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現有在職職工82人,其中技術幹部34人,高級研究人員9人,中級研究人員14人;省青年優秀科技人才培養對象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6人,在讀碩士研究生7人、博士生1人;現主要從事水稻稻種資源、遺傳育種、雜種優勢利用、雜稻制種、水稻栽培技術、水稻區域試驗、生物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及水稻兩用核不育系生態鑑定等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在職職工:82人
  • 技術幹部:34人
  • 所在地:貴州省
培養品種,發展歷史,
七五”以來,一直主持省水稻育種攻關項目,先後主持水稻南繁育種,水稻新品種(組合)、新技術研究示範及繁制種技術中間試驗、國家基金、“863”計畫中試開發研究、省基金、省重點成果推廣等項目。依託水稻所的技術力量,2001年組建了省重點中試基地“貴州省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時成立了“貴州省水稻兩用核不育系生態鑑定中心”,對外開展業務。

培養品種

育成並審定常規水稻新品種有廣文5號、秋輻1號、黔育272、黔育402、黔育404、黔育204、黔育413、黔育417、黔育419、農虎禾、貴花36、金麻粘、銀桂粘、黔恢15共14個,在生產上累計推廣面積數千萬畝。其中金麻粘榮獲國家優質米,曾作為中南海國宴用米。
近十年來,在雜種優勢利用研究上取得顯著成績,先後育成並通過省級審定的雜稻新組合有威優481、威優467、I優4761、金優431、威優431、兩優363、兩優211、金優紅、汕優聯合2號、黔優18、金優467、K優467、黔優88、威優431、兩優662、K優267總計15個。其中兩優363、兩優211是西南地區率先通過省級審定的兩系法秈型雜交稻新組合。特別是兩優363米質特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給予很高評價,2000年12月在中國首屆梵淨山稻香節上獲優質米綜合評分第一名,2002年在中國(淮安)優質米博覽交易會獲優質農產品獎。2003年8月獲全國審定,兩優363是我省第一個通過全國審定的雜交水稻。

發展歷史

1990年作為技術依託單位承擔完成了“ 黔東南百萬畝雜稻高產試驗示範工程 ”,增產糧食1.39億公斤。1996 - 1999年參加完成的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安順地區百萬畝糧油高產綜合配套技術研究與套用”,項目研究成果的套用增產2.3133億公斤,油菜籽957.77萬公斤,增產值3.52億元。在全省先後開展各類培訓班500餘次,培訓科技二傳手和科技示範戶達5萬人次。
1981年以來,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4項,其中獲二等獎6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九五”期間發表論文80多篇,1999年全省科研水平綜合評價為農業類科研單位第四名。2001年9月獲貴州省科技工作先進集體。主持完成的“九五”水稻育種攻關項目2001年通過專家驗收,一致認為:育種水平已步入全國先進行列,其中極耐冷種質、優異恢復系的創製,兩用核不育系鑑定、選育和研製,特別是優質兩系雜稻新組合選育方面達到全國同類研究領域的領先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