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西岑王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廣西百色市田林、凌雲縣境內
- 氣候類型:南亞熱帶東部山地濕潤類型氣候區
- 占地面積:25212.8公頃
- 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保護對象:珍稀瀕危物種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氣候,土壤,水文,區域範圍,保護對象,植物資源,動物資源,開發利用,旅遊信息,科學研究,管理機構,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岑王老山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55年,該自然保護區前身是百色市老山林場,198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設立廣西岑王老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
廣西岑王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西部的東經106°15′~106°26′,北緯24°22′~24°32′。地跨田林、凌雲兩縣的利周、浪平、力洪、玉洪四個鄉,東西長20.48公里,南北寬19.08公里,總面積18994公頃,距百色市80公里。
廣西岑王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貌
廣西岑王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雲貴高原和廣西盆地接壤的斜坡地帶,是中國階梯地勢第二級與第三級的過渡帶,地貌屬雲貴高原外圍的桂西山原中山地形。
氣候
廣西岑王老山自然保護區地處南亞熱帶東部山地濕潤類型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3.7℃ ,極端最高溫29.7℃,極端最低溫-7.5℃。1月平均4.7℃,7月平均20.7℃,≥10℃積溫4527.4℃;年均降雨量1657.2mm(比田林縣平均降雨量1166.3mm多490.9mm),雨季自2月至11月,降雨量占全年的95.5%,降雨日達140天以上,是廣西雨量最多的地區之一。霜期自11月份開始至次年3月初止,長達95天,降雪期為30天左右,偶有冰雹,天氣變化大,起風即冷,常出現雨霧。氣候溫涼,降雨量大於蒸發量,濕度大。
土壤
廣西岑王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土壤類型有紅土、山地紅壤、山地黃紅壤、山地黃壤、山地矮林草甸土等。
水文
廣西岑王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背靠紅水河,面向右江,發源於保護區內大小溪流達一百七十多條,分別流經布柳河注入紅水河,流經澄碧河、利周河注入右江,年徑流量達25億立方米,是西部開發標誌性工程龍灘水電站和百色水利樞紐重要的聚雨區和重要的源頭之一。
區域範圍
廣西岑王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跨柳州、河池兩市,總面積25212.8公頃,其中融水縣占近50%,羅城縣占31%,環江縣占19%。
保護對象
廣西岑王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混交林及垂直帶普的森林生態系統。
植物資源
動物資源
(以上數據截止到2008年)
開發利用
旅遊信息
岑王老山位於田林縣東部境內與樂業、凌雲縣相鄰,距縣城38公里,是廣西十大水源林自然保護區之一,總面積為298.4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062.5米,是桂西第一高峰,廣西第四高峰,被稱為“桂西層脊”。
科學研究
在科學研究方面,保護區成立後為掌握保護區的自然氣候狀況,保護區和廣西林學院建設了森林生態定位站,進行了五年的觀測記錄,取得氣象資料。與廣西林科院合作進行杉木人工林高海拔地區種植和品系選育等科研活動,推廣了高海拔地區杉木人工林種植技術,為當地林業發展做出了貢獻。更好的保護和利用寶貴的森林資源加大與各科研機構和大中專院校的聯繫,邀請英國、美國加法國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廣西大學等的專這和學者到保護區進行科學研究活動。完成了《岑王老山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廣西岑王老山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廣西岑王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廣西岑王老山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等關係到保護區建設和發展的系列研究。
管理機構
2007年11月設立廣西岑王老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核定事業編制57名,個人工資財政全額撥款,隸屬百色市林業局管理,單位級別為副處級。管理局內設辦公室、計畫財務科、資源保護科、科學研究科、社區事務科、規劃發展科、公安派出所和3個管理站。下設三個管理站包括達農坪保護站、浪平保護站、啟文保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