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岡觀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植物彩色圖鑑

廣東佛岡觀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植物彩色圖鑑

《廣東佛岡觀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植物彩色圖鑑》是2022年7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集類工具書,由徐頌軍、李鎮魁、范秀澤主編。

該書共收錄廣東佛岡觀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維管植物187科643屬1211種,其中蕨類植物31科50屬86種,裸子植物6科7屬9種,被子植物150科586屬1116種。書中的每一種植物均列出了中文名、所在屬、拉丁名、識別特徵、分布及用途等信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佛岡觀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植物彩色圖鑑
  • 作者:徐頌軍、李鎮魁、范秀澤
  • 題材:自然保護區-植物-廣東
  • 語言:中文
  • 出版時間:2022年7月1日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地:北京
  • 頁數:234 頁
  • 字數:791千字
  • ISBN:9787030725530
  • 類別:圖集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CIP核字號:2022101154
成書過程,編寫背景,編寫情況,出版工作,內容說明,書籍目錄,編寫人員,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編寫背景

廣東佛岡觀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省中部、佛岡縣西北部,距廣州市區約76km,與佛岡縣城直線距離為8km,總面積2816.8hm。保護區主峰亞婆髻海拔1219.08m,屬粵中第一高峰,周圍有10多座海拔900m以上的山峰,山體林木茂密蒼翠,森林覆蓋率達98.2%,區內古木參天,泉水奔涌,瀑布飛瀉,奇峰異石,構成了觀音山獨特的景觀。
保護區地處南亞熱帶北緣線上,氣候屬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據佛岡縣氣象資料,保護區日照時間長,年均為1717.5h;太陽輻射量大,年均為258 568.4J/cm;年均氣溫20.2~21.3℃,7月平均氣溫28.1℃,極端高溫38.9℃;1月平均氣溫7.6℃,極端低溫-4.2℃;隆冬時海拔高的地方有輕雪,2~4月有冰雹災害,全年無霜期332天;年均降雨量2201.3mm,為廣東暴雨中心區之一,雨量較集中於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1%,雷雨、暴雨較多,一般在6~8月出現。區內大小溪流密布,流向不同,以亞婆髻山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一部分溪流匯入龍潭河然後進入煙嶺河,流向英德市境內的長湖水後注入北江;另一部分溪流匯入琶江注入北江。由於保護區所在地是廣東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森林涵養水源的功能強大,減弱了地表徑流,溪澗流量均勻,且落差大、瀑布多,水力資源豐富。保護區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蘊含著豐富的植物資源。據調查統計,保護區的維管植物達1211種,約占廣東省維管植物的1/6。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保護區和林業、園林、環保等部門的有關工作者,各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植物學和地理學工作者及植物愛好者,編者根據調查結果,將觀音山的野生維管植物(含少量長期栽培或歸化的種類)以圖譜的形式予以編輯發表。

編寫情況

編者在現場調查及編寫該書過程中,得到了廣東省林業局華南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佛岡觀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廣東省林業規劃調查院、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廣州醫科大學等單位的大力支持,王卓越、黃如恆、袁飛龍、譚炳新、黃飛勇、劉焯賢、黃潤霞、黃金輝和翁迪君等同志在課題研究或野外調研時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出版工作

2022年7月1日,《廣東佛岡觀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植物彩色圖鑑》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出版得到廣東佛岡觀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建設經費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准號:41877411)部分資助。
出版工作人員
責任編輯
責任校對
責任印製
封面設計
張會格、劉晶
鄭金紅
吳兆東
劉新新

內容說明

該書共收錄佛岡觀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維管植物187科643屬1211種,其中蕨類植物31科50屬86種,裸子植物6科7屬9種,被子植物150科586屬1116種(雙子葉植物130科476屬945種,單子葉植物20科110屬171種)。每一種植物均附有規範的中文名稱(部分種類還收錄了當地的地方名)、所在屬、拉丁名、簡單的形態特徵、分布及用途等。書中的植物科按系統分類法進行排列。其中,蕨類植物按秦仁昌系統(1978年)排列,並參考《中國蕨類植物科屬志》(吳兆洪和秦仁昌,1991)所作的修訂;裸子植物按鄭萬鈞系統(1978年)排列;被子植物按哈欽松(Hutchinson)系統(1926~1934年)排列。科內屬與種的排列按拉丁字母順序。

