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民俗風情,龍勝的壯族為廣西北壯,有其鮮明的文化特色。北壯的木樓高大整齊,二樓三樓常常挑出吊柱,加寬房屋的空間。有些連戶的房屋,一棟長長的木樓里,幾家住戶的火塘彼此都不隔開,哪家來了客人,大家共同招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壯族民俗風情
- 外文名:Guangxi Zhuang folk customs
- 別名:廣西壯族民俗
廣西壯族民俗風情,龍勝的壯族為廣西北壯,有其鮮明的文化特色。北壯的木樓高大整齊,二樓三樓常常挑出吊柱,加寬房屋的空間。有些連戶的房屋,一棟長長的木樓里,幾家住戶的火塘彼此都不隔開,哪家來了客人,大家共同招待。
廣西民俗風情—民居指廣西少數民族壯族、瑤族、侗族、苗族等的特色住房。壯族居住風俗 壯族村落多選在地勢較高,背靠青山,面臨河溪的地方,以向陽為佳,坐西向東,或坐北朝南。歷史上壯族多聚族而居,秦漢之後,隨著各民族的遷徙、通婚、逐漸打破“舉峒純一姓”的狀況,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使聚族而居的村落結構...
廣西壯族民俗風情,龍勝的壯族為廣西北壯,有其鮮明的文化特色。北壯的木樓高大整齊,二樓三樓常常挑出吊柱,加寬房屋的空間。有些連戶的房屋,一棟長長的木樓里,幾家住戶的火塘彼此都不隔開,哪家來了客人,大家共同招待。釋義 這一特點在龍脊一帶尤其突出。龍脊壯族婦女裝束特色鮮明。頭系印花頭巾,系得有稜有角...
壯族銅鼓習俗,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壯族銅鼓習俗是壯族民眾敲擊使用銅鼓、收藏銅鼓、鑄造銅鼓等一系列與銅鼓崇拜信仰有關的民俗行為。壯族銅鼓習俗主要以紅水河流域為核心,主要分布在廣西河池市東蘭縣、天峨縣、南丹縣、巴馬縣、鳳山縣、大化縣和廣西百色市田林縣、隆林縣、西林縣...
三月三(壯族三月三),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三月三(壯族三月三),又稱歌圩節、歌婆節或歌仙節,是壯族祭祀祖先、倚歌擇配的傳統節日,是壯族及其先民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生活環境下,經過日積月累而慢慢形成的一種具有壯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壯族三月三主要流傳在武鳴區...
壯族打扁擔,又稱壯族扁擔舞,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瑤族自治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壯族打扁擔是壯族民間流傳的原生態舞蹈,又稱壯族扁擔舞和“打魯列”。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元宵節和“三月三”期間舉行表演,人們通過“打扁擔”模擬農事活動中的耙田、插秧、戽水、收割、打穀、舂米等姿勢動作,祈求上蒼...
《壯族民俗風情》是由黃偉晶、黃桂秋所編著的一本介紹壯族這一少數名族的風土民俗的書籍,由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內容介紹 八桂大地世世代代發揚和傳承著的民間民俗文化,凝聚著廠西各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壯族民俗風情》具有鮮明的特色和代表性,使讀者從中感受到廣西經典獨特的民俗風情...
奇特的禮儀節慶、飲食居所、服飾裝束、山歌舞蹈、宗教信仰,無不展示了黑衣壯古樸的風土人情。民俗風情 “這裡奇特的民俗風情與越南相連的邊關風貌已經足以引人入勝,而當地政府又修好了大段的路,並且正在實行諸多保護與開發的措施,因此我們共同策劃並推出了‘尼的呀’黑衣壯之旅。”廣西壯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明龍說...
2024年6月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鎮程陽八寨景區舉行“‘粽’是對你‘侗’情”系列民俗活動,人們歡跳多耶。傳承人物 楊玉仁,男,侗族,1954年2月出生,廣西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多耶代表性傳承人。吳全交,女,侗族,1967年7月出生,廣西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黑衣壯是廣西壯族的一個支系,即布嗷、布敏兩族,主要集中在廣西與雲南邊鄰的那坡縣,按自稱和語言劃分有12個族群之多,總人口51,800多人,占當地壯族總數33%。黑衣壯以黑色為美,並以黑色作為族群的標記,其獨特的生活習俗和文化特徵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黑衣壯簡介 黑衣壯居住高度集中,多數居住在大石山區,以...
