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

《廣西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是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廣西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推動全區高質量發展,結合廣西實際,制定本方案。

2022年11月2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廣西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
  • 發布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發布信息,內容全文,

發布信息

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西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已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2022年11月25日

內容全文

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生態地位重要、綜合實力較強、發展潛力巨大。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於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廣西與長江經濟帶地域相連、交流密切,與長江經濟帶區域具有廣闊的合作發展空間。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指出,廣西要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廣西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推動全區高質量發展,結合廣西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發展基礎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央作出沿海城市支援邊疆的決策部署,上世紀五十年代上海主動整體搬遷了20多家工業企業到廣西,支援建設了廣西民族印刷廠、柳州建築機械製造廠、桂林製藥廠、梧州市造漆廠等,隨同企業搬遷的還有大批專家和技術人員,填補了廣西諸多工業行業空白,為廣西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江蘇與廣西確立了對口支援關係,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連雲港等市在經濟建設、教育培訓、醫療衛生等方面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等一批高校相繼與廣西10所普通本科高校簽訂了對口合作協定。進入21世紀,長江經濟帶一批重大項目落戶廣西,上汽通用五菱、華誼欽州基地項目、東風柳汽、川桂國際產能合作產業園等合作項目取得重大成果,有力促進了廣西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廣西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推進全方位開放發展,與長江經濟帶各省市交流密切,藉助西部陸海新通道、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平台,不斷深化省區市之間的交流合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穩定開行並實現大幅增長,與長江經濟帶各省市實現高鐵連通,區內主要機場與長江經濟帶主要機場通航,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位居全國前列。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入,現代服務業、特色農業合作不斷深化,產業鏈供應鏈進一步做大做強。文化旅遊合作取得新進展,與貴州、四川、重慶、湖南、湖北等省市建立大旅遊圈、高鐵旅遊合作聯盟,先後在重慶、四川等地舉辦文化旅遊合作交流推介會。科技合作取得新進展,人才培養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治機制不斷健全。
同時,廣西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產業鏈分工協同程度不高,科技交流對接偏弱,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瓶頸依然存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傳統發展路徑亟待轉型,合作發展機制有待完善。
新形勢下,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有利於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為,積極服務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有利於發揮廣西獨特區位優勢,擴大與長江經濟帶產業、經貿、物流、科技合作交流,推動廣西產業最佳化升級,打造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有利於縮小廣西與發達地區發展差距,助力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五個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主動對接服務長江經濟帶,分類分區域推進與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對接合作,聚焦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務實推進重大政策、重大事項、重大項目落地見效,把廣西獨特區位優勢更好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為奮力開創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新局面提供新的戰略支撐。
(二)基本原則。
——精準對接,各有側重。精準對接長三角地區、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滇黔等區域發展優勢,把握對接方向,針對不同區域提出重點對接領域和任務,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
