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Guangzhou),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142] 、廣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1] 。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11個區,廣州市...
廣州和約又稱廣州停戰協定,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國政府強迫中國清政府在廣州簽訂的條約。該約於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六日由英國全權代表義律提出,四月初七日欽差大臣奕山等人會銜蓋印後,由廣州知府余保純簽字。簽訂背景 英國政府強迫中國...
耆英遂於十二月十六日(1846年1月13日),與廣州巡撫黃恩彤聯銜貼出告示,準許英人入城,禁止省城內外紳民人等阻撓,同時派廣州知府劉潯到英國兵船同德庇時密約進城日期和準備工作。告示一貼出,立即被人民民眾撕得粉碎,並且在城廂...
《壽廣州太守劉公》是明末清初詩人屈大均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天南文獻藉公傳,僧孺風流映後先。扇子聚珠曾不執,沉香成浦更無邊。由來葛鮑能為政,豈有龔黃不是仙。十月小春梅已蕊,天心多在未寒前。作者簡介 屈大均,...
辛丑廣州之戰,1841年2月英軍攻陷虎門炮台後,奕山奉命於4月赴廣州對英作戰。他拒絕林則徐加強戰備的建議,於5月21日倉促對英開戰。英軍藉機攻陷泥城、四方炮台,向廣州城內開炮。奕山立即要求停戰,派廣州知府余保純與英軍於27日訂立《...
鴉片戰爭中的戰役之一。1841 年(道光二十一年)2月英國侵略軍乘虛攻陷虎門炮台,廣州軍民奮勇抗爭,1841年5月31日番禺、南海、花縣各鄉義勇數萬人將四方炮台包圍,但最終因宗室奕山喪權辱國,強迫各鄉義勇撤圍,並護送英軍退回軍艦,...
《為廣州太守劉公壽》是明末清初屈大均的作品。作品原文 使君露冕來仙城,吏人親愛同翁卿。九郡諸侯奉師表,百蠻髦士欽仁明。中郎三十已開府,我公春秋日未午。生朝恰值小春陽,梅花萬枝獻神父。珠江開學希文翁,養正殷勤作聖功。...
雍正十一年(1733),廣州知府劉庶選大佛寺作宣諭之所,於殿前建宣諭亭。同時在大殿兩側建韋馱殿,伽藍殿以及“佛境”、“禪林“東西兩門。此時寺院範圍擴大,佛事興旺,名聲遠播,成為廣府五大叢林之一。文革後,廣州市委市政府批准大...
《送金別駕赴廣州太守》是明代程通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送金別駕赴廣州太守 早承飛檄覲宸旒,又拜麟符鎮廣州。清氣遠臨蠻草地,文星光動海山樓。一鞭行馬離京國,萬姓知名迓郡侯。練帶花屏山水郡,幾多恩澤為君留。...
許地 (廣州地名) 編輯 討論 上傳視頻 許地(Xǔdì)在廣州城區中部。高第街北側,北接玉帶濠。自清乾隆年間(1736—1795)起,為許氏聚居之地,故名。 中文名 許地 讀音 Xǔdì 位置 廣州城區中部 有關名人 許崇智、許崇清...
旋擢任廣州知府。英國侵略軍見廣東防守嚴密,繞道定海,向防務空虛的浙江進攻。清廷屈從英軍壓力,將林則徐革職,派投降派琦善接替林的位置。余保純奉琦善之命,到黃埔向義律求和,接受義律提出的屈辱條約。道光二十一年五月,英軍又炮擊...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圍四方炮台,英軍驚恐萬分,逼迫廣州知府強行解散了抗英隊伍,英軍撤出虎門時發出告示,恫嚇中國人民“後勿再犯”。中國人民當即發出《申諭英夷告示》警告英軍“若敢再來,不用官兵、不用國帑(tǎng)...
同治二年(1863年)任廣東惠州知府,次年任廣州知府。同治六年(1867年)8月任長蘆鹽運使,11月署廣東按察使。同治八年(1869年)升江寧布政使,光緒三年(1877年)擢升浙江巡撫、領兵部侍郎銜,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併兼任兩浙鹽政提督軍務,...
