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與研究》是2016年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海、張倩媚、王瑞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與研究
- 作者:任海、張倩媚、王瑞江
- 出版時間:2016年10月
- 出版社:中國林業出版社
- ISBN:9787503886577
- 類別:圖書>農業/林業>林業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廣東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與研究》是2016年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海、張倩媚、王瑞江。
《廣東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與研究》是2016年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海、張倩媚、王瑞江。內容簡介任海、張倩媚、王瑞江編*的《廣東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與研究(精)》用精美的植物圖片,以文附圖的方式,對廣東省珍稀瀕危...
《廣東珍稀瀕危植物》是2003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少麟。本書可供從事動植物保護事業的科研、行政、執法人員、對野生植物感興趣的人、以及大專院校和中國小校的師生參考使用。內容簡介 《廣東珍稀瀕危植物》用精美的植物照片,以文輔圖的方式對廣東省瀕危植物品種進行逐一鑑定和描述。其內容主要分兩篇:上篇...
到2035年,廣東省分布80%以上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70%以上的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遷地保護,基本建成以華南國家植物園為核心,區域植物園為支撐,鄉土植物園為特色補充的廣東省植物遷地保護體系。《規劃》以國家、區域、鄉土植物園三級植物遷地保護機構為主體展開,明確準入退出機制、考核機制、獎勵機制,制定建設及...
《珍稀瀕危植物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是一本202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鳴,臧潤國。內容簡介 物種滅絕是全球最嚴重的生態安全問題之一,直接威脅著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保護生物學研究如何保護生物物種及其生存環境,進而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珍稀瀕危物種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涉及基礎科學與套用科學的綜合,也涉及...
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94年,位於廣東省北部,地處南嶺山脈中段南麓,地理坐標為東經112º30′—113º04′,北緯24º37′—24º57′,屬於森林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區總面積5.87萬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2.77萬公頃,緩衝區面積1...
在取得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先後研究了秦皇島植物區系和粵東植物區系。現主持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特徵的粵東植物區系研究》(編號:9452104101003005,在研),主持中國科學院植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粵東重點地區常綠闊葉林植物群落及植物區系研究》(2010-01,在研),...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廣東封開黑石頂自然保護區屬於典型的北回歸線上森林生態系統類型,主要保護對象是熱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野生動植物,國家珍稀瀕危動植物資源及其生境,並重點保護國家二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黑桫欏種群、封開蒲葵等特有種及其生境。有珍稀瀕危和列為國家Ⅰ、Ⅱ級重點保護物種多達52種。植物 截至2013年,...
2023年5月,華南國家植物園已成功保育1.7萬餘種植物,並實現了30餘種華南珍稀瀕危植物的野外回歸。2023年7月20日,華南國家植物園“綠美廣東”物種展 示園揭牌。2024年7月,華南國家植物園已遷地保護珍稀瀕危植物102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14種。未來華南國家植物園保護植物將實現華南地區珍稀瀕危植物遷地...
2000年6月,保護區邀請省有關專家教授,對區域內的環境條件、森林植被、植物、動物和景觀資源進行了調查,並編寫了《建立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調查報告》、《關於建立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可行性報告》,上報省申請成立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2001年12月31日得到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廣東潮安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廣東紫薇即使被砍倒後,樹皮依然可以一年不死,有“神仙樹”、“千年不死樹”之稱。廣東紫薇的花還有芳香,這是很多紫薇屬植物不具備的,其樹皮也很有特色,天氣晴朗時是栗褐色的,被雨水灑濕後則變成翠綠色。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2023年3月,入選...
杜鵑紅山茶保護生物學是一本2015年出版的圖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廣東陽春鵝凰嶂省級自然保護區於2004年1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自建立省級保護區以來,鵝凰嶂省級自然保護區重視珍稀保護植物的研究,並已成為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熱點地區。保護生物學是套用科學來解決由於人類干擾或其他因素...
李鎮魁,博士,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藥資源、野生植物資源、珍稀瀕危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外來入侵植物等的分類、評價及套用。范秀澤,1970年生,男,廣東清遠人,大學本科,廣東佛岡觀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林業工程師,專業方向為自然保護地管理。
科學家們據此推斷,地球正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中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蔣志剛博士也認為,從自然保護生物學的角度來說,自工業革命開始,地球就已經進入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瀕危原因 植物研究者稱,物種的絕滅和新物種的形成是一個自然的演化過程,由於地球環境的變遷...
