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葛東北土墩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廟上村東北,墓直徑35米,高4米,呈上小下大的饅頭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廟上東北土墩墓
- 所屬年代:西周;春秋
上葛東北土墩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廟上村東北,墓直徑35米,高4米,呈上小下大的饅頭狀。
上葛東北土墩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廟上村東北,墓直徑35米,高4米,呈上小下大的饅頭狀。文物特徵墩上長有樹木。1...
廟上西土墩墓 廟上西土墩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白馬鎮廟上村西250米處。文物特徵 直徑15米,高3.2米,呈饅頭狀。墩上長有雜草。
廟上西北土墩墓 廟上西北土墩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白馬鎮廟上村西北80米處。文物特徵 直徑30米,高2.8米,呈饅頭狀。墩上長滿樹木。
仙姑村委廟西土墩墓群位於薛埠鎮仙姑村委北側,土墩墓是商周時期江南地區最為獨特的墓葬形式,主要分布在蘇南、皖南和浙江、上海等長江下游一帶。這種墓葬利用丘陵地帶的山岡或平原上的高地,在地面上安置死者和隨葬器物,然後堆積起饅頭狀土墩。土墩墓里祭祀器物主要有罐、瓿、壇、鼎、豆、碗、盅、蓋等。2010年5...
從地理位置上看,緊鄰射陽古城的東北部為煙波浩渺的射陽湖,惟有西南一片相 對高亢的田地為世代射陽人的安息之地。《萬曆寶應志略》記載:“射陽墩在射陽湖之西,墩以數千 計,若懸盂覆釜,大小夾持 間,有徑如列埏隧”。明代進 士、九江知府朱曰藩在描寫 射陽墩的壯觀時,曾有“沙墩 排萬馬,煙海失群鳧...
從封土規模、形狀及墓葬形制來看,該墓是春秋戰國時期越國高等級貴族墓。陶山越國貴族墓 陶山越國貴族墓,位於柯橋區平水鎮東桃村桃園裡自然村東北的陶山山頂,北臨平王公路,西南為桃園裡自然村,南為高山。主墓封土表面種植毛竹,封土形狀為長條覆斗狀,南北走向,頂部長43.75米,寬約20.56米,高約3米。墓葬被...
三頂帳房漢代古墓葬位於烏前旗黑柳子鄉三頂帳房村東北約1公里處。此處有大小高低不等的近百處封土堆,經部分清理髮掘,考證為西漢中期至東漢中期的古墓葬,其中兩漢晚期墓為土坑豎穴墓,有棺有槨,出土文物有大量帶字陶罐、青銅燈台、吉祥牌飾、漆盤、漆奩等,特別是出土了數枚鑲嵌在漆器口沿上的金銀動物的生肖像...
主要由墓園兆溝、墓葬群、家廟遺址、神道四部分組成,呈東北高西南低、東北寬西南窄“倒置酒瓶”狀,入口開於西南端,周圍環繞兆溝。家廟位於墓園入口之北,屬呂氏族人祭祀場所,始建於墓園落成之時,延續使用時間長達近千年。神道是連線家廟與墓葬群的唯一通道,居於墓園中軸線中部,道旁兩側排列石象生。墓園兆溝 ...
惠帝時在長陵設原廟,以後成為定製。各陵都有許多臣僚的陪葬墓(見漢代帝陵)。東漢帝陵 除獻帝的禪陵以外,其餘11陵都在河南省洛陽市的附近地區。光武帝的原陵被認定在洛陽東北的孟津,尚待證實。其餘諸陵,雖經多次調查,都未能確定。據文獻記載,從明帝的顯節陵開始,陵園周圍不築牆垣而改用“行馬”。墳丘之前...
吳越文化又稱江浙文化,是漢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吳越文化區以太湖流域為中心,其範圍包括今上海、江蘇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吳越文化又可細分為“吳文化”和“越文化”,兩者同源同出。吳越文化有其鮮明的標誌形式,如舟揖、農耕、印紋硬陶、土墩墓、懸棺葬以及好勇尚武、淫祀和斷...
