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歷史
1951年7月11日創辦時,校址在今魚峰區馬鞍山腳下,稱“廣西省第四醫士學校” 。招醫士專業1個班,學生74名,學制二年。1952年,改為廣西省柳州醫士學校。1953年至1955年,廣西第五醫士學校、廣西第九醫士學校、廣西第十醫士學校和桂林醫士學校先後併入。1953年8月,校址遷到今城中區東台路。
1958年,學校升級辦大專,改為柳州醫學專科學校,由柳州專區、柳州市領導, 8月,校址遷到窯埠街114號。1959年起,增設中專班。1962年,停辦大專班,校名改為廣西柳州衛生學校,屬自治區衛生廳領導。1966年5月“
文化大革命” 開始後,學校停課,連續6年不招生。
1970年7月,與柳州專區農校、柳州專區師範學校合併,在鹿寨縣雒容公社成立“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由柳州專區領導。1971年底,3所學校各回原處,廣西柳州衛生學校恢復。後改屬自治區衛生廳領導。1980年11月、1994年8月、2000年5月,學校先後三次被國家教委確認為國家級重點普通中等專業學校。2003年7月,自治區人民政府發文批准成立柳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同時將原柳州地區人民醫院、柳州地區衛生學校歸屬學校管理。
2013年與廣西工學院合併為廣西科技大學醫學院。
廣西省第四醫士學校
1951年7月11日創辦“廣西省第四醫士學校。
廣西省柳州醫士學校
1952年,改為廣西省柳州醫士學校。
柳州醫學專科學校
1958年,學校升級為大專,改稱柳州醫學專科學校,是當時柳州地區最高學府。
廣西柳州衛生學校
1962年~2002,校名改為廣西柳州衛生學校。
柳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2003年7月,自治區人民政府發文批准成立柳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重新恢復大專辦學。
2012年遷入新校區。
師資力量
截止2013年,廣西科技大學醫學院有專任教師297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05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者135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1名。
秦小雲女,漢族,基礎醫學部人體解剖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為首屆廣西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現任廣西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長期從事人體解剖學教學科研以及教學管理和研究工作,擔任廣西解剖學會副理事長、廣西高等教育教學管理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全國醫學高職高專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並擔任中文核心期刊“
中國臨床解剖學雜誌”編委、“廣西醫學” 編委和“
華夏醫學”編委。先後獲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和三等獎2項;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技術推廣二等獎2項;廣西第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著作類)1項,廣西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論文類)1項。主持廣西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廣西衛生廳和教育廳科研課題各2項;廣西高等教育新世紀教改工程立項課題4項,廣西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A類課題1項;主要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科技部課題1項。
現任
廣西科技大學(籌)教務處副處長、柳石校區教務辦公室主任。從事醫院管理、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工作28年,具有豐富的臨床、教學管理經驗和科研能力。兼任全國衛生職業教育內科學(內科護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電教協會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廣西醫學
職業教育研究會內科學(內科護理學)教研會會長、衛生部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命(審)題專家、衛生部人才中心全國衛生人才評價專家、柳州市教師資格審查專家委員會委員。
主持5項衛生廳、教育廳的教改科研課題,參與13項;主持自治區級精品課程1門;獲自治區級教改成果2項,全國電教協會教學課件一等獎1項、教育廳教學課件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撰寫臨床、教改、科研論文38篇;主編全國醫學高等職業教育規劃教材2部及校級教改教材1部,參編(副主編)規劃教材2部。
