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
因在大雄寶殿正中供奉三尊以黃銅精鑄高6米、重10噸大佛像而得名。
歷史沿革
大佛寺始建於南漢時期(917~971年),初名為新藏寺,元明兩代幾易其名,為南漢王
劉龑應天上二十八宿之數,在羊城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各建七間佛寺,合稱“南漢二十八寺”。
新藏寺興盛了數百年,至宋代曾一度荒廢。元朝入主後,在原寺舊址重建殿宇,易名福田庵,香火得以延續。明代再度大規模擴建,東起雙門底下街(後永漢街,今北京路),西至龍藏街,南接寺前街(今惠福東路),北達西湖街(今西湖路),盡入版圖,寺院更名為龍藏寺,從此奠定了廣州佛教“五大叢林”之一的地位。到了明末,佛教漸趨式微,龍藏寺香火不旺,缺乏資金修葺殿宇,被官府接收,改為巡撫御史公署。
清順治六年(1649年),清兵南討廣州。平南王尚可喜與
耿繼茂為統帥,合圍穗城,遭明兵頑強抵抗,攻戰十月而孤城難下,於是縱火焚城。公署毀於火,殿宇悉數化為灰燼。
清康熙二年(1663年),尚可喜心生懺悔,故自捐王俸,親任董理,以“為天子祈福”為名,動工重建佛寺,至翌年冬竣工。建成時,尚可喜立大石碑《鼎建大佛寺記》,此碑現仍立於殿門右側。佛寺殿宇布局,建築規格,皆仿京師官廟式樣。其中的大雄寶殿,更是氣勢雄偉非凡,殿中供養三尊大佛像,一一皆以青銅精鑄,各高6米,重10噸,堪稱領南之冠,“大佛寺”之名,亦由此而得。後因歷史原因,致使佛寺僅存大雄寶殿一座,其餘殿堂均變為民居。
民國初年,由於軍閥混戰,國庫空虛,當局將大佛寺部分廟產變賣以充軍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大佛寺仍有十來個僧人,為生產自救,以庫房、齋堂為工場製作紙傘、紙盒以維持生計。
“文革”期間,大佛寺的僧人被逐,廟宇被占,文物被毀。
1986年冬,廣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恢復開放大佛寺,還寺於僧。
至1991年春,占用單位將頹垣斷壁的大雄寶殿,移交廣州市佛教協會管理。
2000年,大佛寺成立了省內第一家面向社會開放的現代化佛教圖書館。
2016年1月,大佛寺建設一期工程佛教圖書館和佛教文化博覽苑落成。
2019年5月6日,廣州市大佛寺建設工程(二期)開始公示,擬在一期已建成的佛教圖書館、佛教文化博覽苑和大雄寶殿南側新建三座殿,並在惠新西街設地下車庫出入口,有助於緩解北京路商圈停車難問題。
2023年12月,廣州市大佛寺復建工程落成。
方位布局
大佛寺完成總拆遷建築面積25700多平方米,先後建成包含毗盧殿、禪堂、功德堂、念佛堂、方丈室、圖書館、佛教展覽廳、素食館等多功能、現代化的佛教文化綜合大樓,以及觀音殿、地藏殿、鐘鼓樓、天王殿、山門等殿堂,建築面積共30000餘平方米,與寺院鼎盛時相近,成為集禮佛、禪修、觀光、休閒於一體的佛教寺院。
重要景點
大殿坐北向南,面寬七間36.32米、進深五間25.36米,十九架梁用六柱,兩山牆承重,梁枋用材粗大,九架梁厚達70多厘米,上下樑間採用如意紋駝峰斗拱承托,檐下施三踩三翹斗拱,斗拱用材高21厘米、厚10.5厘米,梁頭及斗拱施彩繪,色澤鮮明而簡潔。駝峰、斗拱造型簡樸,復盆式砂岩柱礎古樸穩重,保留了明代的風格。大殿所用的巨型楠木柱為安南(今越南)王所捐贈,經近350年仍完整無損;其建築藝術仿京師官廟兼具嶺南風格
大雄寶殿正面檐下懸掛著的“闡揚三密”牌匾,是孫中山先生親筆書贈。弘揚佛法是寺廟的傳統,民國十年(1921年),大佛寺成立了“廣州佛教閱經社”,深得孫中山先生的讚許,親筆書贈以示鼓勵。
大殿供奉的三尊黃銅精鑄大佛,各高6米、重10噸,清代鑄成時為嶺南大佛之冠,是廣東省內現存最大的黃銅鑄像。三尊佛像中,正中為
釋迦牟尼佛,左、右是
阿彌陀佛和
彌勒佛,三者以不同手勢作說法印、接引和禪定印,分別代表現在、過去和未來。佛像儀態慈祥,而且鑄造工藝精美。各像均分為頭蓋、面部至肩、上身至腰、盤膝坐之下身和蓮花座5段鑄造,然後焊接而成。這是廣東省內現存最大的古代黃銅鑄像。與三尊佛像同時鑄造的還有高4米、重5噸的一尊觀音像。