書籍目錄

石松科 Lycopodiaceae 1
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1
木賊科 Equisetaceae 2
觀音座蓮科 Angiopteridaceae 2
紫萁科 Osmundaceae 2
裏白科 Gleicheniaceae 3
海金沙科 Lygodiaceae 3
膜蕨科 Hymenophyllaceae 4
蚌殼蕨科 Dicksoniaceae 5
桫欏科 Cyatheaceae 5
碗蕨科 Dennstaedtiaceae 5
鱗始蕨科 Lindsaeaceae 6
蕨科 Pteridiaceae 6
鳳尾蕨科 Pteridaceae 6
中國蕨科 Sinopteridaceae 8
鐵線蕨科 Adiantaceae 8
裸子蕨科 Hemionitidaceae 9
書帶蕨科 Vittariaceae 9
蹄蓋蕨科 Athyriaceae 10
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 10
鐵角蕨科 Aspleniaceae 11
烏毛蕨科 Blechnaceae 12
鱗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12
三叉蕨科 Aspidiaceae 13
腎蕨科 Nephrolepidaceae 13
骨碎補科 Davalliaceae 14
水龍骨科 Polypodiaceae 14
槲蕨科 Drynariaceae 16
禾葉蕨科 Grammitidaceae 16
苹科 Marsileaceae 16
滿江紅科 Azollaceae 16
松科 Pinaceae 17
杉科 Taxodiaceae 17
羅漢松科 Podocarpaceae 17
三尖杉科 Cephalotaxaceae 18
紅豆杉科 Taxaceae 18
買麻藤科 Gnetaceae 18
木蘭科 Magnoliaceae 18
八角科 Illiciaceae 20
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 21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21
樟科 Lauraceae 23
青藤科 Illigeraceae 29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29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30
木通科 Lardizabalaceae 31
大血藤科 Sargentodoxaceae 32
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32
馬兜鈴科 Aristolochiaceae 33
胡椒科 Piperaceae 34
三白草科 Saururaceae 35
金粟蘭科 Chloranthaceae 35
罌粟科 Papaveraceae 35
白花菜科 Capparidaceae 36
十字花科 Cruciferae 36
堇菜科 Violaceae 37
遠志科 Polygalaceae 38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39
茅膏菜科 Droseraceae 39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39
馬齒莧科 Portulacaceae 40
蓼科 Polygonaceae 40
藜科 Chenopodiaceae 42
莧科 Amaranthaceae 42
酢漿草科 Oxalidaceae 43
鳳仙花科 Balsaminaceae 44
千屈菜科 Lythraceae 44
柳葉菜科 Onagraceae 45
小二仙草科 Haloragidaceae 46
瑞香科 Thymelaeaceae 46
山龍眼科 Proteaceae 47
第倫桃科 Dilleniaceae 47
海桐花科 Pittosporaceae 48
大風子科 Flacourtiaceae 48
天料木科 Samydaceae 49
西番蓮科 Passifloraceae 49
葫蘆科 Cucurbitaceae 49
秋海棠科 Begoniaceae 50
山茶科 Theaceae 51
五列木科 Pentaphylacaceae 55
獼猴桃科 Actinidiaceae 55
水東哥科 Saurauiaceae 56
桃金孃科 Myrtaceae 56
野牡丹科 Melastomataceae 58
使君子科 Combretaceae 60
紅樹科 Rhizophoraceae 61
金絲桃科 Hypericaceae 61
藤黃科 Guttiferae 62
椴樹科 Tiliaceae 62
杜英科 Elaeocarpaceae 63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64
錦葵科 Malvaceae 65
金虎尾科 Malpighiaceae 67
粘木科 Ixonanthaceae 67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67
交讓木科 Daphniphyllaceae 75
鼠刺科 Escalloniaceae 76
繡球花科 Hydrangeaceae 76
薔薇科 Rosaceae 77
含羞草科 Mimosaceae 82
