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動新一輪技術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動新一輪技術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
  • 總體要求:技術改造
  • 工作目標。:累計完成投資9000億元以
  • 主要任務:支持擴產增效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推動全省工業企業新一輪技術改造,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
(一)總體要求。新一輪技術改造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創新為動力,充分運用先進適用技術,通過改技術、改工藝、改設備、改產品、改管理等方式,推動企業實行全方位的技術改造。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相結合,實行目錄製管理,重點支持《廣東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指導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另文發布)內行業領域的擴產增效、智慧型化改造、設備更新、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和綠色發展,《目錄》範圍之外的行業領域由企業依據市場情況自行組織實施。
(二)工作目標。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推動全省先進制造業和優勢傳統產業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25%左右,累計完成投資9000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提高5000元/人左右。
——2015年:全省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達25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30%左右,其中優勢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30%左右,新增10個較大影響力的公共服務平台。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19.5萬元/人左右。
——2016年:全省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達30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25%左右,其中優勢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5%左右,新增10個較大影響力的公共服務平台。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20萬元/人左右。
——2017年:全省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達36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20%左右,其中優勢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0%左右,新增10個較大影響力的公共服務平台。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超過20.5萬元/人。
二、主要任務
(三)支持擴產增效。最佳化投資結構,鼓勵和支持企業對符合產業政策、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優的項目增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提升效益。引導企業重點投向用地少、消耗低的優質技改項目,支持重大項目及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深化產業鏈延伸,對產業鏈中的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和共性問題等進行整體技術改造,推廣共性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標準,帶動上下游產業鏈條的集聚發展。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支持家電家具、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等優勢傳統產業企業套用電子商務轉型升級。鼓勵企業按照國內外先進標準對現有產品進行改造提升,加快產品升級換代。培育和創新品牌,推進工業企業品牌培育,開展區域品牌建設試點示範,推廣廣東優質製造品牌。
(四)推動智慧型化改造。圍繞智慧型製造成套設備及生產系統的改造,鼓勵企業使用柔性自動化生產裝配線、大型控制系統、數控工具機等自動化、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製造設備,推廣套用新型感測、嵌入式控制系統、系統協同技術等智慧型化製造技術,普及設計過程智慧型化、製造過程智慧型化和製造裝備智慧型化。加快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現有產業,支持企業信息化、智慧型化成果套用、新產品開發、新工藝套用等,推廣信息技術在工業產品上的嵌入式套用,推廣過程控制、資源計畫、生產運行系統等信息技術套用。培育建設省智慧型製造示範基地,支持示範基地企業通過增資擴產、自主創新、提質增效等手段,推動一批智慧型裝備整機、關鍵零部件和系統集成套用等項目建設。
(五)推動設備更新。支持在電子、家電產品裝配企業和家具、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行業購置先進適用設備,推廣套用集多學科先進技術於一體的工業機器人裝備,普及現代化製造模式。提升裝備水平,推進優勢傳統產業企業實施設備更新和升級換代,支持企業淘汰老舊設備,引進和購置先進設備,提升裝備水平,重點淘汰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的老舊設備。鼓勵首台(套)裝備的使用,支持我省工業企業優先購置和使用由我省首次自主研發和生產的集機、電、自動控制技術於一體的成套裝備或核心部件,鼓勵重大通用裝備跨領域的首次推廣使用。
(六)加強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整合相關資源,重點支持一批產業共性技術開發、研發設計、質量認證、試驗檢測、電子商務、信息服務、資源綜合利用、人才培訓、第三方中介組織等公共服務平台的建設,並支持現有公共服務平台的升級改造。
