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原廖河村與陽崖村合併,定名為廖河村。廖河村位於北浴鄉西南,國土面積9平方公里,轄24個村民組,戶數588戶,人口2438人。
基本介紹
基本情況,礦產資源,企業,村級建設,文化古蹟,地圖信息,
基本情況
廖河村鎮建設發展較快,2005年6月,被批准為安慶市村莊建設示範村。村鎮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鎮內建有村部樓房庭院,有國小教學樓、村衛生室、商店服務行業等。鎮內居民有60戶,新建樓房90幢,“宿兩”公路穿街而過,促進了村鎮街道的延伸和發展。
礦產資源
企業
1、招商引資企業:安慶漢玉有限公司投資6000萬開採大理石,奧運會國家游泳館“水立方”使用了該企業石材。
2、宿松縣養殖業協會共有肉牛養殖戶21戶,存欄235頭,山羊養殖戶19戶,存欄534頭。
村級建設
北浴鄉廖河村村部周邊居民異常高興,期盼多時的路燈終於在村民廖九江、廖小中、廖航輪等幾位的捐款下安裝起來了。
北浴鄉廖河村座落在宿松縣西北邊陲,與陳漢鄉、柳坪鄉毗鄰,典型的山區窮村,村民過早地外出務工創業,經過辛苦的勞作後,村民廖九江、廖小中、廖航輪等輪陸續地發起了家置起了富,但他們富了不忘家鄉。前段時間他們聽說,村民打著電筒在路邊跳廣場舞,於是決定要捐款安裝路燈。說乾就乾,於是他們打電話聯繫採購,請民工挖槽埋桿線,叫車子拉路燈,請師傅安裝,整整花了近二十多天,37盞路燈已矗立在沿庫南路至廖河村部路邊。現在每天晚上,沿線燈火通明,方便了過往行人及周邊民眾出行。
據了解,廖小中、廖航輪等人系中共黨員,早年外出創業,經過努力,現在小有成就,一直以來非常熱心支持家鄉建設,多次向村裡的困難家庭捐款捐物,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文化古蹟
廖河戲台
廖河戲台建於明嘉靖年間(1552-1566),廖氏景朝公始建,清代嘉慶二十二年(1817)重修,1991年三修竣工慶典,1986年12月縣政府批准為宿松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批准為安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築為前後兩台兩層,占地面積40平方米,台上正中橫樑上有嘉慶二十年、學遠、善長、濟川、義英修等字,台前兩柱刻有倒爬雙獅,各書“福”“祿”一字,台上正面三匾並聯生輝,中“大雅元芙”左“ 德”右“象功”諸字,玉琢金雕,朱漆金粉尚存,台柱堅硬牢固。1991年三修竣工慶典,由宿松書法家黃志平先生新筆書寫廖廣由先生所作戲台兩柱對聯:羅漢尖,開百代雄風,人品雅從高外立;廖家河,集千宗祥端,文光喜自藝材來。字型雄勁,為古戲台爭光添彩。
廖河新屋
廖河新屋祖堂坐落於宿松縣廖河村,由廖河廖氏第十四世祖廖文彬、廖文英主持修建,江西工匠歷時三載,落成於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正堂高懸時任宿松縣令鄒傑所贈的牌匾,鐫有“松竹同永”四個大字。合抱之木數櫞,兩隻鰲魚( 中國老百姓習慣的把大地上發生的地震等怪異現象,稱之為“鰲魚轉側”。他們認為地球是由鰲魚的四隻腳頂著的)尾拖住五架梁。正堂兩邊均為“悶鼓”(全木製牆),房舍達三十餘間,兩個大天井,十餘個小天井。房舍之多,面積之大,運用木材之多,是宿松罕見的古建築,標誌著廖河廖氏的繁榮昌盛,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它與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廖河戲台相近,又一重要明清古建築。
仙雲庵
仙雲庵始建於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坐落於廖河村龍頭山頂,又名貓耳尖(山前後有巨石兩塊峙立,形如貓耳而得名)。正中有巨石矗立,高兩丈余,下供白衣娘娘像。據傳建廟前白衣娘娘顯聖情形,峰頂四周,紫氣垂蓋常年不散,巨石尖上,白衣娘娘清晨梳洗打扮。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版《宿松縣誌·民族志》對此作有專項記載。因而建廟供奉白衣娘娘祀以香火紀念。廟以山得名,故曰:“仙雲庵”。
地圖信息
地址:安慶市宿松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