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創建於1935年,是自治區人民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

農科院主要從事以種植業為主的套用及套用基礎研究,重點是糧、糖、果、菜、油、麻、食用菌、花卉等作物優良品種的選育及栽培,以及植保、營養、農業資源與環境、農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農業信息與經濟等技術研究。

據2018年4月官網資料顯示,農科院設有18個直屬研究所100個創新團隊,共建有12個分院、60個試驗站;有職工1769人;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420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 外文名: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簡稱:廣西農科院
  • 創辦時間:1935年
  • 類別:事業單位
  • 主管部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 現任領導:黨組書記、院長:鄧國富
  •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
  • 地址:廣西南寧市大學東路174號(530007)
歷史沿革,科研條件,人員編制,機構設定,設施設備,種質資源,科研成就,科研成果,科技推廣,學術刊物,人才培養,合作交流,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35年7月,在柳州沙塘成立廣西農事試驗場,為廣西省農業試驗中心。
1950年,更名為廣西農業試驗場。
1954年,更名為廣西農業綜合試驗站。
1957年,遷南寧西鄉塘成立廣西省農業科學研究所。
1964年5月3日,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據2018年4月官網資料顯示,農科院共有職工1769人,其中,在職在編職工956人,專業技術人員805人,高級職稱301人,博士115人,碩士399人。
職工中有國家級專家28人、自治區級專家41人;入選國家和自治區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53人。院士工作站聘請袁隆平、謝華安、趙其國、蓋鈞鎰、方智遠等5位院士為指導院士。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譚宏偉(甘蔗華南區栽培崗位)、黃誠華(甘蔗病蟲害防控研究室主任)、楊榮仲(甘蔗耐寒耐旱品種選育崗位)、彭宏祥(荔枝熟期育種崗位)、李小泉(香蕉種苗生產與良種選育崗位)、唐榮華(花生華南區栽培崗位)、甘秀芹(木薯種苗繁育崗位)、孫健(香蕉副產物綜合利用崗位)。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陳仁天(水稻南寧綜合試驗站站長)、程偉東(玉米南寧綜合試驗站站長)、羅高玲(食用豆南寧綜合試驗站站長)、陳淵(大豆南寧綜合試驗站站長)、鄒瑜(香蕉南寧綜合試驗站站長)、李初英(南寧黃/紅麻試驗站站長)、譚冠寧(馬鈴薯南寧綜合試驗站站長)、張瑛(葡萄南寧綜合試驗站站長)、黃如葵(大宗蔬菜南寧綜合試驗站站長)、陳天淵(甘薯南寧綜合試驗站站長)、陳香玲(柑橘桂中南綜合試驗站站長)。
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韋本輝(淮山藥項目首席專家 )。

機構設定

據2018年4月官網資料顯示,農科院設有18個直屬研究所100個創新團隊,共建有12個分院、60個試驗站;擁有7個國家級作物改良分中心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與質檢中心,15個國家與部門原種基地、資源圃及野外科學觀測站,10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個自治區級作物良種培育中心。
直屬研究所:甘蔗研究所、玉米研究所(旱糧作物研究所)、水稻研究所、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園藝研究所、經濟作物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農業經濟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蔬菜研究所、廣西作物遺傳改良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葡萄與葡萄酒研究所、花卉研究所、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檢測技術研究所。
分院:廣西農業科學院桂中分院、廣西農業科學院桂西分院、廣西農業科學院桂北分院、廣西農業科學院百色分院、廣西農業科學院桂東南分院、廣西農業科學院賀州分院、廣西農業科學院北部灣分院、廣西農業科學院梧州分院、廣西農業科學院貴港分院、廣西農業科學院北海分院、廣西農業科學院崇左分院、廣西農業科學院來賓分院。
農科院全景農科院全景
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廣西甘蔗生物技術與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廣西作物遺傳改良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廣西甘蔗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廣西作物病蟲害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改良中心(分中心):國家糖料改良中心廣西甘蔗品種改良分中心、國家水稻改良中心南寧分中心、國家玉米改良中心廣西分中心、國家木薯改良中心廣西分中心、國家熱帶果樹品種改良中心廣西香蕉分中心。
工程中心:甘蔗育種與栽培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功能研究室、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
質檢中心:農業部甘蔗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南寧)。

