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玉米研究所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米研究所(簡稱廣西玉米研究所)創建於1963年,是全國成立最早的省級玉米研究所,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米研究所
  • 外文名:Maiz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 簡稱:廣西玉米研究所
  • 創建時間:1963年
簡介,理念,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米研究所(簡稱廣西玉米研究所)創建於1963年,是全國成立最早的省級玉米研究所,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她坐落在南寧市吳圩鎮光明南路34號,西鄰南寧吳圩國際機場且通達南友高速公路,南接桂海高速公路及北部灣經濟區域,北靠南寧國家經濟開發區,東壤大王灘名勝風景區;所內環境清幽、潔淨,綠地成片,樹木成蔭,空氣清新,地域寬闊,總占地面積98.87公頃,試驗用地80.62公頃,建築總面積2.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200萬元;全所現有在職職工172人,其中:科技人員104人,具有在職高級職稱的專業人員14人(研究員6人,副研究員8人),博士2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27人,在讀碩士3人;設有玉米、豆類、薯類、植保、生化、栽培6個專業研究室和玉米、大豆2個國家試驗站,收集保存玉米品種資源5000多份、大豆品種資源1000多份、甘薯品種資源300多份;擁有曬場、倉庫、冷庫、灌溉、考種、試驗室等農業科研基礎設施,是一個集區位、交通、地域、環境、實力等優勢十分明顯的農業科研場所。
廣西玉米研究所
廣西玉米研究所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以人為本,立足科研,面向市場”的方針,主攻玉米、大豆和甘薯的育種、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和植物保護技術研究。建所45年來,共承擔完成各類科研項目418項,年平均在研項目30多項,先後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1976年育成世界第一個花葯組織培養玉米植株自交結實果穗、《玉米育種新材料“墨黃9號”及其利用》分別獲得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廣西農業科學研製重獎。全所共育成玉米良種66個,大豆良種21個,甘薯良種13個,累計推廣玉米良種種植面積552萬公頃,大豆良種種植面積142萬公頃,甘薯良種種植面積133.3萬公頃,增產糧食44億公斤,創社會經濟效益44億元;獲自治區科技進步和自治區人民政府農業科技獎勵共45項次,其中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30多項;在全國各類期刊、學報發表論文300多篇,參加編著《玉米遺傳育種學》、《西南生態區玉米育種》、《中國玉米品質區劃與產業化布局》、《廣西糧食生產史》等十多部專著;與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歐盟國家、東協國家、美國、日本以及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等國內外科研、教學機構建立了廣泛和密切的科研合作,有效地提升了本所的科研實力;自主研製的玉米新品種桂單22號、桂單26號、桂三五號、隆玉2號、玉美頭102獲得中國植物新品種權,前三者成為廣西首批獲得植物新品種權的作物品種。
廣西玉米研究所在歷煉中發展,在創新中造就輝煌。她是一個可以讓您置身其中大顯身手,探索科學奧秘,實現自己綠色夢想的廣闊天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