——創新驅動,協同推進。推動理念創新、制度創新,引進新技術、謀劃新產業、拓展新動能,積極推進產業協同互補、設施互聯互通、機制聯動高效,增強對接的系統性和協同性。
——開放引領,互利共贏。全方位擴大開放合作,主動參與長江經濟帶產業鏈供應鏈建設,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力,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促進資源要素高效流動,積極打造高水平的區域性大市場,營造開放包容的合作環境,構建開放合作新格局。
——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引導形成以綠色為底色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對接建立跨區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積極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基礎設施建設、營商環境最佳化、公共服務保障等基礎性工作;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在產業對接、科技合作等領域的主導作用,深化與長江經濟帶的經貿和投資往來。
(三)戰略導向。
圍繞長江經濟帶自然條件、綜合實力、城市群分布等特點,立足廣西獨特區位優勢,大力對接長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樞紐,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以對接長三角地區為重點,積極融入長三角技術科技創新體系。緊緊抓住長三角產業轉型升級機遇,加大產業承接轉移力度,積極融入長三角技術創新體系,對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推動廣西全產業鏈最佳化升級,積極構建“長三角地區—廣西—東協”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共同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以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為切入點,推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對接合作。建成我國連線東協時間最短、服務最好、價格最優的西部陸海新通道,著力推進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質量和效率,共同參與“數字絲路”建設,聯合打造高品質陸海聯動經濟走廊。
以對接長江中游城市群為支點,推進廣西北部灣城市群與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對接合作。加強重要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現代物流和科技創新合作,共同打造重要先進制造業和特色農業基地。
以跨區域合作為著眼點,持續推進桂滇、桂黔合作。推進省際合作園區建設,加強昆明、貴陽、南寧、柳州、桂林、河池等高鐵經濟帶沿線城市合作,積極構建西南地區區域性大市場,促進人才、資本、數據等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共享發展。
(四)發展目標。
到2025年,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取得初步成效,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顯著提升,產業承接轉移明顯加快,融入長三角產業鏈創新鏈的程度不斷提升,來自長江經濟帶的投資額大幅提升,重大合作平台作用顯著提升,生態環保合作機制最佳化,公共服務一體化進程加快推進,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中游城市群以及黔中、滇中區域性城市群經貿活動更加密切,區域性大市場建設加快推進。
到2035年,重大戰略聯動發展成效明顯,“長江經濟帶—廣西—東協”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發揮明顯作用,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顯著提升,對接長江經濟帶區域性大市場基本建成,開放合作層次顯著提高,形成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路徑清晰、合作共贏的協調發展格局,經濟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取得重大成效。
三、主要任務
(一)積極構建跨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推進產業分工協同發展。
1.精準承接傳統產業轉移。緊抓長江經濟帶實施“大保護”特別是長三角環境提質升級、產業升級換代、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外溢的機會,大力對接上海、江蘇、浙江、湖北等地,積極承接機械、汽車、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冶金、輕工、食品加工等產業,強化產業分工協作,做大做強廣西傳統優勢產業。積極參與打造長江經濟帶世界級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深入落實國家支持長江沿線重化工業在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新建先進生產基地的政策,抓住長三角中心區重化工業和工程機械等傳統產業向外轉移機遇,推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平陸運河經濟帶率先在承接長江經濟帶產業轉移上發揮示範作用。(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投資促進局,有關市人民政府)
2.推動新興產業深度對接。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度對接長江經濟帶產業體系,加快建設互聯互通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體系,促進制造業資源與網際網路平台深度對接。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最佳化升級資源產業為重點,以共同開拓國內外市場為目標,協同推進廣西與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努力打造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共同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建設。(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投資促進局,有關市人民政府)
