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漢三星堆遺址

廣漢三星堆遺址

三星堆遺址位於中國四川廣漢城西7公里,南興鎮鴨子河畔,南距離成都約40公里,北距德陽26公里。由於其古域內三個起伏相連的三個黃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漢三星堆遺址
  • 地點:中國四川廣漢城西7公里
  • 開放時間:7-15點
  • 館藏精品:眾神之國
發掘歷程,文化的分期,三星堆博物館,千古之謎,腳註,

發掘歷程

1929年春,廣漢縣南興鎮真武村村民燕道誠一家在宅旁挖蓄水溝時發現一個長方形的坑道,由石板圍成,坑內放滿了精美的玉石器。燕道誠後攜家人把坑內400多件玉器搬回家中,藏於各個角落,並不讓家人告人。一年後,為將玉器出手,他將一塊玉瑗送給當時駐廣漢縣的一位旅長陶宗伯,此人在得知這塊玉瑗的價值後,派了一個連進駐燕道誠挖寶的地方,以軍事訓練為名,大肆開挖。
成都著名金石學家龔熙台從燕家購買了4塊玉器,並寫作一篇《古玉考》發表在成都東方美術專科學校校刊的創刊號上,隨即訊息傳出,古董商蜂擁而至,廣漢地區掀起挖掘高潮。當時的廣漢縣縣長羅雨蒼認為古物出土應歸國家所有,隨即下令禁止私人亂挖亂掘。1934年3月15日,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美國人葛維漢與副館長林名均教授組建考古發掘隊,在月亮灣進行發掘工作,揭開了中國川西平原考古的序幕。持續十多天的第一次正式發掘工作,一共出土文物600多件。
1953年西南博物院院長馮漢驥等人重新提出三星堆一帶有古文化遺產的可能。1956年四川省博物館的王家佑、江甸潮在三星堆—月亮灣一帶進行考古調查。1960年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研究組全面調查了三星堆和月亮灣等地的文化遺存。1970年始,三星堆和月亮灣一帶古遺址搭建起磚瓦工廠,致使大片的古文化遺址遭受破壞。1980年5月四川省考古隊對三星堆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龍山時代和3000年-4000年前的房屋基址18座,墓葬4座,出土數百件陶器、石器、玉器文物和數萬片陶片標本。1982年中國國家文物局決定對三星堆進行專款專項考古發掘。
1986年7月廣漢縣南興鎮第二磚廠的工人在挖磚坯土時,挖斷了一塊玉環,工人遂報告給當地的考古隊,這裡就是三星堆一號祭祀坑。8月四川省考古所在領隊陳德安、副領隊陳顯丹帶領下對三星堆進行大規模發掘工作,發現兩座商代大型祭祀坑,坑內出土了1700多件青銅器、玉器、漆器、陶器等,還有80根象牙,4600多枚當時的貨幣、海貝、銅貝等。

