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情況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297畝(其中:田68畝,地229畝),人均耕地0.48畝,主要種植柑桔等作物;擁有林地2465.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1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32畝,主要種植柑桔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0畝,其他面積287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省內。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種植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省內。2007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6.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8.08%。2007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6.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8.08%。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9.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6.3萬元,占總收入的53.65%;
畜牧業收入30.2萬元,占總收入的16.8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75頭,肉牛10頭,肉羊20頭);第二、三產業收入53萬元,占總收入的29.53%;工資性收入0.6萬元,占總收入的 0.33 %。農民人均純收入84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占勞動力的1.43%),在省內務工6人。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680.4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79.01萬元,占總收入的18.8%;畜牧業收入1570.9萬元,占總收入的3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689頭,肉牛396 頭,肉羊726頭);漁業收入1.44萬元;林業收入81.15萬元,占總收入的1.73%;第二、三產業收入797萬元,占總收入的17.03%;工資性收入797萬元,占總收入的17.03%。農民人均純收入2364.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9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28人(占勞動力的39.4%),在省內務工996人,到省外務工332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話四通),無路燈。全村有有161戶飲用井水,有16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6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6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100%和100%);安裝
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0戶(分別占總數的53%和33%)。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機車33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6戶;建有小水窖38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1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8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3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4 畝。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1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信息閉塞、交通不便、飲水困難、教育設施落後,基礎設施饋乏,村民得不到很好的素質教育,缺乏農業企業帶動,農業經濟發展緩慢。
(2009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80多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殖業,主要銷售往 國外。2010年種、養殖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58.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0.5%。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272戶,共鄉村人口5325人,其中男性2664人,女性2661人。其中農業人口5276人,勞動力337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5197人,彝族128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982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4%;享受低保305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4.9 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6,000.00平方米,擁有教師22人,在校學生618人,距離金碧鎮李灣中學2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18 人,其中小學生359人,中學生25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1169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3,765.00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其中,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帳務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10個,下設19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65人,,其中男黨員107人,女黨員58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委員組成,下設 28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7個,共有團員296 人。
地圖信息
地址: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幕陽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