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名春

廖名春

清華大學歷史系暨思想文化所教授、博導。男,1956年生,湖南武岡縣人,1978年邵陽師專(現邵陽學院)畢業,1988年獲武漢大學文學碩士,後在湖南省委黨校任《湖湘論壇》副主編,1992年獲吉林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1995年在西北大學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他為多個大學的兼職教授。有《周易經傳與易學史新論》、《中國學術史新證》等大批著作,為古籍學界著名學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名春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6年
  • 性別:男
個人簡介,課題成就,科研兼職,個人作品,

個人簡介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廖為兼職教授)主辦的xWf儒藏網首頁 > 科研人員 > 學術委員 >廖名春介紹:
廖名春,漢族,1956年生,湖南省武岡人(高橋鄉德江村沙子坪),吉林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周易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湖北大學楚天學者計畫入選人員。另,為四川大學古籍所兼職教授,安陽師範學院兼職教授。
曾在湖南武岡洞庭國小(法相岩)、武師附小(高廟)、德江國小讀國小;在高橋公社二中(德江)讀國中;在高橋公社中學讀高中。高中畢業後,在高橋公社德江大隊第10生產隊沙子坪老家務農。1976年進入邵陽師專(現為邵陽學院)中文科學習,1978年畢業。1978年8月在武岡三中教書,當過班主任,教過初一至初三的語文。
1981年8月調到邵陽地區業餘體校工作,任高中語文教師,文化教研組組長。1985年9月考入武漢大學古籍所古典文獻學研究生班,1987年7月畢業,1988年6月獲文學碩士。1987年7月至1989年9月在湖南省委黨校理論研究室工作,任講師、《湖湘論壇》副主編;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在吉林大學古籍所攻讀中國古代史博士學位,獲歷史學博士。
1992年8月進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工作,1993年晉升副教授,1994年獲清華大學青年教師獎一等獎,1995年任中共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黨委委員、思想文化研究所黨支部書記。1995年進入西北大學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成為專門史的首屆博士後。入選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百人工程”。2002年12月被聘為清華大學歷史文獻學教授,2003年為專門史博士生導師。
據2008年《孔子文化》第六期《廖名春先生印象記》介紹:他在武漢大學中文系的導師是著名音韻訓詁學家周大璞宗福邦,在吉林大學歷史系的導師為金景芳教授。

課題成就

廖名春教授是馬王堆帛書《易傳》最早的整理者之一,在郭店楚簡和上海博物館藏楚簡以及先秦秦漢學術思想史的研究中是國內外最為前沿的學者。先後承擔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帛書易傳與先秦秦漢學術史”、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新出簡帛與思孟學派”、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戰國楚簡本老子研究”、全國高校古委會基金項目“帛書易傳校釋”、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孔子詩論與先秦詩學研究”等項目的研究,以及“八五”、“九五”國家古籍整理重點項目《中國古籍總目提要 周易卷》和“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有關專題的研究工作,與李學勤教授共同承擔的“出土簡帛易學研究”、“新出簡帛與中國思想史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科研項目。
廖名春代表作廖名春代表作
廖名春教授在講課廖名春教授在講課

科研兼職

主持“九五”國家古籍整理重點項目《中國古籍總目提要·周易卷》和“九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有關專題的研究工作。
為《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特約編委,是《續修四庫全書》經部易類40冊的兩位編者之一,其《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釋文》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為國家宗教局、中國道教協會重點項目《中華道藏》的副主編。
曾獲得第二屆中國古文獻學獎學金博士生二等獎(1992年,全國僅一名),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996年),陝西省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997年),第一屆國際易學龍馬獎(1999年),其參與整理標點的《十三經註疏》(負責《尚書正義》、《孟子註疏》二書)獲第三屆全國古籍整理圖書獎一等獎和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xWf儒藏網——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個人作品

1. 《周易研究史》,廖名春、康學偉梁韋弦,長沙:湖南出版社,1991;韓文本,漢城:藝文出版社,1994、2005。
2. 《孟子的智慧》,廖名春,延邊:延邊大學出版社,1992;台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
3. 《荀子的智慧》,廖名春,延邊:延邊大學出版社,1992;台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4. 《荀子新探》,廖名春,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5. 《帛書易傳初探》,廖名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
