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廣州管圓線蟲主要寄生於鼠類肺動脈及右心內,中間宿主包括褐雲瑪瑙螺、皺疤堅螺、短梨巴蝸牛、中國圓田螺、東風螺等,一隻螺中可能潛伏1600多條幼蟲。廣州管圓線蟲多存在於陸地螺、淡水蝦、蟾蜍、蛙、蛇等動物體內,如果人不經煮熟就吃,易患廣州管圓線蟲感染寄生蟲病。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本蟲幼蟲的中間宿主和轉續宿主而感染,生吃被幼蟲污染的蔬菜、瓜果或喝生水也可感染。動物實驗提示,第三期幼蟲可經皮膚主動進入宿主。由於人是本蟲的非正常宿主,故在人體內蟲體停留在第四期幼蟲或成蟲早期(性未成熟)階段。
臨床表現
潛伏期為1~25天,多為7~14天,兒童的潛伏期較成人短三天左右。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較明顯,症狀較重,故臨床病例以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炎症表現居多,占50%以上,常以持續性頭痛、全身酸痛、食慾下降、噁心、嘔吐、精神異常為主要臨床表現。頭痛劇烈而腦膜刺激征則常較輕,部分患者可出現發熱、皮疹、表情淡漠、局部皮膚痛覺過敏、胸痛;30%患者出現肢體感覺減退、痛覺過敏、輕度至完全癱瘓,大小便失禁,視力減退,第Ⅱ,Ⅲ,Ⅳ,Ⅵ和Ⅶ對腦神經損害征,嗜睡與昏迷等腦膜炎表現;早期眼底檢查多無異常,後期則可出現視盤水腫,視網膜靜脈擴張,然而,很少發現皮下遊走性腫塊。
檢查
1.常規檢查
(1)血液 白細胞總數可在正常範圍,但以輕度升高為多,常超過10×109/L,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占0.08~0.37,常多於0.15。
(2)腦脊液 外觀清亮或稍黃濁,白細胞計數升高,達(50~1400)×106/L,多核細胞與單核細胞大致各半,嗜酸性粒細胞占0.10~0.62,蛋白質正常或升高,0.27~1.09g/L,糖和氯化物多在正常範圍。
2.鏡檢病原體
可在患者的腦脊液中發現廣州管圓線蟲的第四或第五期幼蟲,檢出率為10%~44%。肉眼觀察呈淡黃色細棉線狀,長1.3~4.5cm,用顯微鏡觀察可見雄蟲外觀黑白相間,尾端略向腹部彎曲,呈腎形。雌蟲尾端呈斜錐形,蟲體角質表皮透明光滑,可見微細橫紋。頭端略圓,前端有口囊,可見較短食管,可見神經環,排泄孔,蟲體後端可見淡黃色腸支,生殖器,陰門及肛孔,尾端較細長,略呈斜錐形。有時可在雌蟲的子宮內看見單細胞蟲卵。
3.特異性抗原檢測
以廣州管圓線蟲蚴製成抗原,免疫小鼠,分離其脾細胞,用細胞融合,克隆技術製備單克隆IgG抗體,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患者腦脊液及血清中廣州管圓線蟲蚴的可溶性抗原,陽性可作為明確診斷依據,腦脊液中廣州管圓線蟲蚴的可溶性抗原檢出率高於血清中的檢出率。
4.特異性抗體檢測
(1)間接螢光抗體試驗(IFAT) 用廣州管圓線蟲的蚴或成蟲切片製成抗原載玻片,加入適當稀釋度的患者血清後孵育,沖洗後加入用螢光素標記的動物抗人IgG或IgM抗體,孵育,沖洗後用螢光顯微鏡檢查,結果顯示,於感染後兩周的特異性IgG抗體檢出率已達90%以上,感染後四周則均呈陽性;血清中特異性IgM抗體陽性,提示為新近感染,血清特異性抗體陽性,結合有關的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和其他實驗室檢查結果,可作出本病的明確診斷。
(2)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用廣州管圓線蟲蚴或成蟲經超音波碎裂製成可溶性抗原,檢測患者血清中特異性抗體,本檢測方法已較成熟,認為是一種可用於臨床病例診斷的簡便、快速、特異性強的檢測方法。經改良的檢測方法有斑點酶聯免疫吸附試驗(Dot-ELISA),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酶聯免疫吸附試驗(AB-ELISA),免疫酶染色試驗(IEST)等;用ELISA檢測患者血清中特異性抗體是目前臨床實驗室中最常用於本病診斷的免疫學方法。
5.影像學檢查
(1)頭顱CT或MRI檢查 可發現腦組織中有斑片狀改變,面積為0.5~l.0cm2,邊界模糊,不整齊。
(2)胸部CT檢查 肺組織中常有小結節病灶,多散在分布於兩肺的周邊部,小結節周圍呈磨砂玻璃樣浸潤性改變。
(3)腦電圖檢查 患者的α波變慢較常見。
診斷
診斷本病的依據:①有吞食或接觸含本蟲的中間宿主或轉續宿主史;②典型的症狀特徵;③腦脊液壓力升高,白細胞總數明顯增多,其中嗜酸性粒細胞數超過10%;④免疫學檢查陽性或從腦脊液中查出幼蟲或發育期雌性成蟲或雄性成蟲,但一般對病原檢出率不高。
治療
1.對症、支持治療
患者應臥床休息,給予清淡、易消化、高維生素飲食,並多飲水。按病情需要適當給予輸液,以補充電解質和葡萄糖。及時準確地監測體溫變化,並做好記錄。
在病原治療期間,同時套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明顯減少顱高壓症。常用地塞米松,並按治療反應情況逐漸減量至停用。病情較輕者亦可口服,劑量根據病情而定。當患者出現顱內高壓症時,如煩躁不安、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血壓升高、心率變慢、雙側瞳孔不等大,應及時靜脈注射或快速靜脈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必要時可於4~8小時後重複套用,以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的發生。發熱明顯患者可給予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頭痛嚴重者可酌情給予鎮靜劑;可酌情給予神經營養藥物;間斷、低流量吸氧;對合併細菌、真菌感染者,相應給予抗生素及抗真菌治療;如眼部有蟲體則應先進行眼部治療再進行病原治療。
2.病原治療
阿苯達唑(丙硫咪唑)對本病有良好療效。兒童患者酌情減少劑量。與皮質類固醇聯合套用可以預防和明顯減少由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動物實驗顯示用氟苯達唑或帕苯達唑治療也可取得較好的療效。也可試用廣譜抗寄生蟲藥物伊維菌素。
預防
廣州管圓線蟲病的預防,主要是不吃生或半生的螺類或魚類,不吃生菜、不喝生水;還應防止在加工螺類的過程中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