3.大力對接現代服務業。強化物流對接發展,推動南寧陸港型、欽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柳州生產服務型等國家物流樞紐和玉林等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對接長江流域重要物流樞紐,促進物流樞紐互聯成網。加快建設桂林世界級旅遊城市、北部灣國際濱海度假勝地、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遊勝地,培育壯大滇黔桂民族文化旅遊區,共同打造區域性綜合旅遊路線。推進北部灣郵輪母港與上海郵輪母港互動發展,與上海、浙江、江蘇等地共同開拓東協旅遊線路。拓展長三角地區、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重點客源市場,整合線上線下渠道,全面開展旅遊行銷推廣。建立會展業合作機制,推動中國—東協博覽會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聯動發展,構建會展產業鏈。加強現代金融、軟體信息技術、科技服務、港航服務、研發設計等雙邊或多邊對接互動。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遊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商務廳、投資促進局,廣西博覽局,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廣西國際博覽集團,有關市人民政府)
4.深化現代特色農業合作。積極引進長江經濟帶農業資本、技術,加快打造一批綠色優質特色農業生產基地,推動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研發推廣合作,支持共建大宗農產品加工園區,合作建設蔗糖、中藥材、竹木材、現代漁業、遠洋漁業加工基地等。實施農產品“桂品入滬”行動,強化市場、基地、平台、企業對接,對標長三角地區、長江中游城市群等農產品需求,建設靶向供應優質蔬菜、熱帶亞熱帶特色水果、優質稻米、桑蠶繭絲、茶葉、生豬、肉牛、肉羊等直供優供大基地,長期持續供應生態化、綠色化、高端化、品牌化“桂字號”農產品。精準對接長江經濟帶預製菜行業領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知名企業、配套企業,靶向招商。深化農業科技創新合作交流,鼓勵廣西優勢農業企業與長江經濟帶企業聯合開拓國際市場,加強新產品研發、種養基地建設合作,跨區域共推現代種業發展,共建優良農作物新品種試驗區、農作物品種測試站等,形成服務配套的農業“走出去”產業鏈。(責任單位: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林業局、投資促進局,有關市人民政府)
5.加強向海經濟交流協作。積極發揮廣西臨海優勢以及北部灣港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中的門戶港作用,推動長江經濟帶腹地產業與廣西沿海產業協同發展,構建現代化向海經濟產業體系。推進以飛地經濟方式共建臨海產業園區,合作開發海洋資源,加快深海漁業、風電新能源、海洋工業、臨海工業等工業產業發展,加大川桂國際產能合作產業園等建設力度。合作共建一批遠洋漁業基地、海洋特色產業園區和經貿合作區,拓展漁業合作範圍。支持區內企業聯合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科研力量,圍繞海洋智慧型裝備、深遠海勘探開發、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開展重大科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合作平台建設,探索共建中國—東協海洋產業聯盟,合作打造中國—東協向海經濟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基地,共建東協(南海)漁業資源開發利用和種質資源保護創新中心,探索建設陸海協作的創新創業載體,共同打造海洋科技領域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和中試平台。(責任單位:自治區海洋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北部灣辦、農業農村廳、投資促進局,有關市人民政府)
6.推進產業合作園區協同發展。採用飛地經濟、園中園、共享產值利稅等園區運營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園區發展路徑,深化園區間的合作交流,最佳化園區內和園區間上下游產業布局規劃,共同打造一批鑄鏈、強鏈、引鏈、補鏈的上下游配套項目,推動市場、規則、標準方面的一體化建設。吸引長三角地區專業鎮、工業園區等以託管、共建園區等方式,向廣西沿邊、沿海、沿江園區等進行產業梯度轉移,建設一批專業特色產業園。對標長三角地區工業園區運作模式和服務標準,建立分類動態管理和評價機制,激發各級工業園區發展活力。(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商務廳、市場監管局、科技廳、投資促進局,有關市人民政府)
(二)推進科技創新交流合作,更好賦能產業融合發展。
7.聯合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利用長江經濟帶科技創新資源優勢,推進產業鏈創新鏈雙向融合,鼓勵和支持區內企事業單位與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渝科創中心等科創平台合作,聯合開展新材料、新能源、智慧型製造、人工智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醫學技術、海洋資源保護開發等前沿領域技術攻關。鼓勵廣西企業牽頭,聯合長江經濟帶科研機構申報廣西科技計畫項目,共同承擔科技項目。鼓勵和支持區內企事業單位聯合長江經濟帶科研機構參與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責任單位:自治區科技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有關市人民政府)