6. 《新出楚簡試論》,廖名春,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1,5。
7. 《周易經傳與易學史新論》,廖名春,濟南:齊魯書社,2001。
8. 《郭店楚簡老子校釋》,廖名春,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9. 《出土簡帛叢考》,廖名春,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10. 《周易經傳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11. 《呂氏春秋全譯》,廖名春、陳興安,成都:巴蜀書社,2004。
12. 《中國學術史新證》,廖名春,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
《周易大辭典》(副主編),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1。
周易本義》點校本,廣州出版社,1995。
《周易》點校本(和鄒新明合作),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
《帛書易傳初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
易學基礎教程》(撰寫第二章),廣州出版社,1995;修訂本,北京:九洲出版社,2000。
論文
1. 《論傳統文化的剸同傾向》,《湖北日報》1986年7月理論版。
2. 《試論章太炎的尊荀》,《武漢大學學報》1986年社科論叢。
3. 《試論民主概念的本質規定》,《湖湘論壇》,1988年第2期。
4. 《湖湘文化簡論》(筆名都梁仁),《湖湘論壇》,1988年第3期。
5. 《吐魯番出土文書與6至7世紀左右西北方音之聲母》,《武漢大學學報》1988年社科增刊。
6. 《荀子認識過程論發微》(筆名都梁仁),《湖湘論壇》,1989年第2期。
7. 《吐魯番出土文書語詞初探》,《新疆文物》1989年第4期。
8. 《荀子大儒法先王證及其它》,《貴州社會科學》1989年第10期。
9. 《從吐魯番出土文書的別字異文看濁上變去》,《古漢語研究》1989年第1期。
10. 《吐魯番出土文書語詞管窺》,《古漢語研究》1990年第1期。
11. 《吐魯番出土文書新興量詞考》,《敦煌研究》1990年第2期。
12. 《入派陰聲始於公元六世紀》,《湖南教育學院學報》1990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語言文字》1991年第1期。
13. 《關於毛澤東思想概念的反思》,《毛澤東思想研究》1992年第2期。
14. 《讀〈周易全解〉》(與梁偉弦合作),《社會科學戰線》1990年第2期。
15. 《現代易學通論》,《長沙水電師院學報》社科版1991年第3期。
16. 《從唐勒賦的出土論宋玉散體賦的真偽》,《求索》1991年第4期。
17. 《從吐魯番出土文書的別字異文看五至八世紀初西北方音的韻母》,《古漢語研究》1992年第1期。
18. 《荀子人性論的再考察》,《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2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哲學史》1993年第1期。
19. 《帛書〈周易繫辭傳〉異文初考》,《1993年海峽兩岸黃侃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
20. 《中國古代文明的瑰寶》,《哲學研究》1993年第3期。
21. 《宋玉散體賦韻讀時間考》,《古漢語研究》1993年第2期。
22. 《荀子議兵時間考》,《管子學刊》1993年第4期。
23. 《帛書〈繫辭〉釋文再補》,《周易研究》1993年第5期。
24. 《論帛書〈繫辭〉的學派性質》,《哲學研究》1993年第7期。
25. 《論帛書〈繫辭〉與今本〈繫辭〉的關係》,《道家文化研究》第3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6. 《帛書〈二三子問〉簡說》,《道家文化研究》第3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7. 《帛書〈易之義〉簡說》,《道家文化研究》第3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8. 《帛書〈要〉簡說》,《道家文化研究》第3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9. 《帛書〈繆和〉、〈昭力〉簡說》,《道家文化研究》第3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30. 《帛書〈二三子問〉、〈易之義〉、〈要〉釋文》(與陳松長合作),《道家文化研究》第3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31. 《“大衍之數”章與帛書〈繫辭〉》,《中國文化》第9期,1994年2月;《馬王堆漢墓研究文集》,長沙:湖南出版社,1994。
32. 《思孟五行說新解》,《哲學研究》1994年1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哲學史》1995年第1期。
33. 《帛書易傳引〈易〉考》,台北:《漢學研究》第12卷第2期,1994。
34. 《帛書釋〈要〉》,《中國文化》第10期,1994年8月。
35. 《荀子〈正名〉篇性論發微》,《中國哲學史》,1994年第2期。
36. 《帛書〈導引圖〉“ 欮”考》,《古漢語研究》1994年第2期。
37. 《帛書〈繫辭〉釋文補正》,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新2期,1994。
38. 《論帛書〈易傳〉與帛書〈易經〉的關係》,《孔子研究》1994年第4期。
39. 《〈荀子〉各篇寫作時代考》,《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4年第5期。
40. 《魏源易學初探》,《清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1 期;《魏源與近代中國改革開放——紀念魏源200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
41. 《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釋文》,《續修四庫全書》第一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易學集成》第三冊,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9。
