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安祥

廖安祥,人稱“安伯”,香港亞洲貿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亞洲旅行社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香港嘉應商會榮譽會董,廣東嘉應大學名譽董事長。1907年出生於廣東梅縣,1925年赴香港謀生。1949年,柳亞子在一首詩的跋文中稱廖安祥為“梅州大俠”。1994年春,廖安祥先生被梅州市人大常委會授予“榮譽市民”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安祥
  • 別名:人稱“安伯”、“梅州大俠”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梅縣
  • 出生日期:1907年 
  • 逝世日期:1997年
  • 職業:商人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參與港九“秘密大營救”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軼事,家庭成員,

人物簡介

廖安祥(1907年-1997年),廣東梅縣人,早年經商香港,思想進步。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期間參與並組織了著名的港九“秘密大營救”。他以“義順源”商號作據點,掩護救出了被困香港的何香凝、柳亞子等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和民主人士,被譽為“梅州大俠”。同時,他還開辦了“源吉行”,籌集了大量支持華南抗戰的經費和物資。
1941年香港淪陷,困留在香港的大批愛國人士和進步文化人,頃刻之間陷入萬分危險境地。廖安祥根據南方局周恩來的指示,協同廣東地下黨,冒著生命危險,千方百計將何香凝廖承志柳亞子經普椿連貫喬冠華茅盾鄒韜奮胡繩夏衍等,營救離開香港,回到內地。茅盾將這次行動稱為“抗日戰爭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何香凝在回憶當年脫險的詩中說:“萬里漂零意志堅,怕為俘虜辱當年,河山不復寧頭斷,逆水行舟勇向前。”她所說的“逆水行舟”就是當年廖安祥護送她在海上輾轉七晝夜,終於到達內地的情景。
1949年,第一屆全國政協將在北平召開,許多居留香港和海外的愛國人士無法赴會。廖安祥根據黨組織的指示,克服重重困難,將居留在海外的陳嘉庚黃紹竑、吳荻舟等大批愛國人士安全順利地護送到北平。
1949年秋,國民黨“兩航起義”後,妥善處理起義的後勤問題十分艱巨,廖安祥協助軍代表,用最妥善、最節省的辦法將六火車的飛機零件和滯留香港的3000人員運送回廣州。
新中國成立後,美國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廖安祥想盡一切辦法,不惜遭到誤解,忍辱負重,完成從香港運送煤炭、鋼板、大米、戰略物資等內地急需物資的任務。廖安祥半個多世紀在香港和廣東做生意,慘澹經營,創下了一份豐厚的家業,有人稱為“可以買下九龍半條街”。他作為國家幹部,輕財重義,離休前,將自己的全部家業,無償交給國家,沒有給子女留一分錢。後來又把自己100多萬元退休金也捐獻給了梅州,為家鄉修橋建路辦教育。
90高齡之時他回到梅州參觀訪問,看到新建的梅州嘉應大學,十分高興,便無償將其多年收藏的字畫110多幅全部捐獻給了嘉應大學。其中有何香凝、柳亞子、郭沫若、茅盾、劉海粟、耿飈黃鎮、吳作人、錢松岩、婁師白、李可染、董壽平、黃永玉、關山月、李苦禪、黃胄趙少昂、黎雄才等大家作品,這些稀世珍品,價值連城。捐贈之後,他連一張收條也不要。