設施設備

據2018年4月官網資料顯示,農科院占地面積400餘公頃,建有院本部、里建、明陽、隆安、海南等5個長期固定的科研試驗基地,綜合實驗大樓建築總面積2.6萬平方米,擁有成套科研儀器設備。
2014年,農科院各科研所結合課題研究在全區各地建有試驗示範基地400多個。
  • 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繁殖更新基地
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繁殖更新基地基地於2012年獲農業部批准建設,建設單位為廣西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建設時間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 廣西農業良種海南南繁育種基地
廣西農業良種海南南繁育種基地占地面積793.26畝,整體劃分為旱地作物繁育區、水田作物育繁區、水產魚類育繁區、良種展示區、溫室大棚區等五個功能區和一個管理服務中心。基地內土壤為石英質砂土,土層深厚,耕性和透氣性好,且有地下河經過基地,有水源保障。適合開展甘蔗、木薯、水稻等農作物雜交育種以及羅非魚育種與繁殖。
  • 廣西農業科學院裡建科學研究基地和科技示範基地
廣西農業科學院裡建科學研究基地和廣西農業科學院裡建科技示範基地位總面積約為1650畝(約110公頃),整體劃分為“一軸七區一中心”,即穿越基地灌溉渠道而設計的北南流向、長約1.8公里的動態景觀軸和包括品種資源保護區、糧食作物試驗區、經濟作物試驗區、園藝作物試驗區、高新技術試驗區、農業生態環保試驗區、農產品加工試驗區在內的7個功能區,以及科研培訓及管理中心。
基地內土壤成土母質為第四紀紅土,基部岩層為石灰岩,地表特徵為旱坡地、水田、石山和人工水渠,土地種類齊全,具有廣西土壤的廣泛代表性,其中坡地約占15%,平地和水田約占85%。土壤有機質含量為2-3%,土層深厚,透水性好。基地附近水源、肥源充足,上游3公里處有靈常水庫和大龍潭水庫,且有兩條水渠穿過整個基地,附近10公里內有三個大型養豬場和一個糖廠,肥料來源充足,便於開展各類農業科研活動。

種質資源

廣西農業科學院種質庫於1979年6月在廣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開始建造,1981年11月竣工並投入使用,是中國第一座成功投入使用的種質庫。該種質庫運行了29年,安全保存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中間育種材料6.7萬份及大量區域試驗種子,成為國內運行時間最長、種子保存效果最好的種質庫。
2007年,在廣西財政的支助下,農科院建成了一座新種質庫,採用密集移動種子架和固定種子架存放種子,新種質庫於2008年1月接替老種質庫投入使用。截至2012年11月,保存有水稻、玉米、花生、大豆、食用豆、麻類、西甜瓜、蔬菜、高粱、小米、薏苡、芝麻、菸草、綠肥、牧草、林木等作物種質資源、中間育種材料7.1萬份及大量區域試驗種子,其中種質資源5.2萬份,中間育種材料1.9萬份。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1964年至2014年,農科院先後承擔了國家科技部、農業部、國家基金委、省(自治區)科技廳、農業廳及本院等各類科研項目共3517項,已完成科研項目2400多項。
其中,改革開放後,農科院共獲各級科技成果獎勵項目672項次,其中:國家級40項、省部級361項。通過國家、省級農作物品種審定499個,推廣面積達11億畝。33個品種獲得植物新品種權證書。獲國家授權智慧財產權62項,制定並頒布各類標準200多個。出版科技論著210部,發表科技論文6000多篇。
2009年至2014年左右,農科院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廣西科技進步特別貢獻獎1項,廣西科技進步獎61項,廣西技術發明獎1項;培育了桂糖42號、桂單0810、桂兩優二號、特優582、桂蕉6號等一批綜合性狀優良的品種。

科技推廣

據2018年4月官網資料顯示,農科院推動市縣農科院所改革,分別與12個設區市共建12個分院、與自治區農業廳共建60個縣域特色作物試驗站。
農科院還實施了“百千萬”行動、“百名專家服務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企業行動”,與300多家企業合作,建立了400多個規模種植科技示範基地和技術示範點。

學術刊物

  • 《西南農業學報》
《西南農業學報》(月刊,國際刊號ISSN 1001-4829,國內刊號CN 51-1213/S,CODEN XNXUEF)是由四川、廣西、雲南、貴州、西藏和重慶六省(區、市)農科院合辦的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
《西南農業學報》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農業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庫源期刊”。
  • 《南方農業學報》
《南方農業學報》(原名《廣西農業科學》),創刊於1940年,《南方農業學報》為月刊,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編號為CN45-1381/S,國際刊號:ISSN:2095-1191,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主管主辦。
期刊於2011年入選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版),2011入選“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2011-2012、2008、2010年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第五屆“全國農業期刊金犁獎”綜合類二等獎;第六屆“廣西十佳自然科學期刊”與國際糖業科技協會(IAPSIT)、越南河內農業大學簽署有期刊合作出版協定。
期刊已被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包括CABA、GH、CABI fulltext)資料庫、美國《化學文摘》(CA)、波蘭《哥白尼索引》(IC)、英國《動物學記錄》(ZR)、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農業文摘》、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資料庫(ASPT),《中國科技期刊影響因子年報》(CST-JIFR 2009)基礎研究類統計源期刊等國內外資料庫收錄。

人才培養

2002年,農科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自獲人事部批准設立。前期主要採取與福建農林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聯合招收的形式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
2006年,工作站被評為“廣西優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並在2010年度博士後評估中榮獲優秀等級。2011年,獲得獨立招收博士後人員資格,成為西南片區第一個獲得獨立招收資格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截至2016年12月底,共有19位博士後人員圓滿完成科研任務並順利出站。在站博士後人員為7位,其中1位來自印度。

合作交流

據2018年4月官網資料顯示,農科院牽頭成立了桂台農業發展與技術交流協會、國際糖業科技協會(IAPSIT)、甘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水稻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組織平台。
廣西農業科學院廣西農業科學院
農科院先後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10多個國際組織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在東協和非洲國家實施了一大批國際合作項目,成為國家引進外國智力成果示範推廣基地、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現任領導

黨組書記、院長:鄧國富
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林樹恆
副院長:陳彩虹
黨組成員、副院長:譚宏偉、張述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