(七)引導綠色發展。推進節能降耗和清潔生產,支持傳統產業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能耗傳統產業企業。實施工業鍋爐污染整治及電機能效提升工程,用先進生產力替代落後生產力。在石油化工、鋼鐵、有色金屬、造紙、電力、建材等高能耗產業實施電機能效提升工程和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改造工程,推廣國內外先進節能、節水、節材技術和工藝,積極發展循環經濟。
三、扶持政策
(八)加強財政資金支持。2015年至2017年,省財政預算安排技改專項資金75億元,主要採用股權投資、貼息等方式支持有規模效應、龍頭集聚效應的項目,對進口先進技術設備用於技術改造投資項目,符合進口設備貼息政策的,給予貼息支持,具體辦法由省財政廳會同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另行研究制定。鼓勵投資額大、帶動性強的項目申報國家財政專項資金。引導地方政府加大對技改的財政支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市設立技改專項。實施事後獎補政策,從2015年起,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目錄》、在廣東省內註冊並取得技術改造投資項目備案證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省、市、縣財政通過預算安排,從完工下一年起連續三年內,按對財政貢獻增量額度中省級分成部分的60%、地市級分成部分的50%、縣級分成部分的40%實行以獎代補。
(九)引導民間資金投入。按市場化原則,鼓勵引導民間資本設立股權基金、產業基金、償債基金、質押股權收購基金等,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支持企業上市融資,鼓勵企業發債,吸引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等民間資本參與企業技術改造。
(十)強化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針對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的信貸新品種,開設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融資“綠色通道”,推動金融機構簡化貸款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間,對重點工業項目和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優先給予扶持。大力發展融資租賃,重點推動企業通過租賃方式引進大型技術裝備進行技術改造,支持企業通過融資租賃購買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投資。
(十一)加大用地支持。各地在省下達的用地計畫指標中統籌安排支持優質技改項目,優先支持投資強度達到500萬元/畝以上(粵東西北地區300萬元/畝以上)的優質技改項目。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已有的場地進行技術改造,在符合規劃、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通過增建生產性設施、拆除重建、加層等方式進行改擴建,新增建築面積部分不再徵收土地出讓金。允許和鼓勵企業將老廠區用地納入“三舊”改造範圍,享受“三舊”改造優惠政策。對符合投資強度、容積率、綠地率等約束性指標的技術改造項目給予優先審批、並聯審批、及時供地。
(十二)簡化環評審批手續。推行並聯審批,減少環評審批前置條件,企業技術改造投資項目備案、用地預審、水資源論證和水土保持方案等審查或審批意見不作為環評檔案受理前置條件。對企業實施設備更新改造的“零新增地”技術改造項目,最大程度簡化環評手續,提高環評效率。
(十三)落實企業減負政策。全面落實國家和省關於減輕企業負擔的各項政策規定,推動建立和實施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建立企業負擔調查信息平台,完善企業舉報和反饋機制。嚴厲查處對企業亂攤派、亂檢查、亂收費等違法行為。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涉及技術改造的各種鑑定、檢驗檢測等結果實行互認互通,各地各部門不得重複進行、重複收費。
四、保障措施
(十四)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把推動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納入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點,及時發布技術改造的政策信息,強化政策引導,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出台的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各項政策措施。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要牽頭做好全省技術改造組織實施工作,省各有關部門要按各自職能分工積極予以配合。各地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抓緊制定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形成一攬子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政策體系,為企業技術改造創造良好政策環境。
(十五)夯實工作基礎。建立廣東省技術改造監測系統,實施動態監測和管理。完善各級技術改造投資統計工作體系,將技術改造投資統計納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範圍,建立我省可橫向比較的技術改造投資指標。加強技術改造投資的監測、分析和政策、信息發布,強化技改政策的導向,及時引導企業開展技術改造。
(十六)加強督促檢查。省牽頭部門每年將技術改造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地級以上市,各市可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分解到各縣(市、區)。省重點檢查各地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額及增長率、企業數等指標,各市要針對本地工作薄弱環節加大督查力度,確保相關工作任務落實到位,特別是對獲得財政支持企業要加強檢查,督促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步伐。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4年10月12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