42. 《試論孔子易學觀的轉變》,《孔子研究》1995年4期。
43. 《帛書〈二三子〉釋文》,《國際易學研究》第1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
44. 《帛書〈繫辭〉釋文》,《國際易學研究》第1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
45. 《帛書〈易之義〉釋文》,《國際易學研究》第1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
46. 《帛書〈要〉釋文》,《國際易學研究》第1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
47. 《帛書〈繆和〉釋文》,《國際易學研究》第1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
48. 《帛書〈昭力〉釋文》,《國際易學研究》第1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
49. 《帛書〈繫辭〉與今本〈繫辭〉的關係及學派性質問題續論》,《國際易學研究》第1 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
50. 《帛書〈易傳〉與先天卦位說》,《易醫文化與套用》,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
51. 《〈彖傳〉〈大象傳〉釋卦次序考》,《周易研究》1995年第3期。
52. 《帛書〈易傳〉概論》,《易學心知》,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
53. 《先天卦位說探源》,《羑里易學》第1卷第5期,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54. 《帛書〈易傳〉象數說探微》,台北:《漢學研究》第13卷第2期,1995。
55. 《帛書〈易傳〉象數學說考釋》,《象數學研究》第1輯,濟南:齊魯書社,1995。
56. 《荀子“法後王”考辨》,《管子學刊》1995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哲學史》1996年第2期。
57. 《關於帛書易傳的研究》,《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5年6期。
58. 《毛澤東、郭沫若〈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唱和詩索隱》,《二十一世紀》1995年第12 期;《反思郭沫若》,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59. 《淺談〈易傳〉的象數與義理》,《華夏文化》1996年第1期。
60. 《〈論語〉“五十以學”章新證》,《中國文化研究》1996年1期。
61. 《〈說卦〉新證》,《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6卷第3期,1996,9。
62. 《竹簡本〈莊子·盜跖〉篇管窺》,《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集刊》第一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年3月。
63. 《關於帛書易傳整理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鵝湖》1996年第3期。
64. 《〈尚書〉始稱新證》,《文獻》1996年第4期。
65. 《從先秦秦漢文獻論〈周易〉本經的作者問題》,台北:《孔孟學報》第71期,1996。
66. 《從帛書易傳論先天卦位說的起源》,《慶祝金景芳先生九五壽辰論文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
67. 《梁啓超古書辨偽方法平議》,《原道》第3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6。
68. 《論中華經濟圈的文化問題》,《現實與探索》,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6。
69. 《荀子評傳》,《大儒評傳》,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
70. 《孟子評傳》,《大儒評傳》,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
71. 《論荀子的君民關係說》,《中國文化研究》1997年夏之卷。
72. 《〈周易·說卦傳〉錯簡說新考》,《周易研究》1997年第2期。
73. 《荀子君民關係說新探》,《湖湘論壇》1997年第4期。
74. 《從語言的比較論周易本經的成書年代》,《經學討研》(蘭州大學經學研究所論文選輯)第一輯,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
75. 《〈大象傳〉早於〈彖傳〉論》,《清華漢學研究》第二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
76. 《國學研究三題》,《中華讀書報》1998年3月25日第9版《文史天地》。
77. 《積極繼承與“批判繼承”》,《中華讀書報》1998年7月15日第11版《文史天地》。
78. 《從荊門楚簡論先秦儒家與周易的關係》,台北:《漢學研究》第18卷1期,2000,6。
79. 《梁啓超古書辨偽方法的再認識》,台北:《漢學研究》第16卷第1期,1998,6。
80. 《試論“古史辨”運動興起的思想起源》,《原道》文化建設論集,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
81. 《郭店楚簡儒家著作考》,《孔子研究》1998年第3期。
82. 《莊子盜跖篇探原》,《文史》第45輯,北京:中華書局,1998。
83. 《楚簡老子校釋》(一),《華學》第3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
84. 《楚簡老子校釋》(二),《簡帛研究》第3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
85. 《楚簡老子校詁》(上),台灣《大陸雜誌》第98卷第1期,1999。
86. 《楚簡老子校詁》(下),台灣《大陸雜誌》第98卷第2期,1999。
87. 《楚簡老子校釋》(五),《中國傳統哲學新論——朱伯昆教授75壽辰紀念文集》,北京:九洲出版社,1999。
88. 《楚簡老子校釋》(七),武漢大學《人文論叢》1999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
