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武當

北武當

北武當亦名,廟址在北武當。始建於唐代,唐敬德西征青海曾於此渡河,整修廟宇。迭烈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武當
  • 景點級別:AA級
  • 門票價格:10元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區簡介,森林公園,北武當廟,古剎概況,歷史記載,神話傳說,建築結構,地質公園,規劃方案,

景區簡介

明正統二年(1437)置靖虜衛,迭烈遜巡檢司歸靖虜衛管轄,成化十年(1474)巡檢司廢除後,“傍置空心樓一座,以資觀望,今廢,其上建廟,名北武當,有碑記。
北武當
主殿祀真武大帝,足踏龜蛇,披髮仗劍,兩旁侍立五大龍神”。
明嘉靖年間固原游擊黃時值巡邊至此,特輸俸金,悉力改建,匾曰“真武神廟”,史載“靈異益著,人多蒙福”。
在清代還有過大規模的修建,經民國九年的大地震後,仍具規模,三月三廟會極一時之盛,例有七十二會三十六山龍轎朝真武大帝之說。
惜盡毀於文化大革命。近年平川、靖遠、景泰等縣區民眾集資修建,能復舊觀。
登臨其上,見廟下突出兩石仿佛一龜一蛇悄然對語,左下側一山宛如馴服的大象。
廟下平疇向為古河道,再向前望去,黃河奔流,波濤滾滾,河西一抹紅山,晚霞輝映,氣象萬千,不禁使人生懷古之幽情。
黃河西岸的紅砂岩崖壁上,即為著名的福壽山石刻。
石刻刻於清乾隆十二年(1747)陰刻雙勾正楷“捧燈照岸”四個大字,以山喻景,形象生動。
旁有行草小字,內容為道教經文,對研究清代書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迭照望月》被列為平川八景之一,
其詩為:
濤涌鐘鳴北武當, 聲聲迭烈佑一方。
微波涵月煙嵐潤, 垂柳傍崖棗蕊香。
素練遙接銀漢渺, 丹峰巧送彩霞長。
唐明古剎靈虛氣, 潛入農家白玉堂。
北武當生態旅遊區,位於石嘴山市大武口市區,整個景區由森林公園、北武當廟、北武當地質公園三部分景點組成。
一是石嘴山市人民經過多年綠化建設占地1萬餘畝的人工生態林區-大武口森林公園;二是融佛、儒、道為一體的北武當廟;三是北武當地質公園,保存良好天然風貌的賀蘭山體,群峰林立、山巒重疊、山色皂灰凝重、氣勢恢宏。

森林公園

北武當北武當
大武口森林公園位於大武口區西北部,背依賀蘭山,懷抱大武口市區,規劃建設面積667公頃,按規劃將建成融遊憩、娛樂、生產、野趣、體育、文化、宗教等活動為一體的風景旅遊區。
它的建成,對大武口市區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美化家園、改善生態環境具有明顯作用。
森林公園於1997年11月16日正式開工建設,共平整綠化帶132萬平方米,清運土方60餘萬立方米,更換土方2萬立方米,種植35萬平方米的草坪和3萬平方米的苜蓿,共完成120個品種、32.1萬株樹木的栽植任務。
先後建成了防風林、中日友好林、名人紀念林、青年志願林、少年世紀林、軍民共建林、警民共建林、沙生植物園等林區,樹木成活率達到93.8%以上。

北武當廟

古剎概況

這裡是北武當壽佛寺,遠近遊客習慣地稱之為“武當廟”。
北武當北武當
這座古剎,位於巍巍綿延五百里賀蘭山北段的東山麓,距山水園林城市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僅5公里,是一座名揚寧夏全境的古寺。
自善信居士周兆熊、鄭惠等於崇禎十年正式在此建廟算起,至今已三個多世紀了。
壽佛寺依山而建,占地約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300餘平方米。整座廟宇,坐北朝南。
中軸主要建築有山門樓、靈光殿、觀音樓、無量殿、多寶塔、大佛殿等。

歷史記載

據《平羅記略?武當山配殿落成碑記》記載:“邑有武當者,連亘賀蘭山,因祝元武之像而名之也。香火之盛,歷年久已,至乾隆40年,山口石壁,忽現佛像三尊。
前禪師省仁於元武殿之後鑿石拓土,勞適大殿五楹(一楹為一棟)供佛像於其中,疾病苦危,有求必應。”
這段話雖然有神奇的色彩,但它告訴我們,武當廟原來是道教寺觀,而到了乾隆年間已演變為佛教的寺院。
由於它神奇的傳說,吸引周圍幾百里的善男信女到武當廟燒香拜佛,求神靈保佑。
特別是每年陰曆四月八日的佛誕,賀蘭山前後幾百里的漢、蒙人民,雲集於武當山,朝山拜佛,人群延綿數里之長,武當廟香火繚繞,空前旺盛。人們稱這日為朝聖日。
武當山的壽福寺始建年代不詳,據現存清嘉慶14年(公元1809年)《武當山建立獅子碑記》稱,武當山廟乃“山林古剎,西夏名蘭”,清乾隆三十年之間,省翁大和尚駐錫於此,“發願建寺,大佛殿宇三轉五楹,巋然壯麗,矗立雲霄”。更兼蒙古人等皈依瞻拜,則綿綿而不絕矣。