楊後殿山土墩墓群。位於龍游上圩頭鄉下楊村楊後殿山的東北坡,總面積約300平方米,大部分被破壞。散見有原始瓷片、印紋陶片、原始瓷。黃褐色釉已脫落。陶片有方格紋、曲折紋、席紋、回字紋、條紋及方格對角線加圓圈紋等。寺底袁古墓群。位於龍游下庫鄉寺底袁村,遺物有西周時期印紋陶片、玉決、玉珠等器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縣衙署東北角,即今宣傳部大院“萱苑”東北隅,至今保存有一叢在明代就分株移植於此的古臘梅。這叢臘梅祖本原在宋代衙署二堂西北部的土山梅亭旁,為范仲淹當年親手種植。滄浪亭館 北宋天聖四年(1026 年),時任興化知縣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在城南的南溪(今南官河)與向北流經城區的滄浪溪(...
鴻山自古就有著名的“鴻山十八景”。十八景除天然景色外,多數是泰伯與梁鴻的遺蹟,民間傳說甚多。泰伯墓 泰伯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吳地誌》與《南徐記》載:泰伯死後葬在離梅里(今梅村、原“句吳”都城)東北正九里之遙的鐵山尾南麓,從此鐵山更名為“古皇山”。墓系東漢永興二年(154年)敕建,吳郡太守...
巴林堡地區最早出現的建築物大約建造於三千年前,地址選在巴林島東北部的山峰附近。目前巴林堡遺址所保存的建築大約始建於6世紀。遺址享有巴林“最重要的古代遺蹟”稱號。遺址最初的發掘工作是在1954年和1972年,由丹麥的一個考察隊進行。之後的1977年,來自法國的考察隊也進行了發掘工作。自1987年起,巴林本地的...
廟墩遺址位於陶崗村東南,北臨東倉溪河。遺址由環壕和土墩兩部分組成。土墩原高5~6米,2011年當地為蓄東倉溪河之水,取廟墩之土修建降龍壩,將土墩降低近4米。專家從地形觀察,其環壕寬15米左右,採集陶片有鬲足、灰陶罐口沿等。龍王墩墓地 龍王墩位於倉埠街道井山村龍王墩灣,其東距倒水河約100米,東北...
他們居住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東北部,海拔170米的一個天然山洞裡,因而被稱為山頂洞人。洞長約12米,寬約8米,面積為90多平方米,可容數十人生活。洞裡自然分成“上室”和“下室”。上室在洞口處,是他們的公共居室。下室在洞的深處,是他們的公共墓室。山頂洞人的成員都是平等的,遵守共同的習俗。他們...
寺墩遺址位於常州市東北15公里處,屬武進市(武進區)鄭陸鎮三皇廟村。原是一處高出地面20米的橢圓形土墩,東西100米,南北80米,周圍有河道圍繞,屬太湖地區典型的良渚文化台形遺址。4號墓距地表深0.7米,出土了玉璧、玉琮、穿孔石斧各1件,以及玉管、玉鐲等裝飾品。1973年春天出土的30多件璧、琮等玉器被...
吳越文化有其鮮明的標誌形式,如舟揖、農耕、印紋硬陶、土墩墓、懸棺葬以及好勇尚武、淫祀和斷髮文身,先秦典籍多有記載。從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路走來,歷經數千年的風雨同舟,吳越文化風采依舊。“吳文化”和“越文化”“同俗並土、同氣共俗”,逐漸在相互交融、激盪、流變與集成中形成統一文化類型。金陵文化 ...
邕寧縣頂螄山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位於蒲廟鎮新新村九碗坡東北約1公里的頂螄山上,即八尺江與清水泉交匯處的三角嘴南端,屬邕江支流八尺江右岸第一階地;現存面積5000平方米。該遺址於1994年8月發現,1996年10月,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華南工作隊和自治區文物工作隊的考古專家複查鑑定,確認為目前廣西發現的保存...
赤烏四年(241年) 四月,孫權分兵四路攻魏:衛將軍全琮率軍數萬出淮南決芍陂(今安徽壽縣南)之水,威北將軍諸葛恪攻六安(今安徽六安東北),前將軍朱然攻樊城(今湖北襄陽),大將軍諸葛瑾攻祖中(今湖北南漳蠻河流域)。 五月,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孫倫圍攻樊城,諸葛瑾、步騭侵掠柤中,司馬懿自請出兵往...