蘇木科 Caesalpiniaceae 84
蝶形花科 Papilionaceae 87
金縷梅科 Hamamelidaceae 95
黃楊科 Buxaceae 97
楊梅科 Myricaceae 97
殼斗科 Fagaceae 97
榆科 Ulmaceae 102
桑科 Moraceae 103
蕁麻科 Urticaceae 108
冬青科 Aquifoliaceae 110
衛矛科 Celastraceae 114
翅子藤科 Hippocrateaceae 115
茶茱萸科 Icacinaceae 116
鐵青樹科 Olacaceae 116
桑寄生科 Loranthaceae 116
檀香科 Santalaceae 117
蛇菰科 Balanophoraceae 117
鼠李科 Rhamnaceae 117
胡頹子科 Elaeagnaceae 119
葡萄科 Vitaceae 120
芸香科 Rutaceae 122
苦木科 Simaroubaceae 124
楝科 Meliaceae 125
無患子科 Sapindaceae 125
槭樹科 Aceraceae 126
清風藤科 Sabiaceae 126
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127
漆樹科 Anacardiaceae 127
牛栓藤科 Connaraceae 128
胡桃科 Juglandaceae 129
山茱萸科 Cornaceae 129
八角楓科 Alangiaceae 130
藍果樹科 Nyssaceae 130
五加科 Araliaceae 130
傘形科 Umbelliferae 132
山柳科 Clethraceae 133
杜鵑花科 Ericaceae 134
越橘科 Vacciniaceae 136
水晶蘭科 Monotropaceae 136
柿樹科 Ebenaceae 136
山欖科 Sapotaceae 137
肉實科 Sarcospermataceae 137
紫金牛科 Myrsinaceae 137
安息香科 Styracaceae 140
山礬科 Smyplocaceae 141
馬錢科 Loganiaceae 142
木犀科 Oleaceae 143
夾竹桃科 Apocynaceae 145
槓柳科 Periplocaceae 146
蘿藦科 Asclepiadaceae 146
茜草科 Rubiaceae 149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157
敗醬科 Valerianaceae 159
菊科 Compositae 160
龍膽科 Gentianaceae 170
報春花科 Primulaceae 170
車前科 Plantaginaceae 171
桔梗科 Campanulaceae 171
半邊蓮科 Lobeliaceae 172
紫草科 Boraginaceae 172
茄科 Solanaceae 173
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174
玄參科 Scrophulariaceae 175
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 177
爵床科 Acanthaceae 178
馬鞭草科 Verbenaceae 179
唇形科 Labiatae 183
鴨跖草科 Commelinaceae 185
芭蕉科 Musaceae 186
姜科 Zingiberaceae 186
美人蕉科 Cannaceae 188
百合科 Liliaceae 188
延齡草科 Trilliaceae 190
雨久花科 Pontederiaceae 190
菝葜科 Smilacaceae 190
天南星科 Araceae 191
浮萍科 Lemnaceae 193
鳶尾科 Iridaceae 194
薯蕷科 Dioscoreaceae 194
棕櫚科 Palmae 195
露兜樹科 Pandanaceae 196
仙茅科 Hypoxidaceae 196
蘭科 Orchidaceae 196
燈心草科 Juncaceae 201
莎草科 Cyperaceae 202
禾本科 Gramineae 207
主要參考文獻 218
中文名索引 219
拉丁名索引 227

編寫人員

編輯委員會
職務
姓名
主編
徐頌軍
李鎮魁
范秀澤


副主編
王榮威
黃清香
李丹玲
馬姣嬌
牛安逸
編委
歐斯媛
王剛濤
張春霞
張林英
施美彬
郭程軒
蔡秀娟
陳蘊琳
何平會
梁琛妍
林臘子
胡夢瑤
楊秀
冼麗君
付開
任思霓
孫學超
王晨茜
張若琪
肖觀康
周婷
楊倩
廖禎妮
顧麗婷
張瓊銳
徐越
許觀嫦


作者簡介

徐頌軍,男,教授,博士生導師,華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院長。長期從事環境生態、植物地理、園林生態、生態旅遊等教學和科研工作。
李鎮魁,博士,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藥資源、野生植物資源、珍稀瀕危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外來入侵植物等的分類、評價及套用。
范秀澤,1970年生,男,廣東清遠人,大學本科,廣東佛岡觀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林業工程師,專業方向為自然保護地管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