8.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共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機制,積極做好長江經濟帶科技成果在廣西落地服務。加強技術轉移合作,共同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鼓勵長江經濟帶領軍企業在廣西建設科技產業孵化載體。吸引長江經濟帶技術轉移機構加入中國—東協技術轉移聯盟,加強中國—東協技術轉移中心、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南寧)示範基地、北部灣國際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建設,與長三角地區科技企業、科研院所共同開發東協市場,打造面向東協科技創新合作區。吸引長三角地區知名創業投資機構為廣西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團隊提供股權投資,通過研發合作、技術轉讓、技術許可、作價投資、跟投等多種方式實現科技成果市場價值。(責任單位:自治區科技廳、財政廳、工業和信息化廳、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有關市人民政府)
9.聯合打造科技創新平台。積極對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重點建設中國—東協科技城、中國—東協數字經濟產業園、南(南寧)柳(柳州)桂(桂林)科技創新走廊。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科技創新行動計畫,廣西各級財政和自治區、市屬國有企業集團年度預算要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廣西有條件的企業與長江沿線創新型領軍企業聯合行業上下游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與長江流域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或新型研發機構。大力支持浙江大學—廣西東協創新研究中心、廣西汽車研究院、國際生物毒素研究中心、深圳巴馬大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等聯合平台建設。支持區內企業到長江經濟帶設立“創新飛地”。聯合長三角氫走廊、成渝氫走廊等氫能產業集群,推動廣西氫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發展。參與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長三角、成渝、貴州國家樞紐節點建設,銜接“東數西算”,促進公共數據跨省市流通融合,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和數據資產化進程,共同打造“雲聯數算用”要素集群,探索建立統一標準、開放互通的公共套用平台。依託中國—東協信息港共同開拓東協國家的算力市場,提供跨區域的算力資源,攜手推進我國算力服務業務走進東協。(責任單位:自治區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國資委、大數據發展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有關市人民政府)
(三)構建高水平開放新格局,推動國家重大戰略落地。
10.共建重大開放合作平台。以建設面向東協科技創新合作區為契機,重點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和平台,發揮廣西在服務長江經濟帶城市與東協國家合作中的橋樑紐帶作用。積極引導長江經濟帶重點城市、重點企業深入參與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充分利用“南寧渠道”優勢,共同開拓東協等周邊區域廣闊市場。加快建設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承接地,爭取國家支持在南寧、崇左、防城港、欽州、北海、百色等地建設國家級跨境經濟合作試驗區,作為承接長江經濟帶產業轉移的製造業基地。高質量共建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中馬“兩國雙園”,加快百色、東興、憑祥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發展,提升要素跨境配置能力,建設面向東協的區域要素配置重要樞紐。(責任單位:自治區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南寧海關,廣西博覽局,有關市人民政府)
11.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提質升級。著力推進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構建高效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和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海鐵聯運,最佳化鐵路運輸組織,加強貨櫃中轉集結,穩步擴大海鐵聯運班列規模,逐步實現西部省份全覆蓋並延伸至中部地區。加強鐵路運輸體系與國際海運體系銜接,加大鐵路與海運貨物品名、分類標準、安全標準、貨品代碼統一協調力度,促進海鐵聯運高效運作。支持南寧國際鐵路港、柳州鐵路港等關鍵節點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建設和升級改造。加快建成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供應鏈協同平台,實現港口關鍵流程節點可視、可控、可追溯,最佳化提升港口業務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支持與重慶、四川、雲南等地海關加強通關合作,利用好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共同打造便捷高效的通關環境,繼續加大對鐵路運價下浮的政策支持力度。(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商務廳、北部灣辦,南寧海關,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關市人民政府)
12.加強自由貿易試驗區互利合作。加強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與長三角自由貿易試驗區聯盟合作,打造制度創新的試驗田,共同做強做優貿易便利化、投資便利化、金融創新、跨境產業合作和沿邊開放等服務功能,協同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高質量發展,形成優勢互補、各具特色、共建共享的協同發展格局,共同拓展東協市場。(責任單位:自治區商務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投資促進局、地方金融監管局、科技廳,有關市人民政府)