文化的分期

三星堆文化的分期,可以根據其考古時的發現分為三星堆遺址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也可以按研究後文化類別分為寶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橋文化。三星堆文化的分期對於認識三星堆與當地先秦時期青銅文化和新石器文化的關係有著重要作用,也奠定了完善四川古文化發展譜系,確定巴蜀文明形成的基礎。
1933年至1934年的第一次對月亮灣真武宮遺址和玉石器坑挖掘時,已經有人注意到兩者年代有所不同[1]。1963年四川大學考古專業實習進一步的從地層上論證了不同時期的疊壓關係。1980、1981年第一次發掘時,考古隊員將堆積物分為八層,除去表層土(第1層)、間隙層(第5、7層),剩下的五層被稱為“第一至第五文化層”。其中第四、五文化層(第6、8地層)被劃為第一期,第二、三文化層(第3、4地層)被劃為第二期。第一文化層(第2地層)被劃為第三期。1982年,通過第二次發掘,發掘者提出存在三星堆遺址第四期。至此,三星堆文化分為四期的基本框架已經形成。
三星堆一期文化
標準地層
三星堆一期文化的標準地層是第一次發掘時的第6層、第8層(第四、五文化層)。1984年西泉坎下層(第4層)和1986年第六次發掘的最下層(第13-16層)等基本與之對應。
陶器
陶質主要以泥質灰陶為主,出土陶器中大約65%為此類陶質,又包括了泥質青灰陶和灰白陶。其次是夾砂褐陶,另外還有少量不均勻的泥質橙黃陶。器形比較單調,主要是平地器,但也要少量圈足器,大部分皆難以復原。紋飾主要是繩紋,其次是劃紋,劃紋又包括樂平行線劃紋、水波狀劃紋、幾何形劃紋,也有在平行劃紋上再弄出齒狀。另外有少量的錐刺紋和鏤孔裝飾。這一時期陶器的顯著特點之一是器口壓成鋸齒狀花邊。
建築
這一地層已經出現房屋建築,平面通常呈圓形或方形,採用挖柱洞立柱樁的方法,中間連結以泥牆。有些房屋的面積只有10-12平方米,據推測可能是乾欄式的小房子。
年代
經中國社科院考古所鑑定,在第一次發掘時的第六層所採集的標本距今為4075±100年,樹輪校正後為4500±150年,高精度校正後為公元前2590至公元前2340年。其他的一些主要數據有距今4170±85年,4210±80年等[2]。概括上距今約4800-4000年之間。
三星堆二期文化
標準地層
三星堆二期文化的標準地層是第一次發掘時的第3層、第4層(第二、三文化層)。第六次發掘的第11、12層也是典型地層。各次發掘中,此地層均有出現,說明這一期文化在三星堆遺址群中有廣泛的分布。與第一期文化相比,這一期的文化面貌大有改變。包括特色鮮明的陶器和石器。可以說代表三星堆文化特徵的典型器物群已經出現。其餘第三期的區別主要是數量比例和個別品種上的區別。
陶器與石器
陶質變化為主要以夾砂褐陶為主,其次是泥質褐陶。器形比第一期豐富很多,新出現了小平底罐、高柄豆、平底盤等,也出現了少量鳥頭形狀的勺柄。紋飾以粗繩紋和細繩紋為主,新出現了凸弦紋、附加堆紋、網紋等。石器包括斧、錛、鑿、杵和砍砸器,開始出現石壁和石紡車。
建築
房屋單間的平面通常呈長方形或方形,有些數間連線成組,有些房屋牆基內還另有小溝,小溝內再立木樁。
年代
距今約3990±80年,樹輪校正後為4390±130年,高精度校正後為公元前2471至公元前2209年。其他的一些主要數據有距今3525±170年等[3]。概括上距今約4800-4000年之間。

三星堆博物館

三星堆博物館位於三星堆遺址的東北部,於1997年10月建成開放,全面展示三星堆文物。2000年,三星堆博物館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三星堆博物館包括一號展館和二號展館。二號展館包括序展廳、眾神之國(各種青銅器面具的展示)、千載蜀魂(三星堆的精髓文物的展示)、三星永耀(大事紀及三星之謎)四個部分。
廣漢三星堆遺址

千古之謎

三星堆遺址及出土文物,向學術界展示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許多重大學術問題,如同千古之謎。
三星堆的來源?
來源於岷江上游的新石器文化,川東史前文化,山東龍山文化還是多種文化?
三星堆青銅器群的產生?
獨自產生髮展?是周邊鄰國的影響?是外來因素(來源於西亞近東及南亞諸外國)?是互動影響及文化采借的產物?
三星堆青銅製造工藝
三星堆青銅器有獨特的製造工藝,有的部位看似焊接上去的,而焊接工藝在遠古時代常識上被認為是不可能的
三星堆古蜀國的政權性質及宗教形態?
鬆散的軍事部落聯盟?附屬於中原王朝的地域性方國?還是相對獨立和統一的早期國家(古代王朝)?
一、二號坑的性質?
祭祀坑?墓葬陪葬坑?火葬墓?厭勝掩埋坑?

腳註

1^ 林名鈞 《廣漢古代遺物之發現及其發掘》 1942年
2^ 朱活 談巴蜀秦半兩 四川文物 1990 1
3^ 四川省博物館、青川縣文化館 《青川出土更修田律木牘——四川青川縣戰國墓發掘簡報》 文物 1982 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