壯族:自稱“布狀”、“布儂”等。使用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壯族由中國古代百越人的一支發展而來。其到上思、防城一帶居住的歷史較久遠,有許多獨特的民族風情,如“三月三”歌節、“跳嶺頭”等活動,都很有特色。現市轄區內壯族人口有28.7207萬人。防城港市也是廣西的著名僑鄉之一。據史書記載,...
灕江民俗風情園位於灕江與小東江的交匯處,園中集中展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個主要少數民族(壯、侗、苗、瑤)的民族建築、民俗民風及文化,是一處融觀賞性和參與性於一體的綜合娛樂場所。園內杉木青瓦,屋檐層疊,古樸曲雅的民族寨樓,鼓樓和風雨橋,極富民俗色彩的圖騰柱群;醇香的過寨酒,獨特的民族婚禮“背新娘...
《廣西民俗展覽》,展出廣西壯、瑤、苗、侗、水、仫佬、毛南、回、京、仡、佬、彝共11個少數民族的民俗風情。包括服飾、絹錦、蠟染、刺繡、挑花、建築、生產生活 用具以及節日活動的實物、照片。可看到壯錦、瑤錦、苗錦和壯族織錦機,也可看到壯族 “三月三”歌圩和苗族“蘆笙踩堂舞”的立體造型場景,還有精製的...
瑤族祝著節又稱“祖娘節”“達努節”“瑤年”“廿九節”,流傳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傳統民俗文化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瑤族祝著節已有上千年歷史,每年的農曆五月二十九日是布努瑤“祝著節”,是為瑤族創世女神密洛陀祝壽的節日。節日以祭祀祈福、打銅鼓、打陀螺、射弩、唱細話歌等為內容,相聚歡慶三天...
歐貴婚俗,“歐貴”是壯音直譯,意即“娶婿上門”,歐貴是盛行於馱娘江流域民間一種普遍的婚姻方式,也就是“嫁”男人的意思。這種婚俗方式在西林縣仍然延續著。 依託岑氏土司古建築群、馱娘江秀美自然風光、那來屯濃郁民族“歐貴”婚俗發展農業觀光休閒鄉村游。婚俗簡介 廣西壯族自治區西林縣境內壯族同胞還傳承...
2006年5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申報的京族哈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編號:Ⅹ-7)。歷史淵源 關於哈節的歷史淵源有不少民間傳說,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傳說稱:古代有位歌仙來到京族三島,以傳歌為名,動員民眾起來反抗封建壓迫。她的歌聲感動了許多民眾。後人為了紀念她,...
2008年6月7日,廣西南寧市賓陽縣申報的賓陽炮龍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Ⅹ-74)。歷史淵源 相傳宋皇祐年間(公元1052年),北宋將軍狄青為了麻痹“據關造反”的壯族首領儂智高,時值元宵前夕,狄青下令大辦酒席宴客三天,並令士兵扎龍起舞,號召百姓家家戶戶鞭炮齊鳴、助慶狂歡,...
仫佬族依飯節是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仫佬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仫佬族依飯節,又稱“喜樂願”“依飯公爺”,意為“向祖先還願”。仫佬族每10年中分別3次於農曆立冬時節選擇吉日,以仫佬族人居住區域所謂的“冬”為單位,在各自的宗族祠堂里舉行隆重而神聖的依飯節,進行虔誠的祭祀活動。...
2006年5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申報的苗族系列坡會群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Ⅸ—47)。 歷史淵源 融水苗族有個風俗:正月初一不吹蘆笙不出門,初二可吹蘆笙不可出村,而從初三到農曆十七則是集體活動娛樂的時間,其間,各村寨的男女老少舉家出動,四處...
百色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是以壯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文化共生地。百色是駱越文化和雲貴高原文化的結合部,是壯族的文化軸心地帶,也是中國的革命聖地之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秀美的山河、光榮的革命傳統、多彩的民族風情、豐富的人文景觀,使百色文化具有鮮明的特色。歷史淵源 百色是人類的重要發源地,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