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廣東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廣東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省博羅、增城、龍門三縣交界處的博羅縣境內西北部,總面積9827.7公頃。廣東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於1985年11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護對象為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及珍稀動植物、天然藥用植物,屬廣東省綜合性森林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東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廣東省博羅、增城、龍門三縣交界處
  • 氣候類型: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9827.7公頃
  • 景點級別:省級自然保護區
  • 保護對象: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氣候,水文,區域面積,保護對象,植物,動物,建設開發,

歷史沿革

廣東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在1953年成立的惠州市國營羅浮山林場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1985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2002年粵機編辦[2002]184號批准成立廣東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處級事業單位,核定事業編制15名,其中主任、副主任各1名,人員經費由省財政核撥。

地理環境

位置

廣東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東江之濱,在博羅、增城、龍門三縣接壤之處的博羅縣境內,地處北回歸線南側,位於東經111°37′10″至111°43′12″,北緯22°57′48″至23°9′45″。
廣東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地貌

羅浮山形成始於中生代的白堊紀,山體古老,結構屬粵東地塊。在侏羅紀末期由於燕山運動導致大規模的花崗岩侵入和構造斷裂活動,形成東北—西南走向的斷裂帶,巨大的花崗岩體受擠壓而隆起。在漫長的上升運動中,大部分花崗岩體上覆蓋地層已被剝蝕,花崗岩出露成為花崗岩窟窿山地。山地受構造支配而作東北—西南走向,其西北坡為增江谷地,南和東南坡為東江谷地。

氣候

廣東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保存較完整且面積較大的原始次生林地區之一,同時也是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基因庫。

水文

羅浮山自然保護區屬增江、東江流域地區,是橫河、沙河的發源地。橫河發源於橫河鎮何家田大銀坑一帶高山深谷,最後注入顯崗水庫;沙河是東江下游一級支流,它的主要支流里波水發源於羅浮山撥雲寺故址。源頭地區,谷深河窄,彎道多,比降大,水流急,有些地段形成階梯狀多級瀑布。

區域面積

廣東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為9811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3 811.65公頃,緩衝區面積2146.77公頃,實驗區面積3852.58公頃。現有森林面積9809公頃,其中生態公益林9398公頃。

保護對象

廣東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珍稀動植物,天然藥用植物。

植物

據中國林科院專家調查,保護區內植物共有214科,808屬,1539種,占廣東省植物總數22%,是華南植物區系的主要組成部分,為熱帶向南亞熱帶過渡的類型。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6種,主要有桫欏、黑桫欏、格木、觀音座蓮、水松等;陸生脊椎動物140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5種,真菌232種,是廣東省比較豐富的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
羅浮山在植物分類學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外學者早期就來此調查研究,很多植物的模式標本均采於此,並以羅浮山命名,其中有些是羅浮山特有種,據統計,羅浮山特有種植物5屬8種,以羅浮山命名的植物有20種,如羅浮瓶蕨、羅浮紫珠等,中國特有種分布在羅浮山的有5屬8種。羅浮山自秦漢以來就是道教、佛教煉丹、製藥的勝地,藥材集散地。保護區有植物1539種,其中藥用植物1042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級植物級植物20種;有陸棲脊椎動物140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17種。羅浮山特有植物6種,如羅浮瓶蕨、倒卵葉女貞、羅浮紫珠等。

動物

廣東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16種,如豹、蟒蛇、穿山甲、小靈貓等。

建設開發

1980~1985年博羅縣政府與增城縣(今增城市)政府共同勘定了有爭議的羅浮山麓道姑田一帶兩縣交界的界址。1986年起,縣政府陸續聘請了中國科學院和同濟大學的教授組成專家組對羅浮山進行實地考察和反覆論證,研討和編制《羅浮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將全山分為7個景區。其中核心景區4個:朱明洞景區、黃龍(含華首台)景區、飛雲頂景區和酥醪景區;外圍景區(邊緣景區)3個:顯崗景區、橫河景區和聯和景區。並按260平方公里的範圍標界立碑,建立檔案、加強管理;同時確定外圍保護地帶,嚴格執行國家關於保護風景名勝區的法律法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