3. 嚴格執行森林法,讓全社會自覺保護珍稀瀕危植物。 [6] 保護價值 格木為珍貴的硬材樹種,木材堅硬,產地民眾稱為鐵木,極耐腐,為優良的建築、工藝及家具用材。廣西容縣的真武閣建於1573年,全部採用格木建成,至今已經歷了410餘年尚完好無損,足見格木的材質堅固耐用,值得保護和發展。 [4] 植物文化 播報 編輯 豆科格...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瀕危動物生態適應與保護;(2)瀕危植物生態與保護;(3)棲息地評價與恢復。發展歷史 珍稀瀕危動植物生態與環境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教育部《教育部關於2008年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立項建設的通知》批准立項建設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實驗室成立於2005年,是在整合野生動...
保護區有植物1539種,其中藥用植物1042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級植物級植物20種;有陸棲脊椎動物140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17種。羅浮山特有植物6種,如羅浮瓶蕨、倒卵葉女貞、羅浮紫珠等。動物 廣東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16種,如豹、蟒蛇、穿山甲、小靈貓等。建設開發 1980~...
在經濟、科學、文化教育和穩定生態系統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而現存數量稀少的植物物種。世界上大約有20000~25000種高等植物瀕臨滅絕。1984年7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公布了珍稀瀕危植物名錄,共列出瀕危、漸危、稀有植物354種,並分別規定了每種植物的保護級別。其中,一級保護的8種,二級保護的143種,...
廣東羅坑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的典型性、稀有性、瀕危性、代表性較強,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物資源、維持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保護現狀 中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鱷蜥是有“活化石”之稱的世界珍稀物種,僅分布在中國廣西、廣東和越南安圖自然保護區等極少數區域中。儘管它與恐龍“同壽”,已逾...
分布於安徽、浙江、台灣、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北、湖南等省 ,在印度、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菲律賓有分布。南方紅豆杉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較耐乾旱瘠薄,不耐低洼積水,喜深厚肥沃排水好的酸性土壤。可採用播種、扦插進行繁殖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易危(VU),是國家一級重點...
國家重點保護植物 調查結果顯示,104種物種極危或瀕危,其中百山祖冷杉、普陀鵝耳櫪和銀杉等57種極危,巨柏、水杉、觀光木和滇楠等47種瀕危,岷江柏木、福建柏和紅豆杉等61種易危,秦嶺冷杉、廣東松(華南五針松)和土沉香等14種依賴保護,金毛狗和翠柏等7種接近受危,另有光葉蕨、金平樺和秤錘樹3種野外未發現;...
1974年,鼎湖山樹木園重新隸屬廣東省植物研究所,但實行省地雙重領導。1977年,由於廣東省植物研究所復名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自然保護區重新回中國科學院管轄。1978年,中國科學院鼎湖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成立,編輯出版了《鼎湖山植物手冊》。1979年12月17日,鼎湖山自然保護區被批准加入聯合國教科...
2003年1月,中國科學院倡導啟動一項瀕危植物搶救工程,計畫在15年內將所屬12個植物園保護的植物種類從1.3萬種增加到2.1萬種,並建立總面積達458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植物園。此項工程中,用於收集珍稀瀕危植物的資金達3億多元,將以秦嶺、武漢、西雙版納和北京等地為中心建設基因庫。拯救瀕危野生動物工程也初見成效...
本書是課題組成員多年來所取得的相關研究結果的系統總結,對於提高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拯救水平,為我國北方乾旱地區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實踐指導與理論依據,同時也為同類地區其他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提供一定的參考,對實現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畫(2010~2030年)具有指導意義。圖書目錄 ...
第三節 種子植物區系 第四章 東莞植被類型研究 第一節 植被的基本特徵和分布規律 第二節 植被分類系統與代表性植被類型 第三節 主要植被類型的物種多樣性 第五章 東莞的珍稀瀕危植物及其保護 第一節 研究意義與劃分標準 第二節 種類和分布現狀 第三節 重要珍稀瀕危植物的群落學特徵 第四節 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
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著名植物學家Douglas E. Soltis教授的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高訪)。近年來主要從事分子生態學、植物生態學和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生物學研究工作,現任中國植物學會蘇鐵分會理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攻關、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等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