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海洋資源與近岸工程重點實驗室(原名廣東省近岸海洋工程重點實驗室)是廣東省科技廳2006年12月批准建設的廣東省重點實驗室,2009年12月經廣東省科技廳批准更為現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海洋資源與近岸工程重點實驗室(中山大學)
- 承擔科研項目:103項
- 契約經費:7935.8萬元
- 現有固定人員:43名
一、定位與研究方向,二、主要研究成果,三、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四、開放與交流,
一、定位與研究方向
實驗室瞄準國家發展戰略和廣東省經濟建設需求,在深海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礦產資源、近岸海洋科學與工程以及海洋環境等領域的基礎與套用研究方面產生創新性的成果,為海洋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同時為廣東建設海洋強省提供決策依據。力爭在5年左右時間內,在將本實驗室建成為在海洋資源和近海海洋科學與工程研究領域國內一流、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實驗室,為國家發展海洋經濟做出基礎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的貢獻。實驗室依託中山大學多學科交叉的優勢,開展了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海洋礦產資源、近岸海洋科學與工程、海洋環境污染監測及修復技術等四個研究方向,形成了以生物成藏機理和生物淨化環境研究為主線、四個研究方向有機結合的鮮明特色。
二、主要研究成果
實驗室獲準籌建以來,承擔科研項目103項,契約經費7935.8萬元,其中省部級以上項目經費6418.6萬元,占82%,其中包括973課題1項、國家863計畫課題1項、國家支撐計畫課題2項(其中1項為首席科學家單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1項(首席科學家單位)、國家農業公益性行業專項1項、國家海洋公益性行業專項1項、國家海洋公益性行業專項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顯示出實驗室在承擔重大重點科研任務方面已具備較強的競爭力。2006年底以來,在全體研究人員的努力下,發表高質量論文191篇,其中SCI收錄103篇。出版專著5部。獲專利授權多項。2010年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1個農業新品種獲得農業部審批通過。
三、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43名,其中教授(研究員)17名,副教授(副研究員)12名,講師11名,技術人員2名(含1名高級工程師),管理人員1名。其中45歲以下人員占63%,84%人員獲博士學位。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廣東省特聘教授(珠江學者)1人、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畫1人、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級培養對象3人、中山大學二級教授3人。組建了8個科研團隊,凝聚了優勢學科力量。
實驗室現聘兼職(客座)教授31名,其中工程院院士1名。2007年以來,共培養博士生39名,碩士研究生61名。現在讀研博士研究生31名, 碩士研究生117名,在站博士後8名。
四、開放與交流
實驗室設立了開放基金,面向優秀青年人才,自由探索。第一期已資助開放課題5項。2010年始每年固定投入經費資助優秀青年人才。
實驗室建立訪問學者專項資金,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來訪及開設前沿學術講座多次,並與與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德國、台灣地區等地的科研團隊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2010年接待上述地區來訪20多人次,來訪團隊1個,派出優秀青年教師和學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10多人次。
實驗室積極重視與行業部門開展合作,現分別與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下屬科研單位、廣東省水利廳下屬科研單位、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就科研項目和人才培養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實驗室現有實驗場地3000多平方米,新增擁有10萬元以上的新型大型儀器設備(軟體)11台(套)。價值1018萬元,其中100萬元以上的有4台(套)。今後5年內計畫新增大型科研儀器3000萬元。儀器設備實行統一集中管理,專管公用,為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平台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