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南山

1955年出生,廣東南雄人,主管技師.廣東省南雄市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南山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南雄人,
  • 出生日期:1955年出生
人物簡介,人物榮譽,

人物簡介

廖南山,恩施市白楊坪鄉熊家岩村人,現已78歲。其妻早年過世,身邊有四子。
廖南山原籍芭蕉鄉人,1925年12月出生,家無兄弟姊妹,父母只養了他這根獨苗,儘管不算口闊之家,但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廖家和眾多農家一樣,仍然缺衣少食。他12歲那年,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
兩年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年滿14歲的廖南山在親戚和鄰里們的幫助下,到當地一個木偶戲班,拜班主蔣吉安(盛家壩桅桿人)為師,學習木偶與皮影藝術。從此,廖南山和民間演藝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廖南山從師蔣吉安,前後長達十年之久,在這十多年的民間演藝生涯中,正如他自己所講,飽嘗人間的辛酸苦辣和皮肉之苦,同時也學到了木偶與皮影藝術的演技。木偶與皮影要技過兩關,第一是手上操作;第二是對劇目中人物形態、動作的理解和結合平時的演練,其藝非深非淺。老人講述時既激動,也傷感,筆者深為這個將近80歲的老人而感動。尤其是在他多年刻苦地鑽研過程中,把木偶與皮影中的人物形態動作融為一體,把木偶過去人物的呆板動作變得運用自如。他這一獨到的創舉,雖然當時引起師傅的不滿(這個時候,他是戲班唯一替代師傅的主持人),但見演出的票房收入大有改觀,師傅當時也就沒有過於計較(蔣是個愛財如命的人),而且,戲班和戲班之間的票友也大大增加(過去戲班把票友作為捧場的手段),但畢竟是處於那種年代,廖南山的這一“違反常規”的創意,最終由於同行們的反對而告失敗。即使如此,廖南山在那個年代能創新領先一步,也算是他對皮影藝術的一種大膽的探索與改革。儘管當初無人認可,而我們對他當年這一大膽的創舉應予充分肯定。
從師十多年當中,他所演劇目約60多出,大都是、宋、元、明、清以來的各種劇目,因此,廖南山腹藏戲文很多。演出劇目印象最深的有如下一些:
《平貴回窯》、《水滸》、《楊門女將》、《白蛇傳》、《薛剛反唐》、《陳世美與秦香蓮》、《鏡花緣》(摘取章節)、《梁山伯與祝英台》、《薛仁貴征東》、《借東風》、《十五貫》等。劇目內容大多屬於懲惡揚善,反映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與抗爭。
廖南山一生拜師三人,隨師蔣吉安學習木偶戲藝術,時間較長。為學習南戲唱腔,他拜過南戲班主葉順清為師,之後才是白楊羊角壩的燈戲傳人唐世東。因此,廖南山是個多才多藝的民間老藝人。據廖南山自己講,幼時他沒上過學,後來能認得一些字,也應歸功於蔣吉安,因為廖南山每天要隨海報師貼示海報,十多年下來,就認得不少字。
從師葉順清學南戲時間不長,前後僅兩年多,廖年輕時十分聰明,儘管跟葉時間很短,但對南戲的各路唱腔,可謂無一不精,加上他在學戲方面的悟性好,對聲腔的領悟能力極強,因此,三個師傅都十分賞識他。
1948年,他隨戲班到白楊坪演出,後經媒人介紹,在白楊坪找了媳婦從此便落戶白楊坪熊家岩。
恩施燈戲的藝術形式不是很複雜,且聲腔又只有正腔和小調兩類,又因過去的原始調只有上下兩句,因此,廖南山將南戲中的有些韻、腔糅合進燈戲裡,對於形成當今完整的燈戲音樂少走許多彎路,廖南山為此作出了貢獻。
他在協助唐世東燈戲演出時的部分劇目:《雪山放羊》、《洞賓點單》、《花子罵相》、《瞎子鬧店》、《攔算》、《雙怕婆》、《土台贈銀》、《雙拜壽》等。
在1966年“四清”運動及文化大革命期間,唐世東、廖南山被打為“牛鬼蛇神”,所有的道具、服裝和劇本被抄毀一空。從此,以唐世東為首的羊角燈戲班不復存在。
“四人幫”倒台以後(唐世東已去世),廖南山不甘寂寞,經常與文化部門交往。恩施市文化館的蔡學讓、黃應柏等人,先後從他那裡蒐集了許多民間藝術資料。對後來的民間文化遺產的挖掘,廖南山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1976年,恩施縣舉辦文革以後的首次全縣戲劇調演,由白楊坪鄉選送的恩施燈戲《小說媒》,在參加調演中,首次獲得五個單項一等獎。廖南山獲得由縣人民政府頒發的民間優秀老藝人獎。之後,白楊鄉政府對民間文化十分重視,建立了白楊鄉民眾業餘劇團,還特聘請了廖南山為該團顧問。

人物榮譽

1974年從事醫學檢驗工作,至今已24年。能勝任本職工作,擅長於免疫細菌及科研實驗工作。曾參加矽肺、鉛、汞、TNT等職業病防治及科研工作。
1985年開展的"100例痰結核桿菌培養、分型鑑定及藥敏試驗"獲縣級質量管理成果三等獎。
1995年"美國560全自動生化儀的臨床套用"獲南雄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6年免疫學室間質評獲廣東省臨床檢驗中心授予1992-1995年度免疫學空間質評"特別優秀獎"。
1997年"分析儀管道清潔液的研製與套用"獲韶關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4年撰寫的"終點法測定GGT活性初探"獲中華醫學會韶關市分會授予優秀醫學論文三等獎。從事醫學檢驗工作以來,撰寫醫學論文15篇,先後在省級或全國性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
1994年以來,撰寫的"RPHA檢測AFP出現血球自凝現象的處理'、"GYZ-15e檢測腸桿菌的質量控制"等6篇論文、分別發表在《臨床檢驗雜誌》、《陝西醫學檢驗》、《中國實驗診斷學》等省級和國家級雜誌上。曾多次榮獲先進工作者、科技興醫先進個人等光榮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