13.打造面向東協的金融開放門戶。加強與上海跨境金融交流與合作,支持廣西金融機構與上海金融機構共同參與多層次的金融業務創新,積極發展面向東協的跨境資金清算、結算、融資、諮詢、擔保等系列金融服務產品,共同探索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合作開展中國—東協雙邊本幣業務創新試點,共建面向東協的人民幣大宗商品計價結算平台,在跨境金融、金融科技等領域聯合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機構。(責任單位: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廣西銀保監局,有關市人民政府)
(四)持續提升最佳化營商環境,加大投融資對接合作。
14.最佳化營商環境。積極對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國際高標準經貿新規則,主動對標上海、江蘇、浙江、湖北、四川和重慶等長江經濟帶重點省市營商環境,及時複製推廣典型經驗和做法,持續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完善市場準入效能評估指標。完善智慧財產權法院跨區域管轄制度,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機制,推進信用信息資源互通互認互用。協同編制“跨省通辦”事項目錄。強化用地、用海、用林、用水等要素保障,著力推進重點項目落實落地。(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大數據發展局,自治區高級法院,廣西稅務局,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各市人民政府)
15.加大投融資合作。支持廣西企業到長三角等地區融資,加快推進直接融資試點工作,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深化中小微企業普惠型信貸合作,充分運用“桂惠貸”支持外貿企業融資,大力推廣特色信貸產品,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外貿信貸投放。鼓勵長三角地區金融機構到廣西設立分支機構,鼓勵長三角地區母基金在廣西設立產業子基金,支持合格投資者按市場化方式發起設立各類產業、科創投資基金,探索“投貸聯動”新模式。合作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共同打造廣西北部灣港口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按市場化方式建設面向東協的跨境產業鏈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結算中心等,發展供應鏈金融等跨境服務鏈,提供直達各流通環節經營主體的金融產品。鼓勵金融機構按市場化方式推進碳金融業務創新,積極探索與長三角地區金融機構共建碳金融的現貨、遠期等產品,開展碳基金、碳債券、碳保險、碳信託等金融創新,探索生態產品資產證券化路徑模式。發揮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服務廣西基地功能,積極開展上市培育、專業培訓、投資教育等工作,做大上市後備企業庫,加快企業上市掛牌進程,拓寬企業融資渠道。(責任單位: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國資委,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廣西銀保監局,廣西證監局,各市人民政府)
16.強化招商引資。緊盯長江經濟帶標桿企業,大力引進“四類500強”企業、“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及行業領軍企業。常態化開展長江經濟帶駐點招商工作,加強各級長江經濟帶駐點招商隊伍力量。加強地區間產業轉移項目協調合作,建立重大問題協調解決機制,推動產業跨區域合理布局。引導重點產業鏈廣西鏈主企業探索組建產業鏈聯盟,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合作。積極利用會展、協會、商會等平台,探索資本招商、輕資產招商、飛地招商、特許經營招商等招商模式。(責任單位:自治區投資促進局、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生態環境廳、工商聯,各市人民政府)
(五)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區域性互聯互通體系。
17.加快陸路交通網建設。建設對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中游城市群、滇黔等地區陸路大通道。推進建設湖南城步經南寧至峒中、成都經貴陽至南寧、荔波至河池、望謨至樂業、蘭海高速公路欽州至北海段改擴建等高速公路項目;加快推進泉南高速公路桂林至全州黃沙河段、廣昆高速公路南寧至百色段、貴州興義經廣西西林至雲南廣南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全面推進G219沿邊公路提級改造。建設貴陽至南寧高速鐵路、湘桂鐵路柳州樞紐擴能改造工程,新開工黃桶至百色鐵路、黔桂鐵路增建二線,規劃建設南寧經桂林至衡陽高速鐵路、雲桂沿邊鐵路、湘桂鐵路南寧至憑祥段擴能改造、南昆鐵路百色至威舍段增建二線等項目,研究建設懷化至桂林鐵路、雙層貨櫃鐵路通道項目。爭取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與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市深化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鐵路建設運營模式研究。(責任單位: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發展改革委,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有關市人民政府)
18.推進水運建設。著力補齊廣西北部灣港口設施短板,有效提升港口設施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支持長江經濟帶企業參與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港航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北部灣港與上海港、寧波港等國內大港合作,共同培育和加密廣西沿海城市至長江經濟帶沿海重點城市的班輪航線,打造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高質量高標準建設平陸運河,開展湘桂運河前期工作。開工建設龍灘水電站1000噸級通航建築物工程、都柳江梅林航電樞紐工程。重點推進防城港企沙港區赤沙作業區1、2號泊位、北海港鐵山港啄羅作業區15萬噸級LNG碼頭等一批專業化、大型化碼頭建設;推進欽州港20萬噸級進港航道、北海港鐵山港20萬噸級航道、防城港30萬噸級進港航道等深水航道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責任單位: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發展改革委、北部灣辦,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關市人民政府)