大雄寶殿後面高大的建築,就是新落成的佛教文化大樓(弘法樓)。大樓設地上七層,地下兩層,仿古樓閣式建築,大樓由主樓及東西兩側附樓組成,主樓為黃銅瓦五重檐歇山頂,附樓為金屬青瓦卷棚歇山頂,南北立面各有兩座樓閣式塔的意象設計,莊嚴典雅,飄逸靈動。大樓一二層為毗盧殿,清淨莊嚴。
大佛寺尚建有面向市民、信眾開放的大型佛教圖書館,藏書22000種19萬冊,館刊《如是雨林》期發行量近20萬份。
開發與保護
1993年8月9日,大佛寺被廣州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大佛寺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23年1月,大佛寺入選《廣州市地名保護名錄(第一批)》。
重要事件
林則徐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欽差大臣身份,到廣州查禁鴉片。抵達後為掌握實況,先化裝為平民,扮演各種身份。經過三日微服探訪,林則徐取城區中心的大佛寺,設立“收繳煙土煙槍總局”,指揮禁菸。查辦過程中,對煙商煙販實行嚴懲,勸告菸民戒菸。林則徐在《曉諭粵省士商民人等速戒鴉片告示》中明言:“若能迅速戒菸,主動交出所藏煙燈、煙槍、煙土、煙膏者,不究來歷,不問姓名,赦免無罪。”告示發出後,許多人決心戒菸,紛紛交出菸具。有一些菸癮大、時間長的老菸民無法戒除,沒煙吸則渾身無力。林則徐體諒戒菸困難,命人研究配製一種戒菸糖,發給前來繳交菸具的人,每人發給一包戒菸糖,並親自到大佛寺門口派發。此舉社會反響甚大,更多菸民受此激勵,紛紛主動戒菸。
廣州地方政府趁太平天國起義之機,占用大佛寺西邊大半僧舍,設立善後局。寺僧逐漸失去寺務管理權,一度僅剩3人。
民國十年(1921年),鑒於“世風日下,物慾橫流,功利之說甚盛,道德之基益搖”,六榕、海幢、大佛、光孝等寺住持與陳隸簡、梁季寬、湯瑛等聯合30多人,發起成立廣州佛教閱經社,目的是藉此弘揚佛教之名,淨化世道人心。閱經社址設在大佛寺內。得到孫中山嘉許,並親筆書贈“闡揚三密”牌匾。如今一模一樣的四字匾就懸掛在大佛寺大雄寶殿正面檐下。當時的廣州市長孫科根據公安部門查議的意見,批示同意創立“廣州佛教閱經社”。批文呈報省長陳炯明後,省政府發出布告,禁止各部軍隊駐紮大佛寺,以免影響正常的宗教活動。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國庫空虛,大佛寺的太平沒有持續多久。成立閱經社次年,即民國十一年(1922年),因經濟困難,當局以籌集北伐軍餉和市政建設為名,決定拍賣廣州的廟產。二月,經市長孫科批准,財政廳與省公路處共同擬定,將大佛寺房產地產全部標價拍賣。計畫完全落實的話,這一規模最大的叢林將從此在廣州地籍上一筆勾銷。寺僧聞訊,驚惶失措。大佛寺住持敬勝和尚率領僧眾30多人,聯合閱經社方面名人,到省府請願。省長陳炯明到實地視察,得悉大佛寺為龍藏寺遺址,三尊大銅佛像有歷史和藝術價值,應當保留,遂取消拍賣全寺地產之意,允許保留部分殿宇,繼續佛事。已被拍賣的大佛寺房產,包括從大雄寶殿到今天惠福東路邊大片地方,面積9000平方米,被興業公司吳東啟等商人投得。後來寺僧作艱苦努力,募集資金,陸續贖回包括大雄寶殿等8000平方米建築物,方得保留原有叢林的部分格局。
民國十五年(1926年)“中山艦事件”後,受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部委託,周恩來利用大佛寺大殿後東西二廊的佛殿式平房,集中第一軍等部隊中被排擠出來的各級黨代表,開辦高級政治訓練班。為國民第二軍、第四軍、第六軍輸送了一批軍官。共產黨早期著名的領導人陳延年、鄧中夏、蘇兆征、彭湃、阮嘯仙、惲代英、沈寶同等也曾到此講課。從5月22日至7月底,培訓班開辦兩個多月,學員50多名,按軍事編製成幾個隊,實行軍事化管理。學員結業後被派到第四軍、第二軍和第六軍任職,參加北伐。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大佛寺位於
廣東省廣州市惠福東路惠新中街21號,與北京路商業步行區交界處。
開放時間
8:00—19:30。
門票價格
免費。
交通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