人物生平

廖安祥,9歲上村國小讀書,15歲到丙村三堡學堂讀高小,1924年考入梅縣學藝中學讀國中。1925年2月,他奉祖母和母親之命赴香港,侍奉務工致病的父親。到達香港後,白天給父親煮飯、煲藥,晚上到夜校學習英文。是年6月,香港舉行總罷工,聲援廣州工人抗議英國在沙基的暴行,激發了他強烈的愛國之心。此時,其父供職的義順源商行,因為大罷工生意冷淡,他的父親便向老闆請假回鄉,臨行前請求安排廖安祥在商行工作。於是廖安祥留在義順源從勤雜到裝貨理貨,先後工作了14年。其間,他學到許多輪船運輸、進出口貿易的知識和經驗,結識了許多朋友。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廖安祥與一批愛國青年組織足球隊,後又組織“晨鐘社”,經常討論時事,動員民眾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初,八路軍香港辦事處負責人之一的連貫(大埔縣人)到義順源聯繫運送物資事宜。了解到廖安祥是出身貧苦,經歷過省港大罷工,有一定覺悟的工人。便介紹他參加由蔡楚生夫人陳曼雲主持的救國宣傳訓練班第一期學習。八路軍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和連貫、茅盾、章乃器等經常到訓練班講課。使廖安祥的思想覺悟得到提高。訓練班學習結束後,廖承志便叫他當交通員。他利用義順源樓下行李倉的1個小房間作通訊聯絡點,把每天收到的密信交給地下黨樑上苑(松縣鬆口人)聯繫處理;凡是南洋、外國來的交通員由他和樑上苑負責聯絡;去延安“抗大”的由他負責接送;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出版的《民眾》周刊紙型寄到香港後,由他負責到郵局領取,交樑上苑到新文化書店印刷出售。
1938年10月21日廣州淪陷。這時,香港雖未被日軍占領,但省港交通線被斷絕。為了開闢新的交通線。廖安祥按照連貫的安排,與彭東海、葉欽梧合股在惠陽淡水設立“東和運輸公司”,打通香港—沙魚涌—淡水—惠州—老隆及興梅、潮汕、曲江等地的運輸線。在惠州,將東江的桐油、茶葉、豬鬃、黃麻、皮革等物資運到香港;從香港把棉紗、布匹、顏料、西藥、汽車零件運回內地。並在淡水租了1棟房屋開設華僑旅店,作為中轉站。不久,日軍入侵淡水,華僑旅店被搶一空,被迫關閉。廖安祥分得紅利4萬元港幣,他將其中的1.5萬元寄回梅縣作學校獎學金;2.5萬元捐贈給地下黨,由連貫派潮汕人謝一超購買2條電船,交給廖安祥的朋友劉永福掌管,準備在香港淪陷時運人運物。
1941年12月25日日本占領香港,到處抓人殺人,搜捕抗日人士,限令抗日人士向日本占領軍“報到”,許多愛國人士和知名文化人被困在香港,處境極為危險。這時,廖承志等遵照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周恩來的指示,開展“秘密大營救”,把大批著名的愛國人士和著名文化人搶救回內地。廖安祥在廖承志、連貫等領導下,參加“秘密大營救”工作。他冒著生命危險,與中共博羅縣委書記李健行等一起設法護送廖承志、連貫、喬冠華等人;把國民黨元老何香凝、柳亞子和困守在香港的60多位愛國民主人士和知名文化人搶救回內地,出色地完成任務。
1942年1月,廖安祥離開香港到惠州去見廖承志,和廖承志一起坐船到老隆地下交通站。依照廖承志的指示,與喬冠華、連貫一起同路到梅縣。廖安祥在梅縣住了一段時間後,與連貫一起同往惠州,連貫交了3萬元給廖安祥開辦“源吉行”,由廖安祥任經理,張如松任副經理,另1位副經理是東江游擊隊的盧偉如。源吉行開業後。廖安祥通過各種關係,把生意做好,成為惠州城當時最大的商號之一。他把獲得的利潤每年上交近百萬元,有力地支援抗日游擊隊。同時接待從香港回來經過惠州的愛國人士有幾百人。