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瀕危植物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

珍稀瀕危植物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

《珍稀瀕危植物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是一本202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鳴,臧潤國。

基本介紹

  • 書名:珍稀瀕危植物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
  • 作者:董鳴,臧潤國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8月
  • 頁數:504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30714794
  • 叢書系列:“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物種滅絕是全球最嚴重的生態安全問題之一,直接威脅著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保護生物學研究如何保護生物物種及其生存環境,進而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珍稀瀕危物種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涉及基礎科學與套用科學的綜合,也涉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珍稀瀕危植物的生存潛力、維持機制及受威脅因素分析是保護生物學家關注的焦點。物種維持機制的研究已從現象描述以及單一的種群生態學研究,發展成為多學科相互交叉和滲透的綜合性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珍稀瀕危植物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分綜論篇和專論篇,較全面地總結了珍稀瀕危植物(尤其是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種群與保護生物學近年來的研究成果,較系統地論述了珍稀瀕危植物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的發展態勢和研究前沿。綜論篇以科學問題成章,旨在介紹珍稀瀕危植物保護相關的一般性基礎理論,專論篇以我國典型的並已開展較為系統研究的珍稀瀕危植物或類型成章,從物種的生物學、生境和生態學特徵等方面儘可能進行系統、詳細的介紹。