歷任清政府駐外公使館隨員、廣州知府、署廣東按察使、雲南提法使等。民國成立後,歷任安徽省財政廳廳長、安徽省省長、內閣財政部次長、代理內閣總理、內務總長兼交通總長等職。1926年去職移居天津,任中國實業銀行董事長等。1943年12月在...
平定王仲宣起義,授任高州刺史,陸續平定潮州、成州等五州獠人叛亂,授金紫光祿大夫、漢陽太守。隨隋煬帝出征遼東,遷左武衛大將軍。隋朝滅亡後,馮盎回到嶺南,聚眾數萬,自任首領,依附割據嶺南軍閥林士弘,先後擊敗廣州和新州的賊帥高...
宋太宗念邵曄有功於朝廷,於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授予邵曄右諫議大夫,出任廣州知府。邵曄到廣州後,為官清廉,體察民情,為人民辦了不少好事。 經過了隋、唐時期的開發,宋代的廣州不但是南方繁榮的城市,而且成為了海上交通的重要港口...
初六日,在英軍攻城前,奕山遣人在城上“改換白旗,軍帥以下,各換會印繳付保純(廣州知府余保純)縋城出”,向義律乞降。四月初七日,雙方達成停戰協定。規定奕山等挈清軍退駐離廣州60里以外之地;限一星期內交出贖城費600萬元,...
三月初三,琦公急令廣州知府余公趕到黃浦,向英軍求和,同意英軍義律提出的條約。三月初五日,參贊大臣楊公到達廣州。三月十三日,聖旨到達廣州,副都統英公押解琦公離廣西回京,同時英公宣旨府君升署任陸路提督之職。辛丑四月十二日,...
他一反前任之道,提出“不盡國體”、“以民治吏”、“斷不能舍內地百姓別圖交易”的主張,工作中不受脅迫,敢於鬥爭,依靠廣州人民的力量,挫敗了侵略者的無理更求,保衛了國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嚴。黃竹岐事件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英軍攻占廣州城外炮台後,靖逆將軍奕山和兩廣總督祁貢派廣州知府余保純出城,由伍崇曜陪同與義律談判,簽訂《廣州停戰協定》。以後,耆英任兩廣總督辦理戰後對外交涉時,用伍崇曜為重要助手,並認為他熟悉外國情況,向...
由當時廣州知府龔心湛於1902年間著手籌辦於1903年開始招考學生,是廣東最早的一所中學堂),光緒三十年(1904)學使案臨考試,被錄取為秀才。翌年,考入兩廣留學預備館,適該館改組,於是轉入唐山礦學堂就讀。因成績優異,於宣統元年(...
鴉片戰爭後,於道光廿四年(公元1844年)調廣東作官,歷任饒平、東莞、香山知縣和廣州知府。他不畏強暴、不懼洋人,平息地方械鬥,擒殺海盜"天公大王",矯正考場弊端,多次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欺凌和攻打,從而使當地的社會秩序得以安定。...
顧璘(1476年-1545年),字華玉,號東橋居士,世稱“東橋先生”,長洲(今江蘇省吳縣)人,寓居上元(今江蘇省南京市)。明代政治家、文學家。顧璘於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登進士第,歷任廣平知縣、開封知府、全州知州、台州知...
廣州知府劉茂溶奉廣東巡撫之命,前往花山一帶踏勘,認為各處均是層巒疊嶂,鳥道崎嶇,只有平嶺地形稍為平坦,最後確定花縣縣城設在平嶺(今花山鎮花城村“一六”圩)。劉茂溶認為三水現任知縣王永名“才幹優長,果系賢能”,堪以調...
後改任集賢殿修撰,知廣州。廣州知府任內,岑深作亂,氣焰囂張,肆虐百姓。之奇就譴將討伐,一舉活捉了岑深,恢復了地方的安定。由此,他又升為寶文閣待制,當時南海一帶很富饒,在那裡的貪官污吏也不少,蔣之奇就在這裡把以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