神話傳說

為何要在石嘴山的武當山建廟?這裡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在康熙己巳年,即公元1689年,石嘴山的巡邊士兵,每夜都在山麓巡邏,常常聽到“背上我”的呼叫聲。有一天夜裡,士兵們聽到呼叫後,隨口答應,頓時,一個士兵的背上就出現了一個人,只好把他背走。並問背上的人,你家住何處,姓什麼名,為什麼半夜三更一個人在這裡?但始終未聽背後的人回答。背走數里地,感覺越背越重,最後走不動了。士兵怒氣沖沖地說:“你是石頭人呀!怎么不說話。”語聲未落,背上的人落地。士兵點著火把一看,原來是一尊無量壽佛石像。恰好此處山側有一個岩洞,他就把佛像放置在岩洞中。到了癸末年,平羅的清軍駐守官兵,在賀蘭山圍獵,突然看見祥雲瑞氣,籠罩群峰,還隱約聽到兵器碰撞聲和馬蹄噪雜聲,大家覺得奇怪,就分頭在山林深處覓尋,終於在山洞中又發現這尊無量壽佛像,大家就把它背回來,越背越重,行至黑塔墩,就背不動了。當時,有位善行居士提議,此處土地平坦寬闊,可以在這裡修建一座寺廟,安置無量壽佛像。但由於沒有水,無法施工。於是,他們就默默地祈禱,求神佛顯靈相助。祈禱片刻,土地濕潤,往下挖掘,地下立刻就湧出一股噴泉,泉水清澈甘甜。於是,人們就在這裡搭棚住下,破土動工。用山上的石頭壘砌牆基,用黃土夯築牆,建造壽福寺。從此以後,壽福寺多次擴建,在清同治癸亥年,即公元1863年,壽福寺遭受一場大火,後又募捐重修。
北武當北武當

建築結構

石嘴山武當寺坐南向北,是一個由前後四進院落組成的建築群體,左右對稱。進了山門,穿過大殿,就相繼看到了觀音樓,無量殿,寶塔,大佛殿等。這些建築均位於建築群體的中軸線上。兩側有鐘鼓樓、五佛殿、五蕾殿等。山門、觀音樓為2層歇山頂建築,鐘鼓樓是之層十字歇山頂的亭式建築,重檐飛脊,玲球剔透,精巧秀麗。大佛殿前矗立著一座5層寶塔,塔高20米,用磚砌的樓閣式塔,平面呈正方形,四壁門洞山軒,使塔身形成許多梭角,其結構與銀川市的海寶塔十分相似,只是比海寶塔矮小,但仍是古樸壯觀。整個武當廟寺院建築群高低錯落,前後有序,莊重威嚴,結構緊湊,布局合理,非常壯觀。雖屬中國古建築的風格,但格外端莊秀麗,別具一格。

地質公園

賀蘭山北武當地質公園是寧夏第一個省級地質公園,位於大武口區賀蘭山北部,在整個賀蘭山系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面積68.8平方公里。園內地質遺蹟富集,奇石嶙峋,象形石亦真亦幻,山勢陡險,氣勢宏厚壯觀,是一個擁有典型地質歷史演化過程的天然博物館。
歸德溝內主要有“四景一泉”,即古長城烽火台景區、古岩畫群保護區、鑽洞溝自然風景區、沙窯田園景區、芨芨灘山水泉。這些“景”和“泉”形成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是賀蘭山的一大美景奇觀。尤其是鑽洞溝自然風景區內的各種景點別具一格,有“仙鶴峰”、“望夕峰”、“古三峰”、“七仙潭”、“龍頭鑽官橋”、“拉一把坡”、“蛤蟆峰”、“灰鶴窩”、“仙人洞”、“神色潭”、“七棵柏”、“雙乳峰”等景點,還有各種美麗的傳說、清冽可口的山泉水。
北武當北武當
韭菜溝,位於武當廟北側,為賀蘭山的一條原始山溝,峽谷全長10公里,四面環山,清涼幽靜,水草豐美,秀色可餐。峽谷中的“情侶峰”、“天門洞開”、“山神巡遊”、“力士探險”…天然絕成,美不勝收,讓人恍惚置身於張家界的天子山,又仿佛信步於金鞭溪。溝內蜿蜒著一條清澈的小溪,汩汩流淌,泠泠作響,為天然礦泉,甘爽宜人。韭菜溝的軍事位置,彌足珍貴。一是明代的軍事家為抵禦敵人的侵略,曾在山巒重疊海拔1500多米高的山頂上,修建了一段長約2000米的長城。本世紀中葉,因當代軍事國防的需要,賀蘭山中的韭菜溝中,又建造了許多軍事防禦工程,這山里、山上的軍事體系愈加濃重了韭菜溝撲朔迷離的氛圍,對人們的尋幽獵奇又形成了一個新的誘惑。發現於1994年的小渠子溝古樹化石,為2億多年前的古植物,屬台木,出露地面約8米,樹原長40多米,樹徑60厘米,具有較高的研究、觀賞價值。

規劃方案

規劃的北武當生態旅遊區包括大武口森林公園、北武當廟、韭菜溝、歸德溝、小渠子溝樹化石五個部分。這一景區文化底蘊深厚,品位高。森林公園是與北武當毗鄰的一處占地約一萬畝的融遊憩、娛樂、文化、體育為一體的城市風景旅遊區;韭菜溝是位於北武當廟北側距市中心約3公里的集明代長城、烽火台和賀蘭岩畫為一體的,對古中原地區封建王朝北部邊疆防禦體系做尋古游的好去處;歸德溝則是以其“四景一泉”形成獨特風景線,四景為古長城烽火台、岩畫群、鑽洞溝、沙窯田園,一泉則為芨芨灘山水泉。尤其是鑽洞溝的“仙鶴峰”、“望夕獅”、“十一潭”、“七仙洞”、“龍頭鑽官橋”、“拉一把坡”、“蛤蟆峰”、“灰鶴窩”等景點,因其據有美麗的傳說而更加令人怦然心動。
北武當北武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