19.構建航空大通道。加快南寧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積極打造面向東協的國際航空貨運通道,大力挖掘長江經濟帶中轉貨源經南寧貨運樞紐至東協國家的潛力,促進全貨機和腹艙帶貨協同發展。適時恢復並加密南寧、桂林、北海市至長江經濟帶重點城市航線,研究開通至長江經濟帶經濟實力較強的三四線城市航線。開工建設南寧機場T3航站樓,新建防城港、貴港(桂平)機場和賀州機場,實施桂林機場T1航站樓改擴建工程。推動廣西北部灣機場群與重慶、成都、昆明等國際航空樞紐機場聯動發展,共同拓展東協和其他國際航線,打造面向東協的“空中絲綢之路”。(責任單位:廣西機場管理集團,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發展改革委,有關市人民政府)
20.推進信息網路建設。共同加快信息網路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網際網路信息高速通道。積極培育大數據交易市場。吸引長江經濟帶電信運營商、行業龍頭企業參與中國—東協信息港南寧核心基地、北部灣大數據交易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配合重慶市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公共信息平台建設,打通鐵路、海運、公路等信息壁壘。推動與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中國(貴陽)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合作。構建面向東協的國際信息通信樞紐,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責任單位: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商務廳、通信管理局,中國—東協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有關市人民政府)
21.加強能源合作。加強與長江中上游地區能源合作,完善與雲南、貴州、湖南等周邊省份聯絡線布局。加快推進廣西LNG外輸管道複線(百色—文山及廣南、富寧支線;北海—百色)等重大項目。加強與能源資源富集省份合作,積極引入區外綠色電力,保障全區中長期電力供應安全。加快川渝黔桂滇線天然氣管道廣西境內段建設,推動構建緬氣、陸氣、西氣、海氣互聯互通、互供互保大通道。(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有關市人民政府)
(六)推動公共服務協同發展,提升區域公共服務能力。
22.加強教育培訓合作。發揮南寧、桂林、柳州等市的高校資源優勢,通過平台共享、學科共建、教師交流等方式,推動與長江經濟帶建立完善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共同培養專業高層次人才,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支持同濟大學和廣西大學開展對口合作,支持電子科技大學和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和桂林理工大學等開展對口支援合作。實施高校、職業學校、中國小校名師交流計畫,鼓勵廣西教師到長江經濟帶高校進修。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職業教育發展布局,積極推進以產教融合為抓手的校企合作,建立藍領成長通道,探索共建高水平職業院校、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積極利用長江經濟帶優質中國小教育資源開展廣西中國小校校長、教師培訓,提升中國小教師素質能力。(責任單位:自治區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有關市人民政府)
23.加強人才交流合作。全方位引進、培養、用好人才,共同打造區域性人才集聚區和面向東協的國際人才高地。引進高水平創新人才隊伍,鼓勵長江經濟帶專業人才到廣西創業。創新“星期天工程師”、“候鳥”、“銀髮”等柔性人才引進和使用機制,通過項目合作、科技諮詢、合作經營等方式柔性使用長江經濟帶智力資源。開展面向長三角地區的黨政幹部培訓合作,積極謀劃幹部隊伍深入長三角地區交流學習。依託中央組織部部署安排的掛職項目,積極選派幹部人才到長三角地區掛職鍛鍊,引進上海、浙江、江蘇等長三角地區幹部人才到廣西掛職。融入長江經濟帶人力資源統一市場,加快建立銜接協調的勞動力流動政策體系和交流合作機制。建立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專家庫,加大金融、貿易、物流等領域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協調推進境外投資合作人員往來便利化。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用人主體授權,積極為人才鬆綁,完善人才評價體系。(責任單位: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科技廳、商務廳、地方金融監管局,各市人民政府)
24.共築文化發展高地。推動“嶺南文化”與“長江文化”深度融合,共同增進中華文化凝聚力。學習借鑑吳越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優秀文化及其推廣模式,推廣“桂林山水”、“浪漫北部灣”、“壯美邊關”、“長壽廣西”、“壯族三月三”、“劉三姐文化”等廣西文化品牌,講好廣西故事。搭建文化藝術交流平台,通過影視劇、歌舞劇、博物展覽等方式傳播弘揚廣西民族文化,鼓勵長江經濟帶企業投資廣西文藝院團,推動戲曲藝術振興發展。依託廣西獨特區位、民族文化、政策和資源等方面優勢,為長江經濟帶增進與東協國家文化交流提供高水平服務。打造代表廣西形象的舞台藝術作品、美術作品和少數民族文藝精品,打造民族文化演藝品牌。支持城市間開展多層次文化交流合作,共同開展對外特別是面向東協國家的文化交流活動。共同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推進靈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建設興安靈渠歷史文化小鎮,實現文化遺產開放共享。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建設,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培育互聯互通的紅色文化旅遊精品路線。推動體育產業合作發展,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的體育產業項目。(責任單位: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商務廳、廣電局、體育局、投資促進局,有關市人民政府)