1942~1944年,日本飛機經常飛臨惠州狂轟濫炸,源吉行被炸塌,加上源吉行掩護過不少地下黨員和游擊隊員,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注意,涉嫌“通共”風聲日緊。1945年日軍再次攻打惠州時,廖安祥藉機結束源吉行生意回梅避難。他回到梅縣後,與張文一起在丙村創辦“三鄉行”,承諾擔任總經理。1946年初,他親自到汕頭回瀾橋開設三鄉行汕頭分行。事畢,從汕頭乘機船去香港。回到香港後,他立即去找連貫和饒彰風,接上關係後,按照饒彰風的指示留在香港,擔任交通聯絡工作,繼續從事交通客運。廖安祥找到侯新如,與侯合股開設“亞洲貿易公司”,辦理接送旅客,代辦各種業務;同時暗中為黨工作,輸送一批地下黨員和進步青年回內地參加武裝鬥爭。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間,在香港的李濟深、張文、陳嘉庚、吳荻舟、張志祥、白楊等一批民主人士和愛國人士要先後秘密趕赴北京,參加全國政協籌備會和全國第一屆政協會及開國大典,加上其他要北上的共有千餘人,廖安祥和廖冠章具體操辦,分期分批通過太古輪將他們運送到天津,然後轉車到北京。1949年廣州解放後,國民黨中國民航和中央民航在香港起義(簡稱“兩航起義”),有71架飛機需要派人看守,有3000多兩航公司工作人員和家屬要安排生活,並把他們送回廣州。中央派來軍事代表,任命廖安祥為總幹事,負責具體工作。他衝破種種困難,組織東利公司全體職工,僱請300人共同看守飛機;每天發出10個車皮,費時半個多月,把3000多人及其行李運回廣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國家從國外購進6噸軍工生產急需鋼材,貨到香港後,卻遭到敵對國的封鎖禁運,廖安祥暗中與人聯繫,偷運回國內,用去300萬港元,為國家節省50萬港元。中國人民解放軍要解放海南,急需大量汽油,他又冒著極大的風險,組織“亞貿”汽車,用1個月時間,從青衣島運回廣州。受到解放軍首長來電讚揚和表示感謝。1951年,廖安祥奉調新開設的廣南運輸公司任總經理。1952年“三反”、“五反”期間,他被調回廣州參加運動,被審查批鬥,扣上“走私大王”“大老虎”的帽子,受到停職停薪處分。後經組織認真調查,所謂“走私大王”、“大老虎”全部被否定,作出正確的結論,給廖安祥還了清白。1956年返回香港,重任亞洲貿易行經理,在他的建議下,組織上同意“亞貿”實行公私合管。在他調回廣州期間,“亞貿”在廖運章主持下贏得相當的營利。廖安祥重任經理後,得到時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樑上苑批准,先後購進8間貨倉,單地產1項值500萬港元。後來他把“亞貿”資產全部獻給外交部,時值1000多萬港元(按現值約1億元)。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上級部門派來新的經理,“亞貿”原有人員大批被解僱,只留下廖安祥、廖運章等5人。新的經理還搞了個“亞洲旅行社”,因經營不善,難於維持,只得由廖安祥擔任“亞貿”、“亞旅”2家公司的經理。1985年,“亞貿”成立45周年,廖安祥申請離休,經組織批准,享受廳(司)級待遇,並保留董事長的榮譽職務。
廖安祥生性豪放,樂於助人,行俠仗義,公而忘私。1949年廖安祥去北京,見到柳亞子,談及昔年“大營救”的情況,柳亞子賦詩相贈,詩曰:“柳車複壁無窮間,今日方知東道人……”其跋云:“當年未知船主實梅州大俠安祥先生也……”從此,“梅州大俠”的美名傳遍香港和梅州大地。在他引退前後,經常從工資或退休金中節省一些錢,捐助家鄉興辦公益事業,包括獎學金、橋樑道路和文化事業。1995年把自己珍藏的103幅名家書畫贈送給嘉應大學。這些字畫中,有何香凝、柳亞子、郭沫若、茅盾、劉海粟、耿飈、黃鎮、關山月等名家和黨政要員的力作,價值難於估計。為表彰廖安祥對家鄉的貢獻,1994年1月被梅州市授予榮譽市民稱號。
1997年1月5日病逝於香港,終年90歲。

