高檔優質常規稻品種,有效解決了優質稻外觀品質和產量同步提升的難題,實現了廣西高檔優質常規稻品質產量雙突破,2016年“廣西高檔優質常規稻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開發”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優秀獎。我所育成的優質稻品種年推廣套用面積占到廣西常規稻面積的六成以上,為廣西糧食企業打造了多個廣西優質大米品牌,推動了廣西優質稻產業化發展。
水稻所的成果主要通過品種權轉讓和種子經營進行轉化。本所下屬的廣西稻豐源種業公司是水稻所科研成果轉化的主要渠道之一,該公司雜交稻種子年銷售量超過200萬公斤,以銷種量來估算推廣種植面積可達200萬畝,水稻所的主要成果如秋優1025、美優998、特優649等品種通過該公司轉化,常規稻品種由廣西農樂種業公司來轉化,而富餘的品種轉讓給其它公司開發,如百優1025十優838早優11、特優136均已成功轉讓開發,這種方式大大加快了水稻所成果轉化力度。由於水稻所選育的品種適應性好,品質優,產量穩定,深受農民歡迎,2010年至2014年來新品種推廣套用面積累計達5000多萬畝,新增社會效益5億多元。

人才隊伍

擁有獲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糧食生產突出貢獻農業科技人員、廣西院士後備培養工程第一批人選、廣西首批八桂學者、廣西水稻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廣西優秀專家等榮譽的學科帶頭人帶領的一支活躍在水稻科研和生產一線的研究隊伍。現有職工82人,其中,科技人員70人,研究員16人,副研究員28人,博士19人,碩士36人。
主要專家:鄧國富陳彩虹 高國慶 陳仁天 龍麗萍 粟學俊 陳成斌 秦學毅 李丹婷 羅群昌 陳遠孟 陸 崗 周 萌 莫海玲 梁世春 蔡慶生 石瑜敏 黃大輝 梁天鋒 郭嗣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