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武當廟寺廟音樂

北武當廟,是寧夏最大的子孫常住寺院。它的寺廟音樂與北京潭枳寺佛教音樂有極深的淵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武當廟寺廟音樂
  • 地理位置:賀蘭山九泉口
  • 又名:壽佛寺
  • 屬於:臨濟宗岔派
民俗風格,有關歷史,

民俗風格

北武當廟寺廟音樂由於民歌、小調的融入,宮廷音樂的潤色,南北佛家的唱腔互滲,形成濃郁的音樂特色。武當廟寺廟音樂的文樂唱譜是用我國古代 “工尺譜”的記譜方法記錄下來的;而武樂,也是用我國一種古代對打擊樂器豎行式的記譜方法記錄下來的,又名“渣渣子”,是北武當廟佛教音樂最具價值的部分。經明末清初理義大法師,清康熙年間心禧老和尚、清末的寂念高僧、續早老法師等歷代僧人唱念演奏傳承至今,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延續下來,流傳於寧夏全境,內蒙古磴口、甘肅平涼、陝北西部等地區。北武當廟壽佛寺原留存佛教音樂工尺譜八百多首,“渣渣子”譜三百餘首,現僅存有師弟子相傳的常用曲譜幾十首,平羅縣佛教協會徐建業會長是“渣渣子”現今為數不多的傳承人之一。“渣渣子”已瀕臨滅絕,若不予搶救與保護,將會隨知者的故去而滅失。

有關歷史

“渣渣子”是我國古代的“工尺譜”之外的一種記譜方式,是用來記錄樂曲的節奏、音符、所示法器的種類的一種特殊的記錄方法,與簡譜、五線譜不同的是它採用豎行記譜方式,用不同的符號代表不同的法器。以符號的距離遠近表示時值的長短。“渣渣子”與工尺譜結合起來,音階,又有了音符,便可構成基本的樂譜。演奏時一般是一人一件法器,與唱念、笛笙等樂器合起來,眾僧共同演奏、唱念。主要用於祝聖法事、大型集會(如迎大法師、貴賓等)活動。
佛教音樂“渣渣子”的倖存,證明了中國古老的佛教音樂(打擊樂)的記譜方法還沒有消失。它以其獨特的自成體系的記譜方式,證明和記錄了北武當廟壽佛寺佛教音樂,對研究佛教音樂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