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華(原國務院參事)

廖華(原國務院參事)

廖華,土地革命時期曾任中共北平市委員會書記,河北省委常委兼北方互濟會書記。建國後曾任福建省人民政府文教廳長,政務院參事,國務院參事。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同名人物有文廣新局局長,中學教師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華
  • 別名:王曉林、陳繼周、陳國柱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98年8月
人物簡介,參事上書,

人物簡介

廖華,1898年8月生,福建省莆田縣人。曾用名王曉林、陳繼周、陳國柱。中共七大正式代表。
在中學時期參加護法鬥爭和五四運動。1922年考入廈門大學,參加反殖民地教育運動。1924年隨進步師生轉到上海創辦大夏大學,當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6年初由黨中央介紹回福建莆田創建黨組織。3月到廣州參加全國第三次勞動大會,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第三團第三營黨代表。7月又由黨中央介紹回福建參加領導大革命運動,接應北伐軍入閩。12月任中共莆田特區區委書記。1927年4月因國民黨右派發動政變,遂秘密轉赴武漢向黨中央匯報,旋又被派回福建開展地下鬥爭。11月在仙遊建立黨的縣委組織,任縣委書記。1928年4月因領導開展反菸苗捐鬥爭被通緝,從而離開莆仙,到上海工作。曾任中共滬西區委秘書長,代理組織部部長,法南區委宣傳部部長,上海工聯會宣傳部秘書。1929年底因參加工人集會而集體被捕,1931年2月出獄後,任中共滬西區委組織部部長,全國互濟會組織部部長兼黨組委員。不久調北平和天津市委工作。7月至9月任中共北平市委員會書記。1933年夏任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兼北方互濟會書記。9月因叛徒出賣再次被捕入獄。
1937年由周恩來董必武派人接應出獄後,調入新四軍工作。1939年5月起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秘書。1940年赴延安學習,參加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1945年4月至6月作為華中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
抗日戰爭結束後調東北工作,任遼寧省教育廳廳長。1946年任旅大行政聯合辦事處黨團成員。後任旅大行政公署民政委員會主任,關東行政公署委員兼文管會主任。1948年10月任大連地委文物委員會主任。後隨軍南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副廳長。1951年調任中央文史館辦公室主任兼參事。1954年起任國務院參事。1969年8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參事上書

1956年,根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廖華、李仲公余遂辛李奇中林志鈞胡公冕舒宗鎏萬保邦徐行之王卓然張知行范朴齋李一平陳修和張志和安若定左宗綸、章友江等18位國務院參事聯名向周恩來總理匯報工作,直言中共的統戰工作有偏差:“我們的意見是:切實檢查統戰工作的作風,糾正偏差;同非黨人士接觸應方式多樣,深入實際,個別訪問談心容易聽到盡情盡意的真話,而不是在檯面上的‘官腔’;多在行動及事實上予人以鼓舞以開新風;真正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多聽意見,有錯認錯。”報告希望及時解決這些問題,以消除有關人士的疑慮。這便是當時著名的“十八參事上書”。
根據國務院參事們的意見,黨中央和國務院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檢查黨的內外關係,國務院也開始著手提高參事的政治、生活待遇。國務院全體會議開會時允許參事室派三位代表列席會議,允許國務院參事列席政協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允許國務院參事輪流參加政府舉辦的一些大型招待宴會等等。當年國慶節,全體參事還應邀登上了天安門,與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起參加了國慶觀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