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淦標(Kam-biu Liu),生於香港,地理及古生態學家,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美國地理學家協會會士,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海洋學和海岸科學系George W. Barineau III傑出教授、系主任。
廖淦標1974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地理系,獲得地理學學士學位;1978年,獲得多倫多大學地理學碩士學位;1982年獲得多倫多大學地理學博士學位;1984年加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曾任地理及人類學系James J. Parsons傑出教授;2006年,轉至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海洋學和海岸科學系;2013年,獲選為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海洋學和海岸科學系系主任;2018年,獲得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古環境變化專業組終身成就獎;2022年,當選為美國地理學家協會會士;2023年,獲得美國地理學家協會氣候專業組終身成就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淦標
- 外文名:Kam-biu Liu
- 出生地:香港
- 畢業院校:多倫多大學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代表作品:《Hurricanes and Typhoon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 主要成就:2008年當選為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2022年當選為美國地理學家協會會士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70年,考入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主修地理;大一時副修社會,大二時副修經濟,直至畢業;大三、大四時選修幾門生物學科,其中胡秀英教授開設的本地植物課啟發了他對生物地理以及植物學的研究興趣。
1972年,廖淦標任《中大學生報》總編輯時出版一期“西藏專輯”,向同學全面介紹西藏地區的歷史、地理與文化。
1974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得地理學學士學位。
1976年,赴加拿大升學。
1974年,獲得多倫多大學地理學碩士學位。
1982年,獲得多倫多大學地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1984年,移居路易斯安那州,加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曾任地理及人類學系James J. Parsons傑出教授。
2006年,轉至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海洋學和海岸科學系,歷任教授、George W. Barineau III傑出教授。
2013年,獲選為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海洋學和海岸科學系系主任。
2015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2014/15年度黃林秀蓮訪問學人”。
2023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擔任校長特聘訪問教授(Vice-Chancellor Visiting Professor)。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廖淦標在將冰芯用於中國和南美的高山冰蓋中提取花粉和重建古環境研究方面取得了國際公認的成就。
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時,廖淦標在南美亞馬遜盆地西部發現二、三萬年前的羅漢鬆化石,據此首次提出亞馬遜盆地於盛冰期時溫度曾大幅下降的觀點。該破性發現對美洲熱帶雨林地區的古氣候環境以至物種多樣性的傳統理論,作出了革命性的挑戰。自此以後,亞馬遜盆地的冰期氣候主導力量是“變冷”而非“變乾”的觀點,已逐漸被日益增加的古氣候紀錄所證實。
廖淦標對第四紀古氣候及古生態學的另一貢獻,是他首創以孢粉分析套用於熱帶及亞熱帶冰帽冰岩芯研究之上。他發表的Quelccaya冰帽及Sajama冰帽冰岩芯孢粉記錄,對闡明南美熱帶安底斯山地區的ENSO事件及小冰期以來的氣候變化及植被反應甚起作用。此外,他亦首創以孢粉手段研究敦德冰帽冰岩芯的工作,並由此推論印度洋西南季風在全新世早期(5000-10000年間)增強,引致中國西北部乾旱區降水增加,氣候較全新世晚期偏濕。
20世紀80年代末,廖淦標開創古風暴學的研究,主要以地質學方法利用多種代用指標研究古代颶風活動。他首先套用墨西哥灣沿岸湖泊沉積記錄,恢復五千年來颶風活動歷史與氣候演變關係。他更與歷史學者合作,共同開展以史學手段,根據中國歷史文獻,尤其是方誌記錄,研究中國東南沿海近千年颱風活動史。
- 學術論著
截至2023年6月,廖淦標已在《科學》(Science)、《自然》(Nature)、《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等國際科學雜誌出版超過170篇文章,被引用超過13,000次,H指數為59。他在2004年編著的《Hurricanes and Typhoon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一書,是古風暴學的奠基之作。
- 合作交流
1984年加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以後,廖淦標首即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開展對長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以來的古環境演變研究,並發表長江三角洲北端一萬二千年來的孢粉紀錄。他同時以西方最新的科學觀點,對近數十年中國國內同行發表的孢粉學文獻資料進行綜合整理。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他與中國孢粉界同行共同領導倡議成立中國孢粉資料庫。
自1991年至2007年,他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及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等單位合作,親赴青藏高原考察五次,在六個小湖泊打鑽並採集二百多個表土孢粉樣品,全面開展青藏高原晚冰期以來古環境演變的研究工作。
人才培養
- 開設課程
據2023年10月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官網,廖淦標開設以下兩門課程:
OCS/ENVS 4600.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CS 3200. Hurricanes and Typhoons
- 指導學生
截至2015年,廖淦標已培養12名博士及11名碩士畢業生。
- 教學獎勵
廖淦標於2001年獲得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老虎運動基金會本科教學獎。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
1983年 | 美國地理學家協會Warren Nystrom Award |
2004年 |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傑出教師獎 |
2008年 |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Rainmaker獎 |
2008年 | |
2010年 |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海岸與環境學院傑出教師教學獎 |
2013年 |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Rainmaker獎(高級學者獎) |
2018年 | 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古環境變化專業組終身成就獎 |
2019年 |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傑出研究大師獎(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領域) |
2022年 | 美國地理學家協會會士 |
2023年 | 美國地理學家協會氣候專業組終身成就獎 |
社會任職
個人生活
- 興趣愛好
廖淦標少時最喜閱讀文史書刊, 尤愛讀三國演義、唐詩宋詞及春秋雜誌等,無不涉獵。在英皇書院時受地理老師及同窗好友薰陶,常往香港山頭野嶺遠足旅行,攀山涉水,觀景鑿石。短短一年,即已培養出對地理及地質學的濃厚興趣。
- 家庭生活
在崇基學院當助教時,廖淦標與他的未來夫人林紹顏(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環境科學系傑出教授)從認識到結合,從此開啟了在地理科學領域合作研究的人生旅程。
人物評價
廖淦標長期以來被譽為“古風暴學之父”。(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評)
一位美國地理學家協會成員獲得多個專業組的終身成就獎是極不尋常的,而廖淦標博士已獲得古環境變化和氣候兩個專業組終身成就獎的認可,這證明了他在研究中做出的跨學科貢獻。(美國地理學家協會氣候專業組成員Robert Rohli教授評)
廖淦標是古風暴學(一門年輕學科,以地質技術研究過去的颶風)的先驅和研究領袖,地位廣受國際認可。(香港中文大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