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灣陳氏

廟灣陳氏

廟灣陳氏是潁川陳氏家族的一個支脈,主要分布在江蘇省鹽城市射陽;阜寧;濱海三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廟灣陳氏
  • 得姓始祖:舜帝,陳胡公
  • 郡望:潁川郡
  • 堂號:聚星堂
  • 始祖:陳軫,陳寔
廟灣陳氏由來,輩分排序,祖先介紹,陳胡公,陳軫,陳寔,世系,一世祖,二世祖,十五至二十世祖,

廟灣陳氏由來

廟灣陳氏家族,系元末明初,由一世祖——山東儒士國祖公、國臣公兄弟二人為避戰亂,於1367年舉家自山東青州府諸城縣遷來鹽阜平原射陽河畔廟灣(今鹽城市阜寧縣)居住,子姓漸繁。遵循儒家聖人教誨,耕讀傳家,明經明禮,為士為農,讀書報國。職業各守,數傳而後,英才輩出,家道繁昌。歷時七百餘載,二十多世,其族人業已遍及全國。
廟灣陳氏
廟灣陳氏
廟灣陳氏

輩分排序

自十六世至六十三世輩份排序於後:
廟灣陳氏
起應志增;嘉德宏昌。
克光其緒;錫慶延長。
懷祖崇善;銘頌恩福。
俊傑顯榮;忠良松鶴。
武林學海;祝賀裕康。
威振華漢;遠宣東方。

祖先介紹

陳胡公

陳胡公,媯姓有虞氏,名滿,字少湯,生於商紂王七年十月十五日,是舜帝的三十三世後裔。
周武王建立周朝後,為鞏固周朝政權,實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賢的後代,周武王將長女大姬嫁給舜帝之後的虞滿為妻,封在陳地,以奉舜帝的祭祀,國號“陳”,都城在今河南淮陽,爵位侯爵。周成王九年正月十五日,媯滿去世,諡號胡公,為陳胡公,葬於陳國(都城在今河南淮陽)境內,其子犀侯繼位,為陳申公

陳軫

陳軫,戰國時期齊國人,縱橫家。陳軫憑藉口舌之利,為齊國擊退楚國大軍。甚至張儀要陷害他,都被他巧妙地運用講故事的方式化解。即便是強大的秦王,也經常聽他的主意,甚至還因此大敗敵國。
武王伐紂,分封諸侯。找到了帝舜的後代媯滿,封於陳。陳侯媯滿,諡號胡公,世稱陳胡公胡公滿
陳厲公媯躍之子陳完,因為陳國的政治鬥爭,逃往齊國。齊桓公接納他,用為工正。陳完去國,改姓田氏。其後代子孫田和取代姜氏,成為齊國的國君,歷史上稱之為“田氏代齊”。
楚惠王北伐,殺陳湣公,滅陳。這一年,恰好孔子逝世。陳國滅亡,其公室子孫以國為姓,姓陳氏。陳軫就是其中之一,被潁川陳氏奉為始祖。

陳寔

陳寔(104年—187年),字仲弓潁川許(今河南許昌長葛市古橋鄉陳故村)人。東漢時期官員、名士。少為縣吏都亭刺佐,後為督郵,復為郡西門亭長,四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將軍府。司空黃瓊辟選理劇,補聞喜長,宰聞喜半歲;復再遷除太丘長,故後世稱其為“陳太丘”。與子陳紀陳諶並著高名,時號“三君”,又與同邑鐘皓荀淑韓韶等以清高有德行聞名於世,合稱為“潁川四長”,傳聞,陳寔在潁川,夜德星聚。太史官上朝奏曰:“五百里內有賢人聚。漢靈帝敕建“德星亭”。其後,陳寔的子孫皆登高位,潁川陳氏遂以“德星、聚星、德聚”為堂號,成為中華一大名門望族。漢靈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八月丙子日卒於家中,享年八十四歲,葬於郎城。

世系

一世祖

國祖公,國臣公

二世祖

龍公,廣公,理公,球公

十五至二十世祖

燦公
起萬公
應祥公
志田公,志昌公
增弘公,增發公,增銀公
嘉義公,嘉桂公,嘉榮公,嘉余公,嘉富公,嘉華公,嘉德公
此支陳氏世居鹽城市射陽縣阜余鎮裡莊,新河,西圩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