榮獲“廣西高等學校先進教學管理工作者”(2010年)、“廣西高等學校優秀共產黨員”(2006、2007、2009、2011年)、“廣西高等學校
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2012年)、“廣西衛生系統優秀共產黨員”(2011年)、“柳州市優秀共產黨員”(2011、2012年)、“柳州市2010-2012年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2012年)、柳州市“五一巾幗標兵”(2005年)、柳州市“1+1”民族職業教育之星“優秀導師”(2010年)“柳州市衛生系統優秀共產黨員”(2004、2006年)等稱號。
吳文其,男,教授,臨床醫學系主任。1985年畢業於
遵義醫學院醫療系,獲得學士學位,在我校及附屬醫院長期從事皮膚科臨床和教學工作,是我校
臨床醫學專業帶頭人,皮膚性病學學科帶頭人。我校自治區級精品課程《臨床基本技能》負責人; 2009年帶領臨床實訓中心獲得自治區級示範性實訓基地,2011年帶領臨床醫學專業獲得自治區高校急需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項目和2011年中央財政重點支持的專業建設項目。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8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篇;主持省廳級科研課題三項,已經全部結題。現參與省廳級課題研究6項,擔任多本教材主編或副主編。2011年評為校級教學名師。
唐榮蘭,女,1975年高中畢業,同年下鄉插隊勞動,1977年恢復高考考入
廣西醫學院77級醫療系,1983年1月畢業分配來校工作至今。1990年晉升講師,1996年晉升高級講師,同年確認副教授,2005年晉升教授。1996年到
北京醫科大學進修半年,2004年到
北京大學醫學部合作課題研究一年,並受聘為北大醫學部研究生
副導師。現任醫學院影像口腔檢驗系主任,檢驗專業學科帶頭人。
先後主持了城市空氣細菌污染情況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電子遊戲室的衛生學調查、瓜子細菌污染狀況分析、市售調味食品細菌污染狀況調查研究、柳州市急性散發性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研究、柳州市急性散發性
戊型肝炎病毒(HEV)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柳州市血清學標誌陰性
急性肝炎的戊型肝炎病毒核酸(HEV RNA)檢測及序列分析,文章均發表於《
中國公共衛生》、《
環境與健康雜誌》等
國家級雜誌;主持的區衛生廳立項課題1項已經結題, 現正主持廣西科學基金項目1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撰寫科研論文參加國際會議二次,國家級會議四次。《從當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改的思考》等多篇論文在國內公開雜誌發表或參加國家級學術會議交流。多次榮獲校級優秀教學工作者和優秀教學管理工作者等稱號。
黎衛文,男,1992年7月
湖南醫科大學本科畢業,
醫學學士學位;2004年11月
廣西醫科大學研究生班畢業,2003年獲副教授職稱。2006年任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任兼計算機教研室主任。1994年至今,一直從事計算機套用基礎課程的教學。1999年起同時從事
數字校園建設與現代教育技術套用推廣的實踐研究。
多年來,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全面套用現代教育技術,在全校率先實行課程教學資源、教學管理、
作業管理、課程考試、成績管理、評教評學、檔案管理、設備管理的信息化和網路化。引入新技術,加強和提升實驗室建設和管理。2005以來,組織編印校級教材3套,主編並組織教師參編計算機基礎規劃教材3套共6本。重視教學改革、骨幹培養和梯隊建設,成效顯著,2007年以來,我校學生參加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通過率逐年上升,曾多次名列全區高職高專院校的前列。
積極開展教育技術的套用培訓和推廣工作,先後主講全校的教育技術培訓18期,協助和指導校級網路課程建設32門。2003年至今,先後獲自治區級、校級、全國一級學會等先進(優秀)個人榮譽獎共13項,獲教學軟體、教學課件等獎勵證書共21項,社會兼職4項。主持廳級課題3項、參與4項,主持校級課題2項、參與4項。
1975年參加專業技術工作以來,一直從事病理學教學及臨床活檢工作;1991年起任病理教研室主任,現任基礎醫學部副主任兼病理教研室主任。學校學術委員會成員、教學督導組成員;柳州市醫學會病理學組副主任;柳州市醫療事故鑑定病理學專家。
從事病理教學與臨床病理活檢三十餘年,較為紮實地掌握了病理學理論知識和嫻熟的病理診斷技能。