圖書目錄

目錄
前言
綜論篇
第一章 珍稀瀕危植物生活史對策與功能性狀生態學 3
第一節 引言 3
第二節 生活史對策 4
第三節 珍稀瀕危植物性狀及其變異 14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20
主要參考文獻 20
第二章 珍稀瀕危植物的譜系地理學 25
第一節 引言 25
第二節 珍稀瀕危植物譜系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性 26
第三節 珍稀瀕危植物譜系地理學的研究現狀 27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30
主要參考文獻 32
第三章 珍稀瀕危植物種群生存與維持 36
第一節 引言 36
第二節 種群生存力的研究方法 37
第三節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生存潛力與維持機制研究所面臨的挑戰 39
第四節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生存力分析發展趨勢 42
第五節 總結與展望 45
主要參考文獻 46
第四章 種群遺傳學方法在瀕危物種保護中的套用 50
第一節 引言 50
第二節 種群間基因流及估測 50
第三節 種群歷史動態及推測 51
第四節 優先保護單元的確定 54
第五節 總結與展望 55
主要參考文獻 55
第五章 分子生態學技術在瀕危植物保護中的套用 58
第一節 引言 58
第二節 分子生態學技術 59
第三節 分子生態學技術在瀕危植物保護各環節中的套用 63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66
主要參考文獻 67
第六章 分子遺傳學在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中的套用 72
第一節 引言 72
第二節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形成的遺傳學基礎 72
第三節 遺傳學在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中的套用 74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77
主要參考文獻 77
第七章 珍稀瀕危植物瀕危狀況及瀕危機制 80
第一節 引言 80
第二節 瀕危物種、珍稀瀕危植物、極小種群野生植物 81
第三節 瀕危植物的特點 81
第四節 受威脅物種現狀 83
第五節 物種受威脅原因 84
第六節 導致物種瀕危的幾種假說 87
第七節 總結與展望 89
主要參考文獻 89
第八章 珍稀瀕危植物種群動態及其模型與模擬 93
第一節 引言 93
第二節 基於個體的斑塊動態模型 94
第三節 退化景觀上的物種維持與適應 98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102
主要參考文獻 104
第九章 珍稀瀕危植物保育研究進展 107
第一節 引言 107
第二節 珍稀瀕危植物種群、群落及生境的基礎調查 108
第三節 珍稀瀕危植物瀕危機制和受威脅因子研究 109
第四節 珍稀瀕危植物就地保護 110
第五節 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護 112
第六節 珍稀瀕危植物野外回歸 114
第七節 珍稀瀕危植物擴繁技術 116
第八節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研究進展 117
第九節 珍稀瀕危植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 118
第十節 植物保護戰略實施進展 119
第十一節 總結與展望 120
主要參考文獻 121
第十章 亞熱帶山地珍稀瀕危植物生態學研究 126
第一節 引言 126
第二節 亞熱帶山地珍稀瀕危植物資源特點 126
第三節 亞熱帶山地珍稀瀕危植物的生態學特徵 127
第四節 亞熱帶山地珍稀瀕危植物遺傳多樣性研究 134
第五節 亞熱帶山地珍稀瀕危植物瀕危機制 137
第六節 總結與展望 139
主要參考文獻 141
專 論 篇
第十一章 桫欏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149
第一節 引言 149
第二節 植物分布 149
第三節 種群生態學 150
第四節 群落生態學 150
第五節 生理生態學 151
第六節 生態場 151
第七節 保護生物學 152
第八節 總結與展望 153
主要參考文獻 153
第十二章 東北紅豆杉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157
第一節 引言 157
第二節 物種特徵 158
第三節 環境特徵 164
第四節 種群生態學 165
第五節 保護生物學 167
第六節 總結與展望 169
主要參考文獻 170
第十三章 南方紅豆杉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173
第一節 引言 173
第二節 物種特徵 174
第三節 群落生態學 179
第四節 繁殖生物學 184
第五節 種群生態學 189
第六節 總結與展望 192
主要參考文獻 197
第十四章 密葉紅豆杉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202
物種特徵 202
第二節 環境特徵 202
第三節 種群生態學 203
第四節 保護生物學 222
第五節 總結與展望 225
主要參考文獻 225
第十五章 西雙版納粗榧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228
第一節 引言 228
第二節 物種特徵 229
第三節 環境特徵 231
第四節 種群生態學 233
第五節 保護生物學 236
第六節 總結與展望 240
主要參考文獻 240
第十六章 水杉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242
第一節 引言 242
第二節 水杉屬和水杉的系統進化地位與歷史分布 242
第三節 生理生態學 243
第四節 種群生態學 244
第五節 群落生態學 246
第六節 保護生物學 247
第七節 總結與展望 248
主要參考文獻 251
第十七章 銀杉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254
第一節 引言 254
第二節 研究地點及方法 255
第三節 主要結果 256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261
主要參考文獻 263
第十八章 崖柏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265
第一節 引言 265
第二節 地理分布和環境特徵 265
第三節 群落生態學 266
第四節 種群生態學 268
第五節 生理生態學 272
第六節 繁殖生物學 277
第七節 保護生物學 280
第八節 總結與展望 281
主要參考文獻 282
第十九章 銀杏自然群落的結構及種群更新研究 286
第一節 引言 286
第二節 研究地點及方法 287
第三節 研究結果 289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295
主要參考文獻 299
第二十章 胡楊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302
第一節 引言 302
第二節 物候期特徵 302
第三節 繁殖生物學 304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310
主要參考文獻 312
第二十一章 鹽樺近緣種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315
第一節 引言 315
第二節 群落調查與數據分析 316
第三節 結果與分析 317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320
主要參考文獻 322
第二十二章 天目鐵木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323
第一節 引言 323
第二節 系統進化位置 323
第三節 分布與物種特徵 324
第四節 遺傳多樣性與歷史動態 326
第五節 繁殖生物學 327
第六節 總結與展望 327
主要參考文獻 328
第二十三章 長柄雙花木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330
第一節 引言 330
第二節 物種特徵 331
第三節 環境特徵 340
第四節 種群生態學 345
第五節 保護生物學 351
第六節 總結與展望 353
主要參考文獻 353
第二十四章 夏蠟梅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356
第一節 引言 356
第二節 物種特徵 357
群落生態學 359
第四節 生理生態特徵 361
第五節 種群生態學 364
第六節 保護生物學 366
第七節 總結與展望 368
主要參考文獻 370
第二十五章 珙桐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373
第一節 引言 373
第二節 物種特徵 373
第三節 環境特徵 379
第四節 種群生態學 380
第五節 群落生態學 385
第六節 保護生物學 386
第七節 總結與展望 389
主要參考文獻 389
第二十六章 梓葉槭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395
第一節 引言 395
第二節 物種特徵 395
第三節 環境特徵 396
第四節 種群生態學 397
第五節 群落生態學 400
第六節 保護生物學 400
第七節 總結與展望 401
主要參考文獻 402
第二十七章 七子花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403
第一節 引言 403
第二節 物種特徵 404
第三節 生理生態學 405
第四節 繁殖生物學 407
第五節 種群生態學 408
第六節 群落生態學 412
第七節 保護生物學 413
第八節 總結與展望 415
主要參考文獻 416
第二十八章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黃梅秤錘樹研究進展 418
第一節 物種特性 418
第二節 系統位置 419
第三節 群落生態學 420
種群生態學 421
第五節 總結與展望 425
主要參考文獻 426
第二十九章 領春木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429
第一節 物種特徵 429
第二節 群落生態學 432
第三節 種群生態學 435
第四節 分子生態學 439
第五節 總結與展望 442
主要參考文獻 443
第三十章 小勾兒茶和毛柄小勾兒茶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448
第一節 小勾兒茶的分類、形態與分布 448
第二節 小勾兒茶的群落生態學 449
第三節 毛柄小勾兒茶種群與保護生物學 450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452
主要參考文獻 452
第三十一章 連香樹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454
第一節 物種特徵 454
第二節 分類學與系統發育學 454
第三節 繁殖生態學與生理生態學 455
第四節 分子生態學 456
第五節 總結與展望 457
主要參考文獻 457
第三十二章 刺五加種群與保護生物學研究 461
第一節 引言 461
第二節 研究地區概況 463
第三節 種群結構 465
第四節 生命表和繁殖力表的編制與分析 471
第五節 萊斯利矩陣模型 480
第六節 種群的繁殖價 484
第七節 種群構築型 487
第八節 繁殖生物學 493
第九節 種群分布格局 498
第十節 總結與展望 501
主要參考文獻 502
中文索引 505
外文索引 51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