89. 《老子無為而無不為說新證》,《中國哲學》第20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90. 《荊門郭店楚簡與先秦儒學》,《中國哲學》第20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91. 《楚文字考釋三則》,《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紀念論文集》,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12。
92. 《荀子兵論初探》,《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
93. 《周易乾坤兩卦卦爻辭五考》,《周易研究》1999年第1期。
94. 《帛書〈二三子〉、〈要〉校釋五則》,《國際易學研究》第5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95. 《錢穆與疑古學派》,《原道》第5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
96. 《楚簡老子校詁》(二)(上),台灣:《大陸雜誌》98卷第5期,1999,5。
97. 《楚簡老子校詁》(二)(下),台灣:《大陸雜誌》98卷第6期,1999,6。
98. 《楚簡老子校詁》(三)(上),台灣:《大陸雜誌》99卷1期,1999,7。
99. 《楚簡老子校詁》(三)(中),台灣:《大陸雜誌》99卷2期,1999,8。
100. 《楚簡老子校詁》(三)(下),台灣:《大陸雜誌》99卷3期,1999,9。
101. 《郭店楚簡〈成之聞之〉、〈唐虞之道〉與〈尚書〉》,《中國史研究》,1999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史》1999年第4期。
102. 《郭店楚簡〈緇衣〉篇引〈書〉考》,《西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年第1期。
103. 《荀子與六經關係新考》,《書院研究》第3輯,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104. 《論六經並稱的時代兼及疑古說的方法論問題》,《孔子研究》2000年第1期。
105. 《坤卦卦名探原兼論八卦卦氣說產生的時代》,《東南學術》2000年第1期。
106. 《上海博物館藏〈武王踐阼〉楚簡管窺》,日本:《中國出土資料研究》第4號,2000。
107. 《上海博物館藏〈孔子閒居〉〈緇衣〉楚簡管窺》,《中國思想史論集》,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2000。
108. 《郭店楚簡與〈詩經〉》,《學術前沿》第2輯, 首都師大出版社,2000。
109. 《郭店楚簡〈緇衣〉篇引〈詩〉考》,《華學》第4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
110. 《郭店楚簡引〈詩〉論〈詩〉考》,《中國哲學》22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111. 《試論馮友蘭的“釋古”》,《原道》第6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
112. 《疑古與史料審查》,《中州學刊》2000年第2期。
113. 《郭店楚簡引〈書〉論〈書〉考》,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114. 《“仲康日食”考信》,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主辦《人文論叢》2000年卷,358-365,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
115. 《出土文獻與先秦文學史的重寫》,《文藝研究》2000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0年4期。
116. 《上海博物館藏楚簡〈周易〉管窺》,《周易研究》2000年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哲學史》2001年1期。
117. 《郭店簡〈性自命出〉的編連和分合問題》,《中國哲學史》2000年4期。
118. 《郭店簡〈六德〉篇的綴補編連和命名問題》,日本中國史學會:《中國史學》第十卷,57-64,2000,12。
119. 《周易豐卦卦爻辭新考》,《國際易學研究》第6輯,華夏出版社,2000年12月。
120. 《從帛書與楚簡論“晚書”的真偽》,《北方論叢》2001年1期。
121. 《秦簡〈歸藏〉管窺》,《周易研究》2001年2期。
122. 《郭店簡〈成之聞之〉的編連與命名問題》,《中國史研究》2001年2期。
123. 《楚簡〈老子〉“銛 為上”考》,《煙臺師院學報》2001年第3期。
124. 《郭店楚簡〈五行〉篇校釋札記》,《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3期。
125. 《郭店簡〈成之聞之〉篇校釋札記》,《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5期。
126. 《上海簡〈魯邦大旱〉札記》,《2000年中國博士後學術大會第論文集·農林與西部發展分冊》,科學出版社,2001,2。
127. 《“仁”字探原》,《中國學術》2001年4期,商務印書館,2001,11。
128. 《上海博物館藏〈詩論〉簡佚〈詩〉探原》,台灣:《中國文字》新廿七期,2001,12
129. 《郭店〈老子〉校釋札記》,《華學》第5輯,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130. 《上博簡〈關雎〉七篇詩論研究》,《中州學刊》2002年1期。
131. 《上海博物館藏〈詩論〉簡校釋》,《中國哲學史》2002年1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古代文學》。
132. 《“六經”次序探源》,《歷史研究》2002年2期。
133. 《上海博物館藏詩論簡校釋札記》,《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
134. 《上海簡〈性自命出〉篇探原》,《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集刊》第二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
135. 《李衡眉先生易學研究述評》,《李衡眉先生紀念文集》,泰山出版社,2002年3月。
