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體(康有為書法)

康體(康有為書法)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康體,指的是清末著名思想家康有為的獨有的書法風格,學術界又稱康體為“破體”。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康有為(1858-1927),廣東南海人。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更生,別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世稱康南海。晚年居住並卒於青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體
  • 別名:破體
  • 形成時期:清末
  • 代表人物:康有為
  • 出生日期:1858
書法特點,書法論著,

書法特點

康有為在書法上力倡北碑,其書自成一格。康體書寫上以平長弧線為基調,轉折以圓轉為主,長鋒羊毫所發揮出的特有的粗茁、渾重和厚實效果在他書作中有很好的體現,迥然異於趙之謙的頓方挫折、節奏流動,也不同於何紹基的單一圓勁而少見枯筆,這是他的別開生面處。至於線條張揚帶出結構的動盪,否定四平八穩的創作,也是清代碑學的總體特徵表現。就創作形式上來說,以對聯最為精彩,見氣勢開張、渾穆大氣的陽剛之美。逆筆藏鋒,遲送澀進,運筆時迅起急收,腕下功夫精深,從中也可以看出康有為的運筆輕視帖法,全從碑出。轉折之處常提筆暗過,圓渾蒼厚。結體不似晉、唐欹側綺麗,而是長撇大捺,氣勢開展,饒有漢人古意。也有人認為這是表面上虛張聲勢的火氣。
潘伯鷹先生評說康有為的字“象一條翻滾的爛草繩。”認為康有為線條沒有質感,濫用飛白,顯得很虛浮。康有為在筆法上力倡圓筆,反對方筆,這是造成他筆法單調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常常起筆無尖鋒,收筆無缺鋒,也無挫鋒,提按不是很明顯,線條單一,缺少變化。粗筆時見鬆散虛空,不夠凝斂緊迫,當是一病。用墨上缺少變化,表現形式不足,起筆飽蘸濃墨,行筆中見飛白,僅此而已。從他的中堂作品來看,章法方面落款常有侷促之意,這是對帖學否定所致,實質上他早年日課,還是以歐虞為主的。
康體

書法論著

十五年(1889年),康有為著成《廣藝舟雙楫》一書,從理論上全面地系統地總結碑學,提出“尊碑”之說,大力推崇漢魏六朝碑學,對碑派書法的興盛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符鑄云:“南海於書學甚深,所著《廣藝舟雙輯》頗多精論。其書蓋純從樸拙取境者。故能洗滌凡庸,獨標風格。然肆而不蓄,矜而益張,不如其言之善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