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以前的廣州城本身並未直接建署,而是分屬於番禺、南海。以現在的解放路為界,解放路以東歸番禺縣所管,解放路以西歸南海縣所管,如今惠吉西路附近的居委會還是叫舊南海縣社區居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民國西式竹筒樓
- 分屬:番禺、南海
- 拆遷情況:擴建工程預計於亞運前完成
- 釋義:是指門面窄,進深大
摘要,拆遷情況,
摘要
大佛寺擴建工程預計於亞運前完成。寺前,建於民國年間的西式竹筒樓面臨即將拆除的命運。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表示,這些民國竹筒樓,是同類建築中保護得最好的,“至少可以再使用50年,拆了太可惜。”他建議,有關拆遷方案能重新評估。
拆遷情況
大佛寺擴建工程預計於亞運前完成。寺前,建於民國年間的西式竹筒樓面臨即將拆除的命運。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表示,這些民國竹筒樓,是同類建築中保護得最好的,“至少可以再使用50年,拆了太可惜。”他建議,有關拆遷方案能重新評估。
近日,有熱心讀者認為,該竹筒樓見證了廣東華僑北美淘金的血淚史,作為僑鄉的廣州,應該保留這些建築記錄這段歷史。
民國竹筒樓即將拆至少還有50年壽命
歐式鐵窗花、巴洛克式石拱門、水磨石米拼花地磚,走進惠新東街,兩排19棟建於民國年間的竹筒樓,掩映於婆娑的樹影之間。仿如回到黑白片《羊城暗哨》的年代。
據貼在牆上的拆遷公告顯示,11月15日前,其中的1至15號單數門牌的8棟房屋,就要讓路於大佛寺的擴建工程,逾期將訴諸法律解決。
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曾對惠新東幾棟建築進行過考察。他表示,類似的建築僅在中山六路、海珠路一帶尚存幾處。目前調查發現,位於大佛寺前這幾棟民國竹筒樓,是同類建築中保護得最好的,“至少可以再使用50年,拆了太可惜。”
他建議,有關拆遷方案能重新評估,他認為,大佛寺廣場面積已經夠大,沒必要再拆這8棟民國建築。
拆遷進度達六成五大佛寺面積增一倍
據大佛寺擴建的拆遷公告顯示,這幾棟民國建築生命的最後時刻為11月15日的最後拆遷公示期限。
據了解,擴建後的大佛寺將南到西湖路,北至惠福東路,西到光明廣場,東至惠新東街,占地面積達1.5萬平方米,比目前的6000多平方米增加一倍多,由南北兩個文化廣場和中間的大佛寺建築組成。其中大佛寺主建築將有1.2萬平方米,將健全包括殿、堂、寮、舍的傳統格局,主要建築物以現存大殿為中心線對稱布局,中間從南到北形成以山門(即天王殿)、宣諭亭、大雄寶殿、毗盧殿為序列的南北中軸線,重現大佛寺的完整風貌。
昨日下午,記者試圖聯繫該項目有關拆遷辦公室,不過一名男性工作人員以“不方便”為由拒絕了記者的採訪。據了解,大佛寺有關負責人4月份曾對外宣稱,目前大佛寺拆遷進度已達65%。爭取2010年廣州舉辦亞運會之前完成拆遷工作,儘快啟動建設工程。
■屋主故事
被“賣豬仔”西雅圖
三代建成竹筒老樓
趙伯今年70多歲,據其出示的家譜顯示,他們家族從1860年開始被“賣豬仔”到北美西雅圖做廚工,經過了三代人的節衣縮食,1936年才賺夠錢建成了惠新東街1、3、5號的房屋。
趙伯說,當年的老華僑在金山(北美)頂住了種族歧視和亂世壓迫,是當代人無法想像的。這段老華僑遠赴他鄉淘金,後帶著血汗錢回國建設的歷史,如今仍殘存在這幾棟建築中。
撫摸著老房的清水紅磚牆,73歲的趙伯坦言,如果將這裡拆掉,這些建築材料、工藝如今已是絕無僅有,將是不可挽回的損失。
對於有專家認為這些舊民居太破舊,影響了日後大佛寺廣場的旅遊形象,他表示,“我可以出錢修復房子的外牆,重整上面橫七豎八的管道,預計十萬八萬可以搞定。”
■聲音
“華僑史是廣州近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州目前比較有名的建築,如新河浦洋房、人民南騎樓等,都是華僑所建。”
———廣州市文史館的文史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楊光治
位於大佛寺前這幾棟民國竹筒樓,是同類建築中保護得最好的,至少可以再使用50年,拆了太可惜。大佛寺廣場面積已經夠大,沒必要再拆這8棟民國建築。希望有關拆遷方案能重新評估。
———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
■知多D
像橫放竹子的嶺南建築
據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介紹,所謂竹筒樓,是指門面窄,進深大,好像橫放竹子一樣的嶺南建築。他曾對惠新東幾棟建築進行過考察。據稱,這幾棟建築在嶺南竹筒樓的基礎上,還吸收了大量西式洋房元素,如將一層改為三層,屋內添加了浴缸、抽水蹲便器、洗手盆等,反映了民國時期中西合璧的現代建築風格,可以稱為民國時代的竹筒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