連續五年年均授課約250學時。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以教書育人為已任,認真備課,悉心指導,潛心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並將“德為醫之本”,以仁愛之心治病救人的道德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中,通過言傳身教,注重培養學生“會學知識”的能力;緊跟形勢發展,改變“重理論”的教學模式,多方面(臨床活檢、屍體剖驗等)收集、整理、製作了實體教學標本,在培養學生基本技能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本著對工作高度認真負責的精神,在臨床病理活檢工作中,主持完成學校附院的臨床活檢工作和柳州市醫療糾紛剖驗鑑定工作,為臨床治療和柳州市衛生行政管理、法務部門解決醫患糾紛提供了極具參考作用的依據,工作業績得到柳州市醫療衛生行業的認同。
曾在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論文9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第一作者3篇),主編或參編教材5本。
運用病理學科前沿知識進行多項科學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對
甲狀腺腫瘤的研究,其課題《甲狀腺乳頭狀癌相關調控基因的表達與臨床研究》,該課題經專家鑑定獲得“國內領先水平”結論。
葉琳,女,中醫內科主任醫師。畢業於
廣西中醫學院醫療專業,參加廣西中醫學院研究生班學習。從事中醫臨床及教學工作34年。具有教師資格和
臨床執業醫師“雙師”證書。中華醫學會中醫內科分會會員、柳州市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專家庫成員、國家級“衛生行業職業技能培訓師”、“衛生行業職業技術鑑定
考評員”。
先後參加編寫了全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衛生部規劃教材五年一貫制護理學專業《中醫護理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全國衛生院校高職高專教學改革實驗教材
中西醫結合專業用《中醫診斷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醫護理學》和《中醫護理學要點提示與習題》(
人民軍醫出版社),均已公開出版。並注重收集、整理臨床資料,在省級以上和核心刊物上發表醫學論文10餘篇。主持並參與廣西高等教育教改課題和自治區中醫藥管理局
科技立項項目5項。
辦學規模
截止2013年,廣西科技大學醫學院位於廣西科技大學柳石校區,校園面積1000餘畝,下設辦公室、基礎醫學部、臨床醫學系、護理系、公共衛生
藥學系、影像口腔檢驗系。共有各類科研項目107 項,獲省部級獎6項;自治區級優質專業2個,特色專業1個、重點專業3個;自治區級精品課程4門,自治區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學院為全國護士職業資格考試試題開發基地、廣西農村醫護人員培訓基地、廣西
全科醫學教育理論教學培訓基地。有來自全國8個省、市、自治區的全日制在校生7000多名。
附屬醫院
廣西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一臨床醫學院
廣西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一臨床醫學院創建於1933年,重建於1975年,是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科研、教學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是廣西全科醫學教育臨床技能培訓基地和自治區
鄉鎮衛生院衛生人才培訓基地。醫院占地面積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設病床628張,開放病床528張。現有職工779人,其中衛技人員669人,中、高級技術職稱人員332人。醫院有多名廣西優秀醫學專家、教授、博士、留學回國人員。
醫院設有2個門診部,14個臨床病區,設立了神經內、外科,心胸血管內、外科,腫瘤科,口腔醫學中心,呼吸內科,骨傷整形外科,婦產科,泌尿內、外科,眼、耳鼻喉科,兒科,內分泌科及腎內科等重點及專業學科。擁有德國西門子1.5T
核磁共振、英國醫科達全數位化直線加速器、美國GE16排全身CT、美國GE 數位化X光機及全數位化乳腺機、全兼容全數位化血管造影系統、史托克C型人工心肺機等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醫療設備。開展了
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心血管、神經、腫瘤、消化等
介入手術、外科、婦產科
腹腔鏡手術、經皮腎鏡、骨關節鏡、
椎間盤鏡及神經外科功能區腫瘤顯微鏡下等微創手術、唇齶裂序列治療及
口腔頜面部腫瘤切除及皮瓣整復等高難度手術。
廣西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一臨床醫學院共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衛生廳科技進步獎17項。醫院先後榮獲自治區衛生廳授予“文明醫院”、國家級“愛嬰醫院”,自治區“文明單位”、“和諧單位”、“全區邊境地區
鄉鎮衛生院對口支援工作先進單位”、 “全區衛生系統行風建設先進集體”,“明天計畫”、“復明救助工程”和“微笑列車項目突出貢獻”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廣西科技大學附屬柳州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