136. 《楚簡〈五行〉篇引〈詩〉說〈詩〉考》,《追尋中華古代文明的蹤跡——李學勤先生學術活動五十年紀念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
137. 《上博〈詩論〉簡的作者和作年——兼論子羔也可能傳〈詩〉》,《齊魯學刊》2002年第2期。
138. 《上博〈詩論〉簡的形制和編連》,《孔子研究》,2002年第2期。
139. 《上博簡〈詩論〉簡的天命論和“誠”論》,《哲學研究》2002年9期。
140. 《郭店簡〈六德〉篇校釋札記》,《金景芳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
141. 《郭店簡〈六德〉〈成之聞之〉新札》,《簡牘學研究》第三輯,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
142. 《試論帛書〈衷〉的篇名和字數》,《周易研究》2002年5期。
143. 《帛書〈衷〉校釋(一)》,《周秦漢唐研究》創刊號,三秦出版社,2002年。
144. 《帛書〈衷〉校釋(二)》,《國際易學研究》第7輯,九洲出版社,2002年。
145. 《郭店簡從“ ”之字考釋》,《華學》第6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6月。
146. 《〈詩論〉簡“以禮說詩”初探》,《中國詩歌研究》第二輯,中華書局,2003年。
147. 《“慎”字本義及其文獻釋讀》,《文史》2003年3期,184-193頁,中華書局。
148. 《八卦次序試論》,《遯亨集——呂紹綱教授古稀紀念文集》,155-165頁,吉林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
149. 《長安西仁村陶拍數字卦解讀》,《周易研究》2003年5期。
150. 《上博簡<子羔>篇感生神話試探》,《福建師大學報》社科版2003年6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2004年第5期。
151. 《上博簡<子羔>篇釋補》,《中州學刊》2003年6期。
152. 《郭店〈老子〉校釋剩稿》,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主辦《人文論叢》2002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153. 《“慎獨”本義新證》,《學術月刊》2004年8期;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04年10期。
154. 《上博藏楚簡<魯邦大旱>的內容與思想》,《孔子研究》2004年1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04年4期。
155. 《上博藏楚簡<魯邦大旱>校補》,《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4年1期。
156. 《錢穆先生孔子與〈周易〉關係說考辨》,《河北學刊》2004年2期。
157. 《楚簡周易頤卦試釋》,《中國哲學與易學》,403-411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
158. 《楚簡周易大畜卦再釋》,《清華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3期。
159. 《楚簡周易校釋記(一)》,《周易研究》2004年3期。
160. 《楚簡周易校釋記(二)》,《周易研究》2004年4期。
161. 《上博三楚簡恆先篇校釋》,《中國哲學史》2004年3期。
162. 《楚簡仲弓篇與論語子路篇仲弓章對讀札記》,《淮陰師院學報》2005年1期。
163. 《帛書〈衷〉篇疑難字考》,《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
164. 《〈周易·雜卦傳〉的再研究》,輔仁大學圖書館編《2004年古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輔仁大學出版,2004年7月。
165. 《楚簡周易豫卦再釋》,《出土文獻研究》第6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1月。
166. 《試論郭店簡〈太一生水〉篇的綴補》,。
167. 《二二相耦,相反為義——<周易>卦義新論》,台灣《哲學與文化》月刊2004年。
168. 《楚簡〈周易〉豫卦再釋》,《出土文獻研究》第6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169. 《楚簡〈逸詩·交交鳴鳥〉補釋》,《中國文化研究》2005年1期。
170. 《〈周易〉惕義考——傳世文獻與出土簡帛的互證》,《國際易學研究》第八輯,華夏出版社,2005年。
171. 《楚簡〈周易〉遯卦六二爻辭新釋》,《周易研究》2005年4期。
172. 《失落的國寶:你的家在中國》,廖名春、張德良,《世界知識》2005年6期;《新華月報》2005年5期。
173. 《從上博簡〈民之父母〉“五至”說論〈孔子家語·論禮〉的真偽》,廖名春、張岩,《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4期。
174. 《楚竹書〈內禮〉、〈曾子立孝〉首章的對比研究》,葉國良、鄭吉雄、徐富昌編:東亞文明研究叢書55之《出土文獻研究方法論文集初集》,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9月初版,第265—287頁。
175. 《〈論語·為政〉篇新釋》,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編:《儒學評論》第一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176. 《為往聖繼絕學,集儒史之大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9期。
177. 《楚簡〈逸詩·多薪〉補釋》,《文史哲》2006年3期。
178. 《楚竹書〈曹沫之陳〉與〈慎子〉佚文》,《趙文化論叢》,趙聰惠主編,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179. 《〈論語〉“學而時習之”章新探》,成均館大學儒教文化研究所:《儒教文化研究》第6輯,2006,3。
180. 《楚簡周易聧卦新釋》,《周易研究》2006年4期。
181. 《楚簡〈季康子問於孔子〉研究》,韓國中國古中世史學會《中國古中世史研究》第16輯,2006,8。
182. 《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箚記》,《華學》第8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