人物軼事

廖安祥出生於梅縣山區黃凹村的一個貧苦農家。6歲開始讀書,在村中的私塾讀。家裡很窮,一把米煮粥,三四個人吃,粥水中看不見幾粒米。過了幾年,廖安祥先後進了丙村三堡學堂讀高小,梅城學藝中學讀國中。在學藝中學,他開闊了眼界,開始接觸了一些新的思想,知道了國家的危難,知道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這年冬天,17歲的廖安祥接到父親從香港寄來的信,要他到香港謀生。他便到了香港,在義順源南洋辦莊做夥計,一做就是14年。
廖安祥到香港不久,逢上了歷時十四個月舉世聞名的省港大罷工。大罷工的壯烈場面,工友兄弟們的凜然正氣,給了他很大的薰陶和教育。不久,他被大家推選為香港客棧行業進步工會“義安公社”的社長。
省港大罷工之後,廖安祥的梅縣老家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的暴風驟雨。1929年10月,紅軍由閩入粵,黃凹村成立了蘇維埃政府。後來紅軍撤離梅縣,白軍血洗了黃凹村。這期間,家鄉有不少共產黨人為躲避白軍的追捕來到香港,廖安祥對他們都接待,安排得很妥當,如梅縣暴動的領導人胡明軒、梅縣縣委書記楊廣存等人,都在廖安祥的資助下渡過了難關。
抗日戰爭初期,廖安祥參加了香港愛國青年組織“晨鐘社”。在這期間,他結識了香港的共產黨負責人連貫等人,認識了八路軍駐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那時候,廖安祥其實也不知道廖承志他們是乾什麼的,只是相信他們是抗日救國的,很願意為他們服務。
港九“秘密大營救”
1941年12月8日,日本侵略軍在偷襲美國珍珠港的同時,向香港發起了進攻。港英當局節節敗退,於25日宣布投降。日本在香港馬上封鎖交通,分段搜尋,限令“抗日分子”前來“報到”,困留在香港的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和進步文化人頃刻間陷入了萬分危險的境地。與此同時,廖承志主持的八路軍駐港辦事處根據南方局周恩來的指示,協同廣東地下黨組織,馬上開始了後來被茅盾稱之為“抗日戰爭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的“秘密大營救”。
12月28日凌晨,香港東利運輸公司的廖安祥忽然接到八路軍駐港辦事處連貫的指示,要他馬上過海去深水坊找東江抗日縱隊的尹林平政委。此時,廖安祥明知日軍到處攔截,到處抓人,路上十分危險,但他滿腔熱血,無所畏懼,天一亮就搭車搭船,找到尹林平的住所。尹政委聽取了香港這邊的情況後,便吩咐廖安祥等人重返香港,儘快安排廖承志、喬冠華、連貫三人首先離開香港,以便跟東江縱隊共同研究“秘密大營救”的工作問題。
廖安祥、李健行此時返回香港已經難於上青天了。原來,這天下午,日軍已經封鎖了港九海面,不準船隻來往,兩岸交通已被斷絕!廖、李兩人找了兩天,在第三天早上才找到一條黑社會把持的渡船。可是,船到半途,竟被日軍快艇發現,機槍掃射,查船搜身,又叫來兩條舢板把船上的人載回九龍。禍不單行,廖安祥搭乘的這條舢板又因人多超載,船身入水,船家怕沉船,就把廖安祥等人甩在一塊礁石上。廖安祥在礁石上曬了一整天太陽,又飢又渴,還擔心海水漲潮被淹死。直到天黑之後,才碰到一艘小艇送他們過海,索價很高,也顧不得了。幾天來的經歷已是九死一生!單身往來港九尚且如此艱難,要掩護他人過海豈不更加危險!但廖安祥下了決心,無論有多大的困難也要完成任務。他想到了一個叫劉水福的人。劉水福,是戰前“義順源南洋辦莊”和戰時“東利運輸公司”相繼長期雇用的船主。廖安祥跟他關係很好,況且劉水福此人十分靠得住。廖安祥第二天就把廖承志、連貫、喬冠華三人帶到劉水福的大駁船上。讓廖、喬、連三個扮成大亨,認作是船主的東家和親友,由劉水福的弟弟用一艘小艇送過海去。如果遇上日軍或爛仔,就由船主出來應付。這條計策也真靈,第二天三人順利過海,會合了尹林平,仔細研究了秘密營救的方案。
隨後,廖承志又向廖安祥交待了一項特別的任務:營救何香凝、柳亞子離香港到汕尾。廖安祥深知任務的艱巨,但憑著大智大勇,憑著周密安排,他終於圓滿地完成了任務:首先將何老太太及其媳經普椿、柳亞子及其女柳無垢秘密接到銅鑼灣的避風塘,隱蔽在劉水福的那艘船上。然後,四人在此搭乘大帆船,在謝一超的護送下,經過七晝夜的海上輾轉,終於脫離虎口,安全抵達汕尾港。從此,“梅州大俠”的美名傳遍香江
1992年春,年已85歲高齡的廖安祥先生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過年。廖安祥先生把自己珍藏多年的103幅名家書畫贈給家鄉的嘉應大學。廖老先生一生行俠仗義,樂於助人,為黨為國,貢獻卓著,海內外諸多著名書畫家及文藝界知名人士,都十分景仰他的為人,無不揮毫潑墨,凝情以贈。這些書畫中,有何香凝柳亞子郭沫若茅盾劉海粟錢松岩婁師白吳作人李可染董壽平關山月黃永玉李苦禪啟功賴少其黎雄才等人的力作,多屬稀世珍品,價值連城。
廖老先生對家鄉始終抱著深切的愛。他十分喜歡唱梅縣客家山歌,只要鄉人聚會,他都要開懷大唱一兩段。他善於寫山歌,1984年,他還用五言順口溜形式寫了一部回憶錄,琅琅上口,客家風味十分濃郁。由於他一生樂於奉獻,個人沒有什麼積蓄,但是他總是對家鄉的教育、公益事業一片熱心。多年來,有不少人問過他:“你把什麼都獻給了國家,我看將來你就知道自己傻了!”廖老先生總是這樣回答:“從參加省港大罷工開始,我就覺得,人應該有個理想,那是金錢財產根本代替不了的!”

家庭成員

兒子:廖志剛
女兒:廖清清
女婿:葉澄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