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武當山廟會)

廟會(武當山廟會)

廟會(武當山廟會),湖北省十堰市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武當山廟會是由信徒們獨特的朝山進香活動演化而成的一種民俗活動,流行於湖北省十堰市的武當山地區。廟會每年共有兩期,時間為農曆臘月二十三至第二年的三月十六、九月初一至九月初十,其中以三月三、九月九的廟會最為隆重。 武當山廟會是當地民俗生活的縮影,它豐富了當地民眾的文化生活,具有較高的民俗學和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2008年,湖北省十堰市申報的廟會(武當山廟會)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Ⅹ-8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廟會(武當山廟會)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湖北省十堰市
  • 遺產類別:民俗
  • 批准時間:2008年
  • 遺產編號:Ⅹ-84
歷史淵源,主要活動,傳承保護,傳承價值,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武當山廟會始於東漢末年,興於宋而盛於明清。
武當山自古廟宇林立,香火旺盛,由廟宇產生了各種廟會,形成武當山地區特有的民間文化生活。廟會既是匯集民族風物和民間文藝的一種形式,又是古代傳統市集的一種形式。唐貞觀年間,武當山始建五龍祠,自此以後,道教的正一、全真等教派先後入山開宗布道,歷代高道名師也相繼在此隱居修煉,並長期進行宗教活動。相傳,道教所崇奉的“真武大帝”(玄武帝),傳世時曾在武當山修煉得道“飛升”,成為當地人們崇拜的對象。每逢真武的誕辰、飛升(忌日)和節日,信士們都會不遠萬里地到武當山祭祀真武,漸漸地,民間就形成了農曆三月三、九月九廟會。清朝至民國期間,廟會香火更為旺盛。解放後,廟會曾一度取消。現代,武當山三月三廟會、九月九大法會在民間逐漸興盛起來。
廟會(武當山廟會)
武當山廟會活動

主要活動

武當山廟會主要活動內容包括朝山進香、做齋醮道場、舉行民間藝術活動等。朝山進香有三種形式,一是香會進香,二是道教信徒苦行進香,三是進散香。武當道場主要是做小啟朝和大啟朝法事,小啟朝需用一天時間,大啟朝則需三天。廟會期間,民眾可踏青登山、看燈覽勝、觀看武當武術擂台比賽、欣賞禮花燃放等表演活動。
廟會(武當山廟會)
民俗表演
“三月三”廟會是融道家文化、武當武術、民俗風情為一體的參與性較強的漢族傳統文化活動。廟會期間,武當道教都要舉行齋醮大法會、拜龍頭香、信物開光、撞吉祥鐘等獨具道教特色的宗教系列活動。
法事
法事是佛寺道觀等道場的重要行事之一。依據不同的內容,法事類型不一,有些是自我懺悔,如懺摩;有些是經大眾附議通過者,如布薩;有些是對大眾宣說佛法,如升座說法。
廟會(武當山廟會)
武術
開光
開光指通過一種固定程式的儀式來接引靈性和仙氣幫助請寶人。開光的種類很多,有佛教開光、道教開光、陰陽師開光、堂口開光等。佛教開光又分為群開光和單獨開光。
武術
武術也稱國術或武藝,是中國特有的體育項目。武術在中國具有極其廣泛的民眾基礎,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之一。武術的內容包括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動作。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文化價值
武當廟會文化活動是民眾自發組織開展的生態文化娛樂活動,為民間藝術的展示、保護和傳承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和平台。廟會是民間藝術大顯身手的場所,這些很少在正規舞台表演的民間舞蹈,民間絕技,民間曲藝,歌謠在廟會期間大放異彩。由於有廟會文化表演活動的客觀需要,大多數廟會都組建有自己的藝術社團,一些瀕臨失傳的民間藝術得以靠之世代相傳。廟會的文化活動還為民間藝術提供了交流的機會,客觀上促進了民間藝人的自我完善和提高。凡此種種,使大部分優秀的傳統民間文化藝術得到了保留、傳播和發展。
廟會(武當山廟會)
武當道樂
旅遊價值
作為武當廟會文化活動主要內容的民間藝術,由於其古樸性和原始性的特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國內和國外人士前來觀賞,傳統的廟會文化活動已逐步成為旅遊觀光的一個新亮點。武當廟會文化在打造旅遊品牌的過程中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文化館獲得“廟會(武當山廟會)”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該項目保護單位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8年1月14日上午,武當山廟會在武當山玉虛街開幕。武當道樂,武當神戲,舞龍,蚌殼舞等種類多樣的文化表演輪番上演。銅人行為藝術,現代樂器表演穿插其中。
2019年4月7日(三月初三),武當山廟會在金頂太和宮、紫霄宮、靜樂宮都舉行了法會活動,內容包括慶壽祈福、禮斗延生、施食濟幽。廟會活動吸引遊客、信士人數眾多,總人數近4萬,僅靜樂宮就2萬多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