張應瑞家族墓地 / 袁台子墓 / 馮素弗墓 / 輝發河上游石棚墓 / 刀背山墓地 / 鴻山墓群 / 徐州墓群 / 象山王氏家族墓地 / 東陽土墩墓群...侵華日軍東北要塞 / 馬勒住宅 / 國際飯店 / 俞樾舊居 / 阿炳故居 / 中央體育場舊址 / 國民大會堂舊址 / 中央大學舊址 /...
楊後殿山土墩墓群,位縣城南5公里下楊村東北500米楊後殿山東北坡。散見原始瓷片、印紋陶片。據所採集原始瓷片及印紋陶片考證,屬商周時期。扁石土墩墓群,位縣城南24公里溪口鎮扁石村,散布約1公里長黃土崗上。出土原始瓷豆、孟、尊、碗及筒形罐、印紋陶瓮等屬西周時期器皿。東華山——石塔頭墓群,位縣城...
北系千里崗山脈向西南跨越常山、柯城,入境後經灰坪鄉、上方鎮,呈西南一東北走向延伸,與淳安縣自然成界,東達建德市,盤百千里。水文 衢江區境內水係為錢塘江上游支流,屬山區性河流,源短流急,河床比降大,水位、流量、流速的變化,受降雨的控制,洪枯水位明顯,具有山地型河流暴漲暴落的特點。幹流衢江,由西...
1931年,日本發動了侵占東北的“九一八事變”。事變的發生,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抗,撫順平頂山“萬人坑”,就是在抗日義勇軍襲擊撫順後日軍對平頂山居民大屠殺形成的。平頂山位於撫順市的東南郊,原是一個有約3000多人口的郊區村鎮,居民由煤礦的礦工及其家屬和當地農民、商販等組成。1932年9月15日晚,抗日義勇軍...
四、古墓葬 五、古建築 第四章 革命史績與革命文物 第一節 革命史紀要 一、火焚洋教堂 二、抗墾鬥爭 三、東北挺進軍駐防準旗 四、中國共產黨在準旗的革命活動 五、準格爾旗人民政權的組建 六、準格爾旗人民武裝的建立與活動 第二節 重大戰役 一、清代戰事 二、抗日戰爭 三、解放戰爭 第三節 英烈傳略 郝永海...
古城遺址的西部和東北部有大量的古墓葬。臨戎古城遺址 臨戎古城遺址位於瞪口縣補隆淖鄉河拐子村西。建於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該城呈長方形,城垣由黃土夯實築成。南北垣長約450米,東垣長637.5米,西垣長620米,古城的西北部及東北部還殘留著0.5~2米高的土垣。城內出土文物有:繩紋磚、瓦、罐...
鞏留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81°34′~83°35′、北緯42°54′~43°38′,東南與和靜縣接壤,東北與新源縣毗鄰,北部同尼勒克縣和伊寧縣隔河相望,西部與察布查爾縣相鄰,南部與特克斯縣相依,轄元面積4528平方千米。地形地貌 鞏留縣由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貌單元所組成,三者分別占鞏留縣總...
故城東有老鴣山,山西側有元代廣威將軍同知嶧州軍事周忠及其子武節將軍兼邳州節度副使周瑞昌的墓葬。南常故城東西長約550米,南北寬約440米,略呈長方形。故城東北隅,沿東牆基向北延伸出一個南北約100米的突出殘存土墩部分,俗傳為“北門”,亦稱“瓮上”,其餘地上蕩然無存。故城附近,古墓很多,經常有畫像...
金純墓冢 在泗洪縣龍集鎮東約五公里處的應山村,有一座高出地面五、六米的大土墩,坐落在成子湖邊,這土墩乃是經歷明代五朝(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任過三部(禮部、工部、刑部)尚書,生為太子賓客,卒贈I山陽伯的金純墓冢。仕途生涯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讀完太學後,又以出眾的才華被吏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