25.加強醫療康養合作。鼓勵長江經濟帶高水平醫院與廣西三級甲等醫院開展交流協作,支持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推進國家(廣西)公共衛生中心、國家民族地區婦幼健康示範區建設。深化醫學技術交流,加強疾病治療、預防保健和康復養生合作。鼓勵和吸引醫學教育、醫學研發、藥械製造、營養健康食品等項目進駐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鼓勵和支持長江經濟帶的研發機構、企業在仿製藥相關領域開展研發、生產。鼓勵長江經濟帶企業到廣西中藥材壯瑤藥材產地建立規模化生產基地,打造“桂字號”中藥材壯瑤藥材品牌。加強區域中藥資源優勢合作,提升產品精深加工能力,聯合打造世界級中醫藥產業集群。探索開展醫護人員定期互派工作,鼓勵醫護人員雙向流動,聯合培養專科醫療人才。支持長江經濟帶醫院到廣西合作辦院、開辦分院,共同搭建醫療實驗室。鼓勵長江經濟帶大型品牌養老服務、療養機構到廣西連鎖運營,建立旅居養老基地。探索養老服務一體化和推進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責任單位:自治區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醫保局、民政廳、藥監局,有關市人民政府)
(七)加強生態環境聯防聯治,促進綠色低碳經濟發展。
26.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治機制。健全與貴州、雲南等跨界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增強應對跨界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的聯合防範和應急處置能力。聯合開展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共同實施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協同防控,聯合制定區域重點污染物控制目標。與湖南、貴州、雲南等建立完善合作機制,建立跨區域、跨部門聯動協調機制,推動區域內大宗固體廢物協同處置利用,加強危險廢物管理信息共享與聯動執法,實現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優勢互補。研究建立湘桂長江流域省際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責任單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各市人民政府)
27.共同促進綠色低碳轉型。吸引長江經濟帶城市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綠色物流、生態農業等綠色產業入駐廣西。加強與上海、浙江、江西等交流合作,深入推動跨區域產業綠色發展,支持南寧、柳州、桂林、賀州、百色、河池等市創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依託國家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加快建設統一的用水權交易市場,落實國家統一規範的行業標準、交易監管機制,推進排污權、用能權市場交易。探索共同培育發展南方區域電力現貨市場和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立跨區域用電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機制。(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林業局,各市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推動成立廣西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協調機制,負責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研究審議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和年度工作安排,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督促落實重大事項,對實施方案項目動態調整等工作。各市、縣(市、區)要切實承擔和履行主體責任,認真謀劃,按照輕重緩急推動工作,做好相關工作銜接協調,主動對接、積極聯繫長江經濟帶相關省市,建立完善協調機制。
(二)強化對接機制。
加強與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溝通對接,積極爭取將廣西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事項納入統籌範圍,積極爭取廣西列席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聯席會議以及其他長江經濟帶沿線相關區域協調會議。加強省級層面互訪,明確重點工作任務。加強與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協商合作。完善市場化運行機制,與長江經濟帶沿線企業、商會、協會定期或不定期對接,強化信息交流與合作。
(三)強化政策舉措。
全區各級各部門要制定出台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政策舉措。統籌用好現有財政性資金,加大對重點產業、龍頭企業、重點平台的支持力度。要主動向國家爭取在專項規劃編制、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項目安排、重大體制創新等方面給予廣西支持。
(四)強化督促問效。
全區各級各部門要將此項工作納入年度重點工作,實行項目化、具體化、清單化、步驟化、責任化、機制化、策略化管理,加大推進力度,實行定期報告制度,加強日常督促指導,推動工作落實。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完善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機制,強化對實施方案落實情況的跟蹤分析,完善統計信息發布制度,根據工作需要採取多種方式督促重大事項、重大項目落實落地。對本實施方案推進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要積極主動採取有效措施,及時研究解決,確保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