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海洋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以汕頭大學為依託單位,1993年4月獲得廣東省科委和計委立項建設,1995年12月通過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驗收,成為廣東省第一個海洋科學類的省級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由校內實驗室和“南澳臨海實驗站”兩部分組成,校內實驗室面積2000多平方米,南澳臨海實驗站有陸地面積130多畝、專用試驗海域約10公頃、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重點實驗室科研設施齊全,儀器設備先進,其總值2500餘萬元,具有開展海洋生物學研究的優越條件。其中,“南澳臨海實驗站”被來訪專家學者認為是我國最好的臨海實驗站之一。
實驗室以多學科交叉為基礎,以技術創新為動力,立足粵東,放眼全國,縱覽全球,以粵東海域特色的藻類、貝類、魚類、蝦蟹類、特異微生物資源等為對象,從開發利用、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等方面進行基礎理論和套用開發技術方面的研究,為地方海洋與水產經濟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目前,廣東省海洋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已成為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從事海洋生物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海洋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 建立單位:汕頭大學
- 創建時間:1993年4月
- 研究方向:海洋動物學、魚類生物學
研究方向
- 海洋動物學
包括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魚類生理及分子生物學,水產動物優良品種培育及繁育技術,水產動物免疫學及病害防治技術。 - 魚類生物學
包括藻類生理生態學與全球變化,海藻優良品種培育及產業化技術,赤潮藻類生物學。 - 海洋生物技術
包括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及生物修復技術,環境管理與海洋珍稀動物保護策略,生態毒理學與水產品安全,養殖生態學。 - 海洋生物資源綜合利用
包括功能食品開發,特異微生物資源利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質開發利用。
研究內容
- 重要海水養殖動物的營養生理及高效配合飼料研發
主要研究藍子魚、鯛類、黃姑魚、青鱸、鋸緣青蟹等海水養殖動物的營養生理及新型高效、低成本配合飼料。 - 重要海水養殖動物的免疫學及病害防控技術
主要研究鋸緣青蟹、對蝦及重要養殖魚類和貝類的免疫特性及抗病、抗逆機制,免疫增強劑研發,海洋生物生態養殖技術或健康養殖模式,病害綜合防控技術。 - 海藻生理生態學與套用藻類學基礎研究
主要研究藻類初級生產力及其固碳機理與環境變化的關係,全球環境變化下CO2濃度升高與海水酸化的生態學效應、CO2與陽光紫外輻射的耦合效應,藻類在環保、能源以及化工方面的套用研究。 - 海洋生物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包括龍鬚菜瓊膠、藻膽蛋白及藻多糖提取,殘次海藻利用等大型海藻的高值化利用技術;海洋生物活性物質提取,海洋天然產物的開發與利用,海洋功能食品及海洋藥物開發;海洋微藻和微生物資源利用技術。 - 養殖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技術、海域管理策略
包括近岸海域海洋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技術,水產養殖環境的生態調控與生物修復技術,環境毒理學與水產食品安全,中